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2、吴用很恼火,回到郓城。眼看朝政昏暗,天下大乱,就和晁盖占据水泊梁山,杀富济贫,举起了义旗。名人因勤奋而成功的事例篇2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3、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以下50个成语中包含着50个历史典故,快教给孩子吧~
5、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儿,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6、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7、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8、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9、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10、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11、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12、古希腊德摩斯梯尼,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于是每天含着石,面对大海朗读,无论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13、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4、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室,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之中。
15、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16、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17、小学1-6年级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大汇总
18、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9、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20、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21、释义: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见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22、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别人篇文章,读三四遍就可以差一点的读十遍也就差不,可他每次都要读几十遍才行。为了背文章,司马光看书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为白天也在看书,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睁不开眼睛,有时竟会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儿睡着了。
23、第一次,老师让达·芬奇画鸡蛋,他还挺感兴趣.
24、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5、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萦绕回荡。看着这一切,父亲全明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26、 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27、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28、老师便告诉他这么做的道理,达·芬奇在那以后,用心地画画,画了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鸡蛋.
29、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30、赤膊上阵(许褚)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马革裹尸(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黄袍加身(赵匡胤)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洛阳纸贵(左思)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背水一战(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释义: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闻鸡起舞(祖逖)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初出茅庐(诸葛亮)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31、他如名句“人生七十古来稀”缩略而成的“古稀”等均属此类;二是从构词角度讲,词语形成与源出语言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不了解源出语言环境,即没法理解其何以为词。成语中的“逃之夭夭”之用“夭夭”来言“逃”等即属此类。
32、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33、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34、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5、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36、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37、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38、我想,方仲永虽然拥有天分,却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他缺少了勤奋。他的命运,再一次印证了勤奋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关于勤奋的经典名人故事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考试不及格,老师要让他留级,同学们也笑话他,但他却不悲观失望,而是发奋学习,最后取得了优异成绩。出国留学时他又刻苦钻研,为中国人争了气,成了我国着名的生物学家。科学家居里夫人也是孜孜不倦,勤奋探索才发现了“镭”,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她勤奋刻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硬是攻克了几门外语。他们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不就是勤奋的结果吗?试问,如过他们不勤奋,他们会有今天的成就吗?
39、至于其他能称之为“文”的注明出处的引语与考据、小说笔记的大段原文直录就其本质讲应该说是属于同一类型的,这类显然都应与典故划开。其次是“有来历出处”的说法更失科学。“有来历出处”只能作为典故的先决条件之一。
40、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