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公自以为公正无私,一不小心就错铡了侄子包勉,把他那个嫂娘哭得死去活来。可见人的智商是极其有限的,虚虚实实的东西,太过武断,就容易犯上主观主义错误。包公父母早亡,自小为嫂子养大,包公因此称嫂子为“嫂娘!”戏台上的包拯连声叫道:“嫂娘醒来!嫂娘醒来!”可嫂娘闻听儿子包勉已斩,顿时昏倒在戏台上。可惜,人已死,魂已亡,包勉又怎能起死回生!一千年来,留给我们的只有戏台上连绵不绝的哭声。
2、四处里静悄悄人影不见,想必是有埋伏他与我为难。
3、第二次是刘备的夫人死后,周瑜献计,让孙权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哪曾想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不许孙权杀他,还要把孙尚香许配给他,周瑜一计不成便又生一计,想让刘备一直呆在东吴,谁知诸葛亮见招拆招,又让刘备回到了荆州,结果让士兵嘲笑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听了之后气急败坏,旧伤复发。
4、 罗叔一怔,随即恍然大悟,脱口问了一句,“大姑娘怎么知道这孩子是洛王的?”
5、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深夜,一代艺术大师申凤梅先生溘然长逝,她老人家离开了我们!------时间永久地镶嵌在1995年7月20日!遗憾的是,她老人家也没能吃上我岳父做的蒸排骨------!平凡中见伟大,小事中见真情。申凤梅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人民艺术家,她是越调剧种的一面旗帜,她是永远矗立在越调人心中的一座丰碑!
6、 那吴举遂平县衙告上状,知应府里把官司批。
7、 云染还没想明白,去诚国公的人也回来了,“大姑娘,老爷不在诚国公府。得了姑娘的话,没见到老爷,我什么话也没多说。”
8、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9、记得当时演出后的第二天,在文化部召开《七擒孟获》座谈会,年事已高的京剧艺术大师袁世海先生、杜金芳女士仍亲来参加座谈会并祝贺演出成功。在这个会上永久地流下了袁世海先生对申老师的高度评价:“想起了越调,就想起了申凤梅;想起了申凤梅,就想起了越调”。难道这真是天意?难道真是机缘?1963年是袁世海先生、杜近芳女士两位艺术大师发现的申凤梅、推荐的申凤梅、拜马连良先生为师、成就了申凤梅。没想到这次座谈会也是申老师与两位知遇的艺术大师永久的分别!这一刻永远地镌刻在历史的长河里!
10、我看戏也不是白看,每看完一回,回去都是要模仿表演的。我经常趁大人不在时就披了被单在床上走来走去,白的如白衣秀才,红的如红衣郎官。如果那几天包公戏正唱得厉害,我就和表弟他们把墨汁涂在脸上,你一句我一句地唱起来。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这些“三脚猫”哪有什么道业,只能轻轻地呤唱、浅浅地回味。我依稀记得,每天早晨和晚饭后,收音机里准会定时播放戏曲名段,我和父亲一帮人等坐在饭桌前认真地听着,有时喝着小酒,有时摇着蒲扇,有时也许还在劳作,但我们开心、受用,愿意活在戏曲里,愿意与戏曲人物一同喜、一同悲。后来,各电台、电视台分别开辟戏曲频道和专栏,又逐渐培养了不少后起之秀,这无疑对戏曲的普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最受用的还是我们这些喜爱戏曲的老百姓。
11、 所有的事情,连在一起,就像是一张大网。
12、 出了这样的事情,家里上上下下都有些慌乱。
13、倘若是惧刀斧不去吊丧,怕的是东吴降曹危及荆襄,
14、周瑜(唱)忠厚的鲁子敬信服于我,他怎知本督我另有策略
15、曹孟德若乘机将我侵犯,荆州城势危急如同累卵
16、就是请来华佗也难除根。我说不妨取来笔两杆,试看投心不投心。咱二人手掌各写字,转面一齐就把手伸。抬头看,“火”,“火”!字相同来心相印,我说贤弟呀,你的病,刮一场东风才除根。一句话说得你合掌笑,你说孔明兄啊,咱弟兄
17、 我有心早日迎娶你,这件事我怎对舅父提。
18、说什么助我君臣把西川取,分明是假途灭虢夺荆襄。
19、但是这终究是小说家言。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本质上是一部以蜀为正统的小说,而鞠躬尽瘁的千古人臣典范诸葛亮,也就被罗贯中个人的作者意图,塑造成了“多智近妖”的绝代军师。“三气周瑜”的桥段,也不过是他编造出来衬托诸葛亮英明神武的章节罢了。历史上的周瑜,气度恢弘,雅量非凡,是名副其实的“人臣之表”,和诸葛亮也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他二人也算是“惺惺相惜”,自然没有这么无聊的“卧龙吊孝”。
20、哪料到公瑾弟你命不长寿,实可叹志未酬就一命罢休。
21、孔子说,“弃老而取幼”,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现
22、把江东众文武一齐满过,待来日凯歌还威震山河
23、 那料到凤姐你一死,孤伶仃撇下我本人。
24、周瑜死必引起孙刘结怨,大报仇动干戈相互摧残
25、 家郎救火去担水,谁晓得一勾担打死吴举亲兄弟。
26、 若不是二月大尽多一天,娶你还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