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品味句子网
菜单
伤感句子 伤感语句 伤感短句 伤感语录 伤感短语 句子大全 说说文案

孟子简介(短句60句精选)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4-23 22:21:30 点击:59次
品味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 孟子简介(短句60句精选)

孟子简介

1、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孔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故事,虽不一定可靠,但却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关于孟子的师承,他曾自云“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离娄下》),但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则谓其“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孟子一生推崇、学习孔子,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2、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很不容易得的。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要经历贫贱的阶段,要通过在贫贱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因此,要学会在贫贱中忍耐和寂寞,在一切诱惑面前能保持住自己一份宁静的心态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这样才有可能在贫贱中崛起。 

3、孟子的生卒年月没有确切资料,据推测当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前后,此时为战国中叶,据孔子去世(公元前479年)已近百年,策士横行,儒道衰微。驺,古国名,位置在今天山东的邹县,离孔子的家乡曲阜不远。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孟子的学问当来自子思弟子的传授。他虽私淑孔子,以弘扬孔子之道为己任,自言“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孟子·尽心下》),然其思想进路,实与孔子有别。孔子自小出入三教九流,“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随后再一点点向上走,集往圣前贤之大成,所以,在孔子那里,尚且还有好玩和通融的一面,上接王侯,中与弟子,下及民间,他都能破除成见,亦师亦友。孟子虽与孔子一样,都是早年丧父,家境衰落,由母亲抚养成人,但孟母思想,颇接近现代,其三迁择邻,从荒野墓旁至喧嚣市集再至学宫附近,类似今天的父母为子女考虑在高尚地带买房;其怒断机杼,不惜以生计之小损来晓谕勤学之大义,也如同今天的父母一心要孩子努力读书向上。孟子自小便在此种精英主义的理念下长大成人,故他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上层精英这条路,直接追慕圣人,与民间关系相对较弱。所以,孔子是凡圣同居,时常能令我们觉得亲切;而孟子则每每“说大人则藐之”,多少让人有些敬畏。

4、“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怒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

5、.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孟子简介)。

7、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8、孟子的思想内容,主要集中在《孟子》一书中,一般认为该书由孟子自著,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参与其事。

9、南宋陆象山曾在与朋友书信中谈及如何读经典的问题,“某尝令后生读书时,且精读文义分明事节易晓者,优游讽咏,使之浃洽,与日用相协,非但空言虚说,则向来疑惑处,自当涣然冰释矣。纵有未解,固当侯之,不可强探力索,久当自通,所通必真实,与私识揣度者天渊不足论其远也”。象山先生没有写过关于孟子的专著,却是将孟子之学融会贯通成一生的做事与行文。

10、“一本中国人人必读之书,就今言之,仍缺一部人人可读之注。”此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钱穆著《论语新解》之发心与气概,亦是本书之发心。

11、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的主要继承人,后世把他的学说与孔子学说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很难用简短的文字加以说明。这里摘其要者,概述以下几点:

12、孟子曾周游齐、晋、宋薛、滕、梁列国,游说他的“王道”和“仁政”思想,历时约二十年,并一度成为齐宣王之客卿,但当时各诸侯正忙于合纵连横的兼并战争,没有人愿意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孟子退而计学著书,在教学活动中孟子得到很大的慰藉,尝谓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13、理想人格:孟子学说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

14、孟子的“易子而教”思想也是传承了孔子“因材施教”的主张,设立学校,进行全民教育。

15、但我很喜欢“读法”这两个字,它虽源自古书,却有与现代汉语气息相通之处,又因为有了“文法和义法”的古义,也让“方法”这个现代义有了一丝厚味。

16、孟子于公元前318年再度来到了齐国,孟子受到了齐宣王的礼遇,但是齐宣王只是尊重孟子的德行,并不打算实施他的政治措施,孟子再度离开了齐国。

17、留法勤工俭学人物||向警予:巾帼女儿本色,留法峥嵘岁月

18、哲学之思||《中国哲学简史》第十一期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区别

19、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20、“变今之俗”四字,是孟子一生志向。《孟子》一书,成于战国,位列诸子,曾经是每个识字中国人的必读书,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本书从训诂、修辞和义理三个角度逐节解读《孟子》全本,探寻其雄阔简劲的文章笔法,感受其博而能约的历史眼光,体贴其明德新民的微言大义,从而认识古典和当下的交互,体会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感受学问与生活的融合。

