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外西边的林梢,挂着的上弦月现已变成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一条弯弯的眉毛。
2、从表达方式上去赏析(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3、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鲜明突出。
4、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5、1世上再也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尽情地摘取青春幻梦的花朵的时刻,它都是同样分秒不差地滴答着.
6、(鉴赏要点)分析鉴赏这一手法关键在于点明两个事物间的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鉴赏时可用“诗歌将……与……相对比,衬托出……”的语句形式。
7、 ⒉拟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8、5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
9、9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像一条流动的江河.
10、(鉴赏要点)借代要注意与借喻的区分,二者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11、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12、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
13、(技法作用)突出、加强某种感情,烘托气氛。
14、解析:在赏析句子中修辞手法时,我们一定要根据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把事物的具体特点给写出来,不能太笼统片面的概括。
15、(技法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16、 ⒊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17、 (特征代本体):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18、(问)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9、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比作黄金,生动形象.
20、(答)①互文。②“青苔”与“红树”共同在月夜雨中飘摇。③用简约的文字渲染出独居的惆怅。
21、(技法概念)把事物,如物品、动物或抽象概念比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往往通过动词或形容词加以体现。
22、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23、从表现手法上去赏析(欲扬先抑、伏笔、呼应等)
24、(技法作用)结构整齐醒目,语音铿锵,朗朗上口。
25、9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
26、(问)这首诗的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7、 详解: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28、(问)“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9、(问)“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30、(技法作用)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练、具体生动的效果。
31、8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
32、有没有瞬间有种被别人家孩子甩你几条街的感觉?在赏析句子时,遇到修辞手法,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修辞的具体特点及用法,抓住该句运用修辞后所写事物的具体特点,最后套用到公式中,就可以把赏析句子的分数完美拿下了。
3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34、别人家的孩子这么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森林比作海和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森林浩瀚和坚不可摧的特点,写出了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美。
35、(答)①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②“芳树”对“春山”,“花自落”对“鸟空啼”。③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工整对称。
36、赏析: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萌发的情态和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37、银装素裹的群山,登高远望,就像是大海被暴风卷起的雪浪,弯曲崎岖,一望无际。
38、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39、(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0、 (工具代本体):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41、“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莫怀戚散步好句赏析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42、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春》
43、天阴沉沉的,整个世界好像都被一块巨大的灰色棉被所笼罩,一阵阵寒冷的风摇动着白杨树上几片枯黄的树叶。忽然,有一种像蚕吃桑叶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在头顶响起,地上便开始有一颗颗小冰粒跳动。
44、(答)①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修辞手法。②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③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
45、(技法概念)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如“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46、(答)①借代。②以“风尘”代战争,由于战乱四起,风尘弥漫,故以局部代整体。③表现战乱中对亲人的忧思。
47、3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48、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表现了秋叶和秋色的美好.
49、 ⒕对比: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50、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副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51、10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52、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让人易于接受、理解;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
53、 ⒔反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54、 ②、显得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并具有很强的气势;(效果)
55、(技法作用)技具体,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56、(技法概念)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57、“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58、(技法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明喻指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如:“露似珍珠月似弓”;暗喻指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如:“乌云四合,层峦叠嶂”;借喻指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