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中“投向”一词,表现了人们对毛主席无比热爱、崇敬的心理。
2、(1)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3、狂风怒号 穷山恶水 荒无人烟 风雨交加 冰天雪地
4、(艰巨)的工程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5、日寇 进犯 游击 奋战 转移 险要 沉着
6、“群众也在淋雨”是周恩来总理说的话。用他的话作为文章题目,表现了周总理时刻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和热爱人民的优秀品质。
7、《七律·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碧空如洗类似的词语)。
8、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9、《灯光》一课,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中心思想,常以判断的形式考查。
10、沉着→惊慌 崎岖→平坦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11、秋高气爽(qiūgāoqìshuǎng )
12、日寇 进犯 游击 奋战 转移 险要 沉着
13、(例句):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们来到颐和园。
14、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参加开国大典的游行群众比作海洋,把翻动的红旗比作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开国大典的声势浩大和场面壮观。
15、(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6、隆:右上是“折文”,不要少写了中间的短横。
17、文章描述了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d证和夹在d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d组织。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d证交给了指导员,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英勇顽强,无私忘我,忠于d和革命的崇高精神。
18、(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9、《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20、壮烈 豪迈 政府 委员 协商 汇集 预定
21、句子中“直奔”一词,表现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又迫切的心情。
22、(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23、这句话用感叹的语气,表达出了松鼠太太看到那些美丽的鲜花时,对这份礼物的赞美之情。
24、语调 选举 完毕 检阅 制服 一致 距离
25、(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6、这句话是对天安门广场夜晚环境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现在的人们过着光明、温暖的生活,从而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7、(1)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28、要(yāoyào)得(děidé) 塞(sài sè)
29、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同志们!用石头砸!”
30、(解释):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31、《开国大典》一课,课文写的四个重点场面,常以填空的形式考查。
32、(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33、周总理转过头,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34、(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35、这篇文章可与课文《灯光》进行对比阅读。先对比两篇文章的题目,思考这样命题的妙处;再对比阅读两篇文章,根据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区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思考阅读红色题材的文章,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应该从中得到些什么样的收获。
36、狂风怒号 穷山恶水 荒无人烟 风雨交加 冰天雪地
37、(璀璨)的诗篇(轻蔑)地说 (细细)地端详
38、启动→停止 璀璨→黯淡 茂密→稀疏
39、要(yāoyào)得(děidé) 塞(sài sè)
40、日寇 进犯 游击 奋战 转移 险要 沉着
41、沉着→惊慌 崎岖→平坦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42、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挺立~耸立 汇集~汇合
43、(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44、句子中“投向”一词,表现了人们对毛主席无比热爱、崇敬的心理。
45、修饰词:细小的枪口、崎岖的山路、叽里呱啦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