21、孟子的政治哲学带着很强的民权意味,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意思是说,百姓最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和谷神的重要性要低于百姓,而国君的重要性最低。因此,得到百姓拥戴的人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的人能做诸侯国的国君,得到诸侯国国君信任的人能做大夫。

22、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23、英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召开公共英语教学研讨会

24、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大丈夫标准,请以《我心中的“大丈夫”》

25、(正反对比论证):"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反面论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正面论证)

26、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因而从鲁国迁居邹国。

27、(1)类比论证:"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8、要是这样就能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的人就是天吏,如此而不能称王天下的还从未有过。”明察秋毫孟子说:“假如有个人向大王禀告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宣王说:“不会。”缘木求鱼孟子说:“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君临中原、安抚四周的民族。(不过,)凭您的做法去追求实现您的心愿,真好比是爬上树去捉鱼一样。”

29、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30、《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一书,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31、孟子:出生于约公元前372年,逝世于公元前289年。

3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33、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34、(2)举例论证:"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举出男子加冠、女子出嫁的生活现象,讽刺景春连这样的常识都没有,实在是太不懂“礼”了。

35、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这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有极大的影响。

36、魏晋南北朝时期,佛老昌盛,玄谈四起,《孟子》旋被冷落,直至唐宋两朝,先是韩愈倡导在先,效孟子辟杨墨,以一己之力辟佛老,原道统,判孟子入孔子、曾子、子思一路的儒门正宗,“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开宋人孔孟并称之先河;后有王安石以一代大政治家的影响力,提升孟子地位。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朝廷刻石经九部,《孟子》位列其中,从此由子部一跃而成为经书;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王安石更定贡举法,以经义策论取士,《孟子》位列考试科目;元丰七年(1084),同样在王安石的影响下,朝廷以孟子配享孔庙,从此孟子的官方地位得以牢固确立。王安石一生,对孟子无限倾慕,曾赋《孟子》一诗曰:“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当年游走于齐、梁、滕、鲁之间,倡议王政、“舍我其谁”的孟夫子,遂成为王安石推行新政变法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撑。然而,福兮祸兮,随着安石变法的失败,孟子在宋代也受到前所未有的责难和非议,其“德治”“民本”“井田”等外王一路的政治理想,旋即被打压,而其“性善”“本心”“养气”“集义”等内圣一路的人格理想,则经张载、程灏、程颐发扬,陆象山践履,直至朱熹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孟子集注》,熔旧铸新,一生致力,终将其光大。宋元至民初,历代诸儒于《孟子》注疏不绝,至今还可看到的这段时期的注孟之作,有七种最好。明末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就宋儒各家意见,指陈得失;黄宗羲《孟子师说》,承乃师刘蕺山心学路数重释孟子,发挥各章大义;清代焦循《孟子正义》,以赵岐《章句》为底本,集顾炎武以下六十余家之说,一字一物,均详加考证,辨清源流,《孟子》注疏之详,以此书为著;清末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以训诂求义理,驳斥宋儒、佛老之杂袭,以自然解必然,上探六经、孔孟之初衷;康有为《孟子微》,借西方新思想之刺激,重拾孟子外王之道,赞其得孔子之本,又言“欲知孔子者,莫若假途于孟子”;民初姚永概《孟子讲义》,集桐城派诸家之说,侧重体味孟子之文法;唐文治《孟子大义》,以政教两界之仕宦经验,于乱世中弃繁琐、探要义,弘扬孟子正心、尊民之学,欲以此救世,可谓得孟子之本。

37、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章句上)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38、颜真卿宁可跳向火堆,也不归附叛军,慷慨走向小人设置的陷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d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退缩,宁死不屈,自己躺向了敌人的铡刀。

39、作者简介人物生平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孔子之孙)的门人。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的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子思门人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40、《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41、大抵,在《孟子》一书的接受史中,宋代可视为一个分水岭,宋代以前,《孟子》是士大夫以上阶层的常备书;宋代以后,由于《四书》取代《五经》成为官方教科书,《孟子》遂连同《论语》成为每个识字中国人的必读书,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南宋文天祥的绝命诗,直至1949年之前,依旧能回响在很多小学生的课堂上。此后,《孟子》之学,几近衰微。期间内地唯有杨伯峻《孟子译注》流行,用白话疏通文言,其优长在训诂,至于孟子内圣外王两路的精义,并无多少发挥。海外有南怀瑾《孟子七讲》,打通古今,清正明白,于先贤微言大义处多有体会,可惜对古今史事的旁支叙述太多,且训诂方面略显随意。

