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破沙锅问到底”又作“打破砂锅问到底”,“打破沙锅”是引,“问到底”是注。有时歇后语甚至可以省略解释部分(注),如:
2、1正字少一横,不作止字猜,猜一个字 答案是:步 (歇后语运用谐音的例子)。
3、(2)谐音。这部分有的是完全同音,有的只是音近。例如:
4、对偶就是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例如:(歇后语运用谐音的例子)。
5、《西游记》能成为四大名著之除了生动的故事,给人以有益的启发外,还有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看点,那就是幽默的语言。细细品味这些幽默风趣的语言,除了收获快乐,我们还能有什么收获呢?
6、(5)赵金铭.谐音与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01):40-
7、●.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8、其实啊,在我对朋友的“三有”标准“有情有义有趣”中,“有情有义”可能更多地是体现在当你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而“有趣”则贯穿在我们人际交往的全部过程当中。
9、(我的卧?湾)王力|词牌和词谱&普及格律诗知识(9)●卧虎文学课堂
10、在我们刚刚懂事的时候,便在有意无意间接触到了歇后语,并因为它的诙谐幽默,俏皮风趣而铭记不忘,成为我们日后学习生活中经常被提念与运用的“知识宝典”,引领我们在阅读中感受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11、1天上无合去一口,家家都有,猜一字 答案是:人
12、(1)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13、●.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14、“点”在广府方言使用中频率极高,它有“怎样”的意思,如:“你想点?”(你想干什么);“点解?”(怎么解释);“点做?”(怎么做);“点办?”(怎么办);“点算?”(怎么打算)等等。还有就是餐桌上使用酱油称为“点豉油”;叫他人随意发挥的话,叫作“想点就去点”;批评他人指手画脚、装腔作势,就讲他“点红点绿”等;在若干年前产生出一句酱油广告词非常风行,广告词是这样的:“双桥牌生抽,想‘点’就去‘点’”,借音借义,可谓活用巧用。这类借谐音用在标题广告宣传上的事例,在广府方言使用上是较为普遍的,如:高剑父纪念馆又名“春睡画院”,“睡”与“瑞”近音,某策划人秋天在此举办书画展,就以“春瑞秋枫”为展题,语义双关。词曲作家黄霑在流行音乐界影响力巨大,曾为他举办作品音乐会的制作人,利用“沾沾自喜”的“沾”与黄霑的“霑”的谐音做文章,以“霑霑自喜四十年”为标题作宣传,让人过目难忘。
15、芭蕉插在古树上——粗枝大叶 芭蕉开花——一条心;紧相连
16、●.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17、在一般状态下,“引”和“注”连接在一起,但上面“王八吃秤砣,你真铁了心”中,插入“你真”,显示陈述的对象;后一例则加上“我算是”的字眼。
18、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例如:
19、●.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20、争斗的双方,是李栓紧和李壮街。李栓紧是我们一个家族的,说起来,他是一个苦命人,从小被亲生父母打发给了人,养父母又在他几岁的时候撒手人寰,是叔叔婶子把他拉扯大,帮着成了家,有了孩子。可惜在他39岁那一年,一场暴病,夺去了他的性命。
21、笔者认为,假如广府方言是较能体现广府文化的特征的话,那么,“三语”就是最能代表广府文化特征中的“平民性”思想。
22、刀为什么得磨?钝了,生锈了呗!磨刀的时候,要一边往磨石上泼水,所以,那水里自然就有了锈。一个人吃了磨石水,锈气自然就跑到肚子内了。这里的生“锈”与内“秀”同音,孙悟空借这个歇后语,很好地表达出自信来。
23、字谜:群雁追舟—巡2110 ,猜一个字 答案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