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2、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3、《凉州词》的第三句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
4、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5、王之涣自信盛名久矣,如今却一首自己的诗都没有,有点不太淡定,他指着其中一位最漂亮的伶人说:她待会唱的一定是我的诗,如果不是,这辈子我都不再和你们争高下;如果是,就请二位拜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
6、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诗歌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王之涣的8首诗)。
7、为什么要嫁给王之涣呢?一个原因就是王之涣人品好,又有才,李涤赏识自己下属。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李氏一直就喜欢王之涣,也许还有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两位结成连理。
8、Q: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王之涣的边塞诗,大家还知道那些边塞诗呢?快来分享一下吧!
9、王之涣部文安郡县蔚。同年二月二十四日遭疾终于官舍,享年五十五岁。
10、王之涣也考过公务员,但是职位不高,作了个小官,也是做到县令,但是工作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时间都赋闲在家。这期间有作了不少诗,在唐代作为一个小官还能有诗词被收集并且流传下来,实属不易(因为王之涣是小官,小妞一度拒绝背诵他的诗,我就是用这个原因说服她的)。
11、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12、王之涣,山西太原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也是上一篇文章中介绍的当时名门望族“王”家。公务员家庭出身,祖上五世大多官至县蔚,家庭小康,注重孩子教育。
13、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14、王之涣因这首绝句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名扬中华。
15、这首诗与李白的《劳劳亭》以及王维的《渭城曲》一起被誉为唐代三首最好的“送别诗”。
16、《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17、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18、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19、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深情。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第二联不再写景,转而说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要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有更加努力。有着一种很积极很励志的精神。
21、古人登高必赋诗,因事兴感,触景生情,但凡登楼的诗人,都会留下千古名作,鹳雀楼也不例外。沈括在《梦溪笔谈》说,在唐人众多题咏鹳雀楼的诗篇中,最值得吟味的只有三首,其中便有王之涣这首《登鹳雀楼》:
22、不过,有人认为这首诗是盛唐处士朱斌所作,名之曰《登楼》。
2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②不度玉门关。
24、 唐朝最著名的边塞诗人是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前面三个人是好兄弟,岑参年龄还小,那会还没加入组织。王昌龄和高适都是王之涣的小迷弟,王昌龄比王之涣小10岁,高适比王之涣小14岁。但是年龄不是问题,不影响三位喝酒作诗。
25、王之涣的另一首诗我们也很熟悉——《登鹳雀楼》。
26、折一枝柳条越来越难了,大概是因为离别的人太多,容易的都已经被人折了吧。
27、 今天我们主要讲鹳雀楼的历史。鹳雀楼是南北朝时期北周一大将镇守蒲州,建造了军事制高点鹳雀楼。在建楼之初,其实并没有鹳雀楼这个名字。当时因其气势宏伟,登楼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这座气势磅礴气象不凡的高楼,吸引了一种名为“鹳雀”的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此,故被人称为“鹳雀楼”,“云栖楼”的本名反而渐渐不为人知。鹳雀楼正是因为王之涣这首诗声名远扬。
2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9、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30、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表达了王之涣对于战争的厌恶,对即将逝去生命的战士的哀叹、无奈。
31、 那会的酒馆可不是现在咱们的饭店一样的,他们都是有梨园官员率领十余个子弟来演唱助兴的,边看边喝边聊天。歌女们表演歌舞,别小看这些歌女呢,他们吟唱的可是当时的名曲。
32、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