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2、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3、 曾国藩就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受祖父曾星冈、父亲曾竹亭的影响很深。
4、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5、后面三个,蔬、鱼、猪,即种菜、养鱼和养猪,代指“耕”,保持农耕生活方式,健康而又朴实。这就是我们部队讲的以劳养武。不要只读死书,要接地气。(曾国藩家训名言子若不如我)。
6、 九载艰难下百城,漫天箕口复纵横。
7、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8、他的子女因从小受到良好家训家风的熏陶,长大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9、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逐知耳。以致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个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10、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曾国藩家训名言子若不如我)。
11、 好朋友罗汝怀也写信给曾国藩,指责他不应不分轻重缓急,“夫夺情之事,本出于变,而变之中又有轻重缓急之辨。……且夫丧服者一身家之私事,丧乱者天下之公愤。人臣之身既致,且不得自遂其私。……至并丧制而夺之,必事势之万无可已。故其事不及于位卑任轻之人。今以九重绮畀,四海属望,而下同乡闾之匹士,固守经曲之常轨,一再曰:‘两次夺情,从去所无’,岂足以为解手”。最令他难堪的是“左宗棠在骆秉章幕中,肆口诋毁,一时哗然和之”。曾国藩自知心亏理缺,无法辩解,只能忍耐。但左宗棠的所作所为,却使他一直耿耿于怀,在其后谈及此事时,仍感愤懑,“我生平以诚自信,彼乃罪我欺,故此心不免耿耿”。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曾国藩忧心忡忡,遂导致失眠。朋友欧阳兆熊深知其病根所在,一方面为他荐医生诊治失眠,另一方面为他开了一个治心病的药方,“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欧阳兆熊借用黄、老来讽劝曾国藩,暗喻他过去所采取的铁血政策,未免有失偏颇。
12、“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追根溯源之精髓,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之灵魂。北京信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便以传承中华文化为最高使命,致力于“传播国学智慧,承载孝道文明”,传承“家文化“,实现文化报国之宗旨。
13、2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4、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5、为忿怒辩护。律法本是生的,有无,并不能消灭。百年相聚,何苦缠。在虚空之中,什么都不是,一切从厚的祝福。
16、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7、 余平生科名,极为顺遂,惟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丛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当时之不敢怨言,诸弟问父亲,叔父,及朱尧阶便知。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丛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18、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9、 参羊倚衡,忠信笃敬,庶可行圣人存而不论之邦。
20、1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21、 第二天,又给在家的三个弟弟写信,不无自负地说,“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近来中进士十年得阁学者,惟壬辰季仙九师、乙未张小浦及予三人”。因此,他叮咛诸弟说:“祖母大人葬后,家中诸事顺遂,祖父之病已好,予之癣疾亦愈,且骤升至二品,则风水之好可知,万万不可改葬。若再改葬,则谓之不祥,且大不孝矣。”
22、1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3、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求其协助,当量其力量所能为
24、 朱元璋始终对马皇后充满深情,念念不忘。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与马皇后合葬在南京孝陵。
25、(9)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26、1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7、曾国藩说:“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即: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其实是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这两种行为都是因为心得不够厚道,见识和气量过于狭小!
28、1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9、从前的种种,譬如昨日的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3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1、 第三部分:居家之道孝——独孝友则立获吉庆(3)
32、 曾国藩不仅注重自我反省,而且特别注重听取朋友的意见,从他们的建议和评价中获得自己道德修养的努力方向。
33、关于曾国藩家训中孝敬父母的哲理句子(篇一)
34、曾国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何时能拔此根株?”他不仅对自己有这个“戒多言”的要求,还把它当成家训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强调这一点。
35、地藏菩萨的慈悲愿力!治病救人除祸《山西小院》
36、 这事给曾国藩很大刺激,他在另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对客人有怠慢的样子。面对这样的良友,不能产生忌惮的心情,拿什么来吸取别人的长处?这是拒友人于千里之外啊!接待宾客尚且如此,不必再问闲居的时候了。偃息烟火,静修容颜又怎么说呢?
37、 窃经心专一经,不可泛鹜。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38、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曰高明,曰精明。
39、 自率湘军东征以来,曾国藩有胜有败,四处碰壁,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充分信任而未授予地方实权所致。同时,曾国藩也感悟到自己在修养方面也有很多弱点,在为人处事方面固执己见,自命不凡,一味蛮干。后来,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谈到由于改变了处世方法所带来的收获:“兄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大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40、2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41、平庸之人,都是败在“惰”字上:安于现状,懒于改变,最终只能庸碌一生。
42、 从事学业,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习惯,这个习惯,不仅存在于士大夫之家、耕读之家,即使贵为天子,也无法不去遵行。刘邦在临终前谕告太子的文书中,表达了他对太子学识浅薄极为不安,告诫太子要立志治学,处理朝政要自己亲自动手,不要使人代劳,要尊敬老一辈开国元勋:
43、 “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八字,是吾家历代规模。吾自嘉庆末年至道光十九年见王考星冈公日日有常,不改此度。不信医药、地仙、和尚、师巫、祷祝等事,亦弟所一一亲见者。吾辈守得一分,则家道多保得几年。望弟督率纪泽及诸侄切实行之。
44、读书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45、 岳飞共有5个儿子。岳飞不仅治军严谨,令出必行,训练出一支使金兵闻风丧胆的岳家军,而且严于律子,对儿子从小要求就十分严格。
46、不沾“惰”与“傲”,常存“勤”与“谦”,会遇见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47、凡办一事,必有许多艰难波折,吾辈总以试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亮。
48、王凤仪、刘有生两位大德的讲病总结查询表(积善之家)
49、⑤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50、保身。一是节劳。保持专注力,勿分散精力;中午午休,工作间隙运动10分钟。二是节欲。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三是节饮食。不饮酒、不吃辣;早起一杯温水、一碗黑米粥;晚饭吃中饭一半并不吃肉;饭前喝汤。四是锻炼。早起做2次平板支撑、俯卧撑、下蹲各10个;下班后跑步30分钟及以上;每周打一次羽毛球。
51、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2、曾国藩对此理解太深刻,他在三十岁时就立誓——不遗金钱于子孙。他写给儿子的家书留传下来共116封,主要教育儿子如何读书、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养生以及如何兴家持家。其中,不贪婪、不嫉妒以及勤俭持家、孝友持家是曾国藩给儿女的“致富之经”。
53、《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受持读诵转发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