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想从这也可以看出,学生是可以教育的,而怎样教育学生,是全社会需要作出努力的事情!应该象那位老教师一样,爱他的学生,用爱去感化他的学生!而不是在这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播出以后,举世哗然,愤而讨之,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现在,我们社会应该到了反思的时候了,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变成这样,难道我们的社会就没有责任吗!
2、孔子此语的本义是: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庶鄙,不论种类、族类,“宜同资教”。孔子也在其一生的教育中实践着他的这一主张,孔门三千弟子中,既有拥有很大权力和财富的贵族子弟,又有家境贫寒的平民百姓;既有商贾之人,又有劳动者,甚至有人还曾经为盗,所以荀子也说孔门多杂(《荀子•法行》)。《吕氏春秋•劝学》说:“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实无不可”,这也是“有教无类”的真正含义。
3、(解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不是孔子提出的观点。
4、l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
6、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
7、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8、关于教育目的: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9、《礼》又称《士礼》,传于后世称为《仪礼》。孔子认为,礼是立国之本,在社会生活中有重大的作用。
10、l 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
11、l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12、l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八佾》)
13、第四孔子认为所有人都要接受教育,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能力和品质。
14、关于教育原则: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15、 孔子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接受适当的教育,因为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能力和品质。如果只是依靠自己的天赋才能,不去学习和拓展自己的能力,是很难在竞争中获胜的。无论是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还是在与其他人的社会竞争中,都需要人具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能,才有可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否则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失败。即使是像子路那样的天才,也需要接受教育.
16、教育主体: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以教育为职业的人,在他之前不农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讲学为职业并以此谋生的人是不为我们所知的。
17、l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8、中国古代第一位提倡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是()
19、 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开动脑筋去积极的思考和认真地练习,才有可能真正的去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孩子不动脑子思考问题,也不认真练习,那老师就无法把知识和能力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其实只对一部分小学生才管用。用在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身上,几乎毫无收效。
20、孔子的教育思想。听完语音别忘记继续往下看,最精彩的一般都在后面哟!
2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22、再看十多年前的文字,我又想起了子路曾经都把孔子逼的对天发誓了,还有颜回和孔子开玩笑“子在,回何敢死”。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是也值得现在的教育借鉴呢。
23、孔子出生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少也贱”,长期生活在下层人物中,了解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他又有与当权者交往的机会,进可为官,这就是孔子既忠君又爱民思想产生的原因。
24、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25、l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
26、l 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子罕》)
27、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28、其实,我们的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说出,有教无类这样因材施教的话!还有,我觉得他说的当仁不让于师,可以说是最好的说出了教育的意义!可是,现在谁也没有听进去!
29、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30、所以,孔子和孟子都强调,要择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普通人,只要学会了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琴棋书画等娱乐技能,可以快快乐乐的过完一生就可以了。不要向智力水平低的人讲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他们听不懂,也学不会,会越来越痛苦。教育不应该是人越来越痛苦,应该让人越来越字自信,越来越快。
31、学而优则仕,从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
32、D项:孔子提倡学思习行的教学过程,强调学习要与行动相结合。与题干不符,排除。
33、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34、孔子“仁爱”的教育主张培养了德才兼备的人才,也为我国当代教育重视德育做了重要的铺垫。现如今,我国同样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完善学生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孔子的教学方法仍是现代社会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孔子教导弟子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学、思、行结合。“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的主导思想,而获取了知识之后,就要思考。在《论语》中,孔子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论述学与思的关系,说明要想有效学习,就要学思结合。孔子强调“学以致用”,说明学习是收获知识的一种手段,行才是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正確的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要做到学而思而行。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正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运用程度。
35、l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36、(2)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孝慈则忠。(《为政》)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3)忠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子路》)民无信不立。(《颜渊》)
37、我在2007年6月1日写的《我看传统文化中的教育》中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