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39年9月,林公巡视澳门,在前山写了《十无益格言》,现立碑于珠江边海印桥脚。这是林公的修身做人准则,也是他以德存世的范本。
2、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3、这样的人,怎堪重任?结果,也不仅会事倍功半,还很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甚至灾祸。
4、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从别处得到了不义之财,就算是再多的施舍穷人,积德行善,也是无济于事的。曾国藩:“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所以妄取人财,必然要干非分之事,如此得来的钱财肮脏。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将干干净净的钱,施舍出去,才是真正的积德行善。前两天,网上有则新闻:一个乞丐去派出所捐款1000元,而且乞丐说自己的钱都是正规渠道得来的,这个乞丐也获得了广为网友的点赞,因为他的这种行为很高尚!
5、上联意即:大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有接纳百川的气度和容量。
6、《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百行孝当先。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清朝林则徐名言)。
7、《尚书》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谦谦君子之道,从来得到世人赞赏。
8、在短短二十年间里,鸦片的大量输入导致中国白银的大量流出,林则徐也意识到了这点,在认清鸦片对中国所造成的危害之后,果断上书道光帝,奏书中提到: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也正是这句话,惊醒了犹豫不决的清朝统治者-道光帝,最终道光帝力排众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给了林则徐在政治上的极大支持。
9、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接连降到林则徐头上。琦善当然不会错过这陷害和打击报复林则徐的机会。他险恶的声称,英国不满的就只是林则徐一个人,只要朝廷惩治了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
10、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说古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人读书是为了别人。为了别人而读书,即是要博取别人的认可,行为浅薄媚俗。而为了自己的读书,是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却只为了炫耀自身,行止不端,可谓读书无益。
11、书法作品林则徐书法的主要成就是行草,而又以《集王圣教序》为基本路数,属于传统派系,通篇秀劲乃其可贵之处。同时,从林氏楷书作品亦足可见其临池之功力。林氏在1827年(道光七年)《跋沈毅斋墨迹》中说:“初学临摹辄舍唐人矩范而躐等于钟张羲献,是犹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卧必矣”。可见,林氏有自己的学书心得,从唐人入手是他的主张。实际上,林氏并没有忽视“取法乎上”的传统共识,其楷书,不拘泥于某家框架,也并不纯然是唐人的规矩,还在点划使转之间偶尔透露出晋人的风度,愈是晚期之作愈如此。林氏的书法取势,端重安详,绝无矫揉造作的气息,虽不属于雄强一路,但其字里行间体现出一股中华民族固有的浩然正气、凛然大义。
1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3、林则徐一生从政40年,历官13省,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个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他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丝不苟的精神。“无一事不认真”。
14、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5、所以林则徐《十无益》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不过还是那颠扑不破的六个字:远邪道,走正道。
16、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17、膏盲或起生犹幸,宠辱皆忘卧亦安。独有恫仍在抱,忧时长结寸心丹。
18、 许多人在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是本末倒置之举。
19、真心行善,并不在多少,才是真正的功德所在。善心,就是功德心。
20、老子主张“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水德,这水德也正是“善下”的谦德。
2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妄取人财,即是不义。无功受禄,中饱私囊,顺手牵羊,都是不义之举。妄取人财,拿来布施,美其名曰借花献佛,其实只是伪善。不如凭借自己的双手勤劳奋斗,以善心布施,如此方能心安理得。
22、嘉庆二十一年,林则徐离开翰林院,往江西南昌任考官,父亲特地致信给他,嘱咐林则徐要慎选人才。林则徐任考官期间,公正严肃,博得好名声。
23、“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24、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25、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6、(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他的主要个人作品有:
27、如何才是真正的积阴德?节制自己,修养德性。
28、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29、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30、中国的老话也说:“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在做,天在看。”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世间自有善恶因果,人品不好,只能自损福报,再好的风水也是毫无用处。
31、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32、星斗南?新豆栏?因为林则徐是福建人,因此将闽话“新豆栏”误解为“星斗南”的说法流传较为广泛。因为林则徐患有疝气病,曾于1839年由新豆栏的西医伯驾为其诊治,1850年林则徐在前往广西镇压太平天国的途中逝世,并在死前三呼星斗南,于是有人猜测林则徐在借“新豆栏”告诉家人,他受洋人所害。然而这种说法是经不住推敲的,一是时间距离伯驾治病已经过去了十年;二是如果林则徐真要是出于此意,大可说“洋人害我”,虽说古人说话委婉,可这是死生之大事,且又是对外夷,倘若真是为了死因和证据又何必故弄玄虚;三是林则徐是前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并不是针对洋人,即使洋人仇视林则徐,可是在满清最高统治者已经妥协的情况,他们已经没有必须的理由去毒杀林则徐;四是如果将星斗南解读为新豆栏,则或多或少显得林则徐有些过于“严监生”了。星斗南?星斗南?我们都知道林则徐是奉命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可是不料在途中殒命,林则徐是个忠臣,忠臣有个毛病,身负皇命却没有尽到职责,这便是不忠了。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兴起,广西地处天南,林则徐死前呼“星斗南”,或是在悲叹不能履行皇命,不能为满清政府除去这个在南方兴起或将兴盛的星斗。星斗南?星斗阑?林则徐被称作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必然极具敏感的政治眼光,清帝国先后经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洗礼,陷于内忧外患不断的境地,那么在弥留之际的林则徐所呼“星斗南”究竟是何意呢?明清皇宫,即紫禁城,位于紫微星正下方,而紫微星是帝星。阑,有“将尽”之意。林则徐所呼“星斗南”是否是“星斗阑”,意指帝星即将陨落,清帝国即将崩塌?林则徐虽然睁眼看了世界,对于世界格局已有所了解,甚至更是对满清的结局已有了预料,可是他仍然忠心于清朝,作为封建王朝的忠臣,他不可能大逆不道地直呼“帝星将陨”,于是只好说“星斗阑”。这三声“星斗阑”或许既是对预料中清帝国的结局的悲叹,也是对自己再无法更无力去挽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帝国的悲叹,他已经将命运给他的时间全用完了。
3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妄取人财,即是不义。无功受禄,中饱私囊,顺手牵羊,都是不义之举。
34、 《诗经》有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一个家庭,父母是根基,兄弟是枝叶。只有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家业才得以繁茂。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
3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6、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37、同时,他编译《四海志》等外文书籍,开创了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38、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
39、此联告诫人们:只有拥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襟,善于听取各处意见,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只有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才能达到“壁立千仞”的境界。
40、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天晴雪共难消。
41、"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