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2、(7)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自己的理解继续读课文。
4、预设1:提到诸葛亮,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诸葛亮能成功借箭的原因:算好天气,知江上大雾;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算好人心,鲁肃忠实守信,曹操谨慎多疑……以此感受诸葛亮胸有成竹,神机妙算。
5、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给生字注音,每个抄写两遍。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认为哪里需要老师讲解,或者有想和大家分享的,请勾画出来。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6、 按故事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7、口头表达:通过“表演课本剧”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讨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方法。
8、太棒了,今天是周周六是我最喜欢的日子,天还没亮。我就拿起书躺在床上看了起来,一直到8点多,爸爸妈妈才醒了过来,说:“这么早就起来看书啦。”我说:“是啊。”于是又继续看起书来,到中午快吃饭的时候,我终于把这一书读完了。
9、第二段——先总写诸葛亮神机妙算之妙算天,从文中摘抄出刚才圈画出的算准天气的句子,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10、第三天四更,诸葛亮秘密请鲁肃上船,诸葛亮吩咐军士们将二十条船连接起来,驶向曹营,还命令将士们擂鼓呐喊,曹操见外面大雾漫天,不敢擅自出兵,支派一万多名手朝江边射箭,结果,剑全射到草人身上。作文
11、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阿斗的江山--白送
12、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13、单刀赴会 舌战群儒 鞠躬尽瘁 妄自菲薄 吴下阿蒙
14、教师补充:曹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可见他小心谨慎,生性多疑啊。因为这种性格,他还杀害了为他一直头痛病的神医华佗。
15、周瑜是个嫉贤妒能、具有险恶用心的人。周瑜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16、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人。东汉末年名将。周瑜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17、“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
18、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19、《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0、读读课后“阅读链接”部分,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原著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
21、认识“瑜,忌”等九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2、猜词语的方法:词素分释、人物动作猜想、上下文、插图、生活、影视作品)
23、预设4:提到鲁肃感受他为人忠厚老实,信守承诺。
24、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25、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26、 看视频,结合历史背景介绍,激发阅读兴趣
27、(设计意图:上节课学生的关注点在故事情节上,此时,通过问题将学生注意力引到人物形象上,自由讨论,引发学习兴趣,为后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28、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29、今年我领压岁钱时,真的是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30、(1)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31、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
32、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