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2、本可衣锦还乡,却要求儿子把仅有的1万两白银,全部不署名地捐掉。
3、让曾国藩特别愤愤不平的是,在靖港兵败,湘军退驻长沙城郊的水陆洲时,骆秉章来到离曾国藩座船仅数十米之遥的码头送客,曾国藩以为他是特意来看望和安慰自己的,内心正十分感激,谁知他送完客人之后竟然转身便走,就当没有看到曾国藩!并且还同长沙官员一起对曾国藩的兵败百般讥讽。
4、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曾国藩
5、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不少字用在斋号里头,如洞、舍、庐、亭、庵、簃、庋、牖、廛、榭、园、岩、巢、村、蓬、窝等等,此处也就不再赘述,而有些人取名,不限于此中,反而有趣,不妨一谈。
6、那些明知有些事无法改变,却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不是执着,是偏执,是死脑筋。
7、他们躲过了枪林弹雨,却躲不过流言蜚语。——《一拜天地》
8、预告丨「风云有约」陈海良博士将于30日晚来温州讲学(曾国藩座右铭大全励志)。
9、或者是利益的驱使,或者是“形势比人强”的无奈,或者为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或者仅仅是为了活着?不同的当事人在不同的背景下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每一个成熟的中国人,几乎都是一个“厚黑学”的集大成者,加上我们聪明的头脑,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智慧,于是,投降派,或汉奸,在历史上层出不穷。
10、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11、古为今用:将曾国藩的人生智慧,融合现代心理学、管理学知识,化为贯穿人一生的24个人生心法。
12、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3、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14、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15、这段故事可能是由文人杜撰,但透过仅仅一扇门,我们看到了数百年的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一代又一代帝王路过,一批又一批将士出发,这一扇门,见证了他们成与败、兴与亡、江山易主、来去匆匆:地域疆场、皇权宝座,你争我抢,最后你们还不是要归于尘土?不可一世的帝王们不过都是在帮我看门而已,你开张就挂你的牌子,他开张就挂他的牌子,到最后,你们全得滚蛋。
16、李鸿章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七岁任翰林院编修,一生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他的后半生走得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他本是治国安邦的良臣儒将,却被当做至死都在卖国的权奸载入史册。生不逢其时,死不得其所,百年之下,骂名犹存。这不禁让人想起辛弃疾那半阙豪烈无双的《贺新郎》,仿佛是送别这位老者的挽歌:
17、曾国藩的策经魔法:“权势摆在脸上是压不住人的”
18、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曾国藩
19、越是有福气的人,身上越有这两种“气质”,福禄享之不尽
20、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21、我蒙上自己的双眼,只想记住最后看你的那一眼。我刺瞎自己的双眼只为记住那逝去的红颜。——盲僧
22、一位高僧劝诫:人再好,也别在3件事上“退让”,坏人会得寸进尺
2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里也这样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4、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
25、 “行啦,行啦。”老夫人打断了儿子的话,“你不负朝廷,而朝廷却老亏待你。哎,亏已经吃足了,苦也受得够多的了。我随便帮你算一算:董宋臣奸权误国,你冒死直谏,上书乞斩,理宗皇帝并没有因此动他一根毫毛。你建言仿方镇以建守,抵御外侮,理宗连理也不理,等于石沉大海。贾似道欺君罔上,穷奢极欲,事实明摆着,可是理宗、度宗和德祐皇帝,三代君王,再加上一个太皇太后,都竭力袒护他,处处迁就他,还要恭维他。宁可牺牲你而取得他的欢心,把你当儿戏,一会儿起用,一会儿罢官,三起三落,打击没有比这更重的了。幸亏你的骨头硬,不然的话,怎么承受得起哟!如今事情急啦,专旨召你。等到风一过去,只怕又将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老样子对待你。想清么?看透么?朝廷对你,从来如此,有事叫牛皋,无事叫匹夫。”
26、三是你熟知的曾国藩,只是民间流行的版本罢了。
27、 9) 对于肉体凡心的俗人,最大最狂妄的理想,是对抗时间,是不朽。
28、王羲之,字逸少,晋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生于簪缨大族,初为秘书郎,迁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永和中退居不仕。王羲之幼时曾向叔父王廙及表姑卫铄学书。及长,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为一种妍美流利的新书风。诸体皆能,尤擅楷书、行草书。南朝萧衍评曰:“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后世尊为“书圣”。
29、 4) 秋天短到没有,你我短到不能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