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牡丹亭》《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
2、作品把传说故事以及明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杰作。全剧共计五十五出,每一出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暗示。下场诗全部采用了唐诗而无不如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汤显祖对于他的《牡丹亭》的重视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仅讴歌了人性,同时也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抨击了当时大行其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
3、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剧院先后出访过美国、日本、芬兰、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受到海外各界人士的高度称赞。
4、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5、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6、杜丽娘对着柳梦梅的象征——梅树,倾诉深情,许下誓言:“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7、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9、作为中国传统诗、舞、歌、剧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百戏之祖”昆曲,与《牡丹亭》结缘后,极致地表现了中国传统美学。辞藻华美,音韵悠扬,几乎成为了昆曲的代名词。
10、(原文)“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翻译)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11、《牡丹亭》问世之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明末沈德符《顾曲杂言》中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为了便于演出,或为了理解曲意,该剧的改本和评本有很多种。明末以后又出现了许多刻意模仿的剧作。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昆剧演出中常演常新的剧目。
12、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13、“肯綮在死生之际,记中《惊梦》、《寻梦》、《诊祟》、《写真》、《悼殇》五折,自生而之死;《魂游》、《幽媾》、《欢挠》、《冥誓》、《回生》五折,自死而之生。”
14、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5、摘录于《最好的舞台—一个文化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16、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17、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8、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19、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20、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为情复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
21、四百多年前,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以至情至性的笔锋,描绘了一段柔韧如丝、深邃如渊的旷世奇恋。
22、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23、此时的他,已然由一个自负才学、风流多情的书生,成长为一个捍卫理想、忠贞爱情的斗士。
24、在许多人看来,死生转换是《牡丹亭》最精彩的部分,如著名戏剧家洪升的一段评论:
25、“临川四梦”中,《牡丹亭》最能体现汤显祖的“至情”观。它通过主人公杜丽娘生死死生的故事来表现“以情反理”的思想。
26、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偶邂游园春色,在牡丹亭畔梦中遇见梅花树下一个持柳的书生。半推半就的腼腆相处,心心相印的欢愉之情,唤起了杜丽娘心中压抑许久的青春热情。逢柳郎,一见倾心,从此魂牵梦绕,生死追寻。
27、汤显祖曾说:“一生得意之处,唯在《牡丹亭》。”可以说汤显祖对于自己的这部创作十分满意。
28、《牡丹亭》取材于明代拟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昆曲《牡丹亭》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创新。
29、在《文学回忆录》里,木心先生曾说过:“最伟大的戏曲家是汤显祖。他应该成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我少年时家有后花园,每闻笛声传来,倍感孤独,满心欲念,所以爱这两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30、“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31、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
32、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33、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
34、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35、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36、爱情可以超越生死,可以冲破礼教,可以感动冥府朝廷。这尘世中的忙忙碌碌都不重要,唯有一个情字,它才可以让人不顾生死,不管你是什么人,多少名,多少利,人只有在感情中,才可以得到永生。而这个情,不光是男欢女爱,它是个真,就是你认准要做的事,是你心中的一个梦。没有牡丹亭,哪来的杜丽娘呢?没有了杜丽娘,人们怎么会相信爱情的力量,相信梦想的力量!人活着,没有人疼没有人爱,是很可怜。可人活着,没有了梦想,没有了念想,更可怜。
3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38、作品中流露的女性生命意识,不仅造就了杜丽娘青春意识与情感意识的觉醒,更是在杜丽娘的精神世界引发动荡,促使丽娘走上打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个性解放之路。汤显祖人文主义情怀的体现,正是随着杜丽娘对爱情不懈追求而逐渐深刻的。
39、梦醒后的杜丽娘,郁郁寡欢,难得再入梦境,竟因爱一往而深,因病而死。弥留之际,哀求母亲将其葬于梅树下,嘱咐丫鬟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底。至死,是在纪念一段懵懂的梦中初恋?还是相信至死不渝的爱情理想?
40、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第三十六回里,连看了两遍《牡丹亭》,竟不满足,又去梨香院里找龄官给他演唱一套“袅晴丝”。
41、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
42、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
43、当陈最良将《诗经周南关雎》解释为“后妃之德”时,杜丽娘却直觉地感到,这是一支描写男女之情的恋歌。
44、随着当代许多改编本的出现,如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虽将全剧缩短为30余出,但是杜丽娘回生之后的情节,却都做了保留。
45、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46、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无治竟然死去了。
47、八喜·2017打开艺术之门——《不能说的秘密——世界著名近台魔术大师展演》
4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段总括《牡丹亭》主旨的话,不知打动了多少人。
49、也正是这份真情与执着,让她最终冲决了生死的鸿沟,由生入死,再由死入生。她的身上所固有的那种“情”的天性,成为了对封建“理”的一种挑战与反叛,并最终构筑了一曲离奇幽艳、感天动地的爱情的恋歌。
50、杜丽娘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即使肉身已死、香消玉殒,但仍在死后执着地寻觅、追求自己所坚持的爱情理想。汤显祖再次用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讴歌了生而死、死而生,超越生死的爱情理想,而这一爱情理想正是对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的最佳诠释。
51、《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
52、汤显祖的“至情说”,核心是“情”。他认为情是人的自然本性:“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
53、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因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为情复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
54、而那个因情而梦、因梦而病、因病而亡、又因情而生的杜丽娘,便成为了“至情”的化身。
55、其父这时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
56、这一支青春之歌,仍然在传唱。这一对情丝袅袅,惊艳了多少痴情男女。
57、八喜·2017打开艺术之门——《Brettdeubner中提琴独奏音乐会》
58、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59、公元1550年,汤显祖出生之时,恰逢昆曲兴盛的顶峰。一部《牡丹亭》,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构筑了一个长达四百年之久的东方梦境。
60、《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61、一往而深:一往情深。(这种情感)越来越深,越来越浓厚了。
62、(啼莺序)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小姐,小姐,未曾开半点幺荷,含笑处朱唇淡抹,韵情多。如愁欲语,只少口气儿呵。小娘子画似崔徽,诗如苏蕙,行书逼真卫夫人。小子虽则典雅,怎到得这小娘子!蓦地相逢,不免步韵一首。〔题介〕"丹青妙处却天然,不是天仙即地仙。欲傍蟾宫人近远,恰些春在柳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