42、相应于桐城派所说的义理、考据、辞章,今天我们读《孟子》,抑或任何古典,也均有三种读法可取,即哲学的读法、历史的读法和文学的读法。“文学的读法理解怎么说,史学的读法理解说什么,哲学的读法理解为什么这么说,或者到底想说什么。”(参见张文江《古典学术讲要》)

43、时世变迁,旧日家喻户晓、立身行事之《孟子》,百年未到,已沦为佶屈聱牙、高头讲章之《孟子》。

44、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 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45、孟子晚年回邹国与弟子著书立说,作《孟子》7篇,共269章。《孟子》语言明白晓畅,又极富感情,具有磅礴的气势和强大的鼓动力量。扩展资料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46、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47、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想把“仁政”的理念推行于国家统治之中,造福于百姓,他在战乱时,周游各国。孟子到齐国宣传自己的学说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接受,于是他离开了齐国。

48、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0、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51、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并与同学分享。

52、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53、孟子(Mencius)(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kē),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与孔子并称"孔孟"(ConfuciusandMencius)。

54、优秀学子访谈||以心为引,且歌且行——杨昀

55、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56、历代为《孟子》作注释比较重要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的焦循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撰成《孟子正义》一书,是集大成的著作。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57、对教育方法的改进,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当他的得意门生公孙丑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孟子回答道:“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

58、本书最先属稿当在十一二年之前,彼时应邀选释了《孟子》约十分之一的篇章,三万字左右。随后十年间写作重心转移,这方面工作就此搁置。直至前几年,蒙吕晨老师提及旧稿,让我想起当年钻研旧书册时的少年心气,遂决意完成全本。不承想待到再度动笔后,方知工程之浩大,加之年岁渐长,日常事务繁杂,写作中途常有望洋之叹。如今侥幸得成,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感谢译林出版社上海出版中心诸位编辑同仁的耐心等待和细致编校,但因作者自身程度限制,本书依旧会产生种种谬误,在此也恳切期盼所有读者的审正。

59、(明确)(1)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上一篇:赫本图片高清壁纸图片(短句10句精选)
下一篇:名著摘抄50字(短句113句精选)

相关句子大全

  • 松树的诗句古诗(短句57句精选)
  • 法律格言警句名言(短句64句精选)
  • 美的名言(短句48句精选)
  • 刘禹锡的代表作(短句60句精选)
  • 关于孝道的摘抄(短句75句精选)
  • 描写春天的段落300字(短句43句精选)
  • 孔子名言名句读书(短句52句精选)
  • 用诡计多端造句五年级(短句52句精选)
  • 比喻老师的名言名句(短句48句精选)
  • 诸葛亮吊孝下一句(短句27句精选)
  • 关于师德的经典名言(短句39句精选)
  • 感慨生活不易的说说(短句115句精选)
  • 名人成长故事简短(短句102句精选)
  • 语重心长的话语是病句吗(短句41句精选)
  • 关于成功的议论文(短句113句精选)
  • 记者节优秀记者感言(短句33句精选)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善待自己的句子(短句54句精选)
  • 大惊失色的意思解释(短句21句精选)
  • 教师节图片唯美(短句40句精选)
  • 歌颂祖国的句子大全(短句73句精选)
  • 鲁迅先生的资料简介200字(短句45句精选)
  • 人心隔肚皮下一句歇后语(短句17句精选)
  • 赫本图片高清壁纸图片(短句10句精选)
  • 孟子简介(短句60句精选)
  • 最新句子大全

  • 松树的诗句古诗(短句57句精选)
  • 法律格言警句名言(短句64句精选)
  • 美的名言(短句48句精选)
  • 刘禹锡的代表作(短句60句精选)
  • 关于孝道的摘抄(短句75句精选)
  • 描写春天的段落300字(短句43句精选)
  • 孔子名言名句读书(短句52句精选)
  • 用诡计多端造句五年级(短句52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