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惊。征战耐五将,六出祁山忙。
2、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3、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
4、 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若将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谋不用,群下谤议,馋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又诫子书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
6、思者,正谋也;虑者,思事之计也。非其位不谋其政,非其事不虑其计。
7、1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虿发毒,壮士彷徨而失色(诸葛亮《将苑·应机》)。
8、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0、据《汉晋春秋》记载,同年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司马懿退还保营。该史料后被《资治通鉴》引用。《晋书》则记魏军卸甲轻装,日夜兼程,在汉阳与诸葛亮相遇,司马懿派将军牛金率轻骑做饵,诸葛亮退兵至祁山,屯兵卤城,据南北二山,堵水筑围墙。魏军攻破,大破蜀军,俘获斩首数万。而陈寿所著《三国志》里,两种说法均无记载。
11、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12、 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
1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4、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15、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16、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武侯墓在定军山勉县。
17、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18、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19、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20、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人生是由许多的小事构成的,每一件小事的完美,积累起来就是人生的完美。一个细节、一件小事,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21、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22、做人需要12个心计计计经典!1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2把握做人的尺度:3小心驶得万年船:4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5祸从口出福从口入:6做人要能方能圆:7礼多人不怪:8要做事前诸葛亮:9八面玲珑路路通:10能屈能伸,忍字当先:11水流不腐,人活不输:12做情绪的主人:心境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都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和坎坷回到原点的你我她都不是原来的自己每个人的心境都变了我想过很多次如果感情的事那么简单当初我们都不会做出那个选择现在来探讨对与错都是事后诸葛亮我们走过了青春无论是遗憾还是缺憾都已经过去了我们回不去过去的心境在面对过去的情感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这不是单选题人生不是单选题----狗头高《特种兵之霹雳火》鹏奋飞于北溟兮,击水千里。展经纶于天下兮,开创镃基。救生灵于涂炭兮,到处平夷。立功名于金石兮,拂袖而归----诸葛亮《待时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23、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之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诸葛亮《答法正书》)。
24、(诸葛亮的启示)1)一个打工者,最大的智慧不是智慧本身的多寡,而是对老板的忠诚与敬业;2)欲成大事,定要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3)实力决定一切:蜀魏实力悬殊,结局已定;4)大业靠一个人是不行的:刘备死后,他凡是亲躬,自己辛苦,身体垮了,事业无进展,手下觉得未受重用,只能被动工作。
25、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8、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29、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30、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31、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32、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33、出自诸葛亮《将苑》。(译文)军作战的将军不可以有骄傲的情绪,骄傲就容易对人无礼,对人无礼则容易失去人心,而失去人心则容易众叛亲离。
34、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35、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36、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37、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诸葛亮《隆中对》)。
38、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三国
39、个人如果好学,即使是死了也像活着一样。不好学的人,虽然活着,却像行尸走肉一般。
40、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诸葛亮
41、——诸葛亮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42、纵观张飞和关羽最后的结局,就是如此,就是因为太骄傲了,张飞招致手下人出卖,半夜砍下了张飞头颅。张飞就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会打仗,脾气暴躁,对待自己下属总是六亲不认,动不动拳打脚踢,这便是失礼,如果他不是刘备结拜的弟弟,他多少就不会如此骄横。
43、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44、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45、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后,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46、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47、这是诸葛亮的遗言,他死后,把自己所有的都还给了蜀国,没有给自己子女留下一分遗产和田地,因为他觉得那样会辜负刘备,更违背了他当初说非淡泊无以明志的志向。
48、(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49、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50、 外伤则内孤,上惑则下疑;疑则亲者不用,惑则视者失度;失度则乱谋,乱谋则国危,国危则不安。
51、人活着,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活着,真的如诸葛亮所言一样,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样。我们当今很多人,读完书后,特别是走出校园,便不再读书,觉得自己已经毕业了。
52、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清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53、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的时候,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
5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5、果高兴,不应该对不值得高兴的事情高兴如果愤怒,也不应该对不会愤怒的东西愤怒简单理解,就是不要对没有生气的东西浪费感情。
56、 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三十六计·以逸待劳》。
57、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
58、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
5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写给他儿子垂髫时期的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60、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61、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62、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63、不倚仗自己的才华而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骄傲的神情. 不以宠而作威:不能因为自己受宠就到部下那里作威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