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有情绪的宣泄,只有立场的打压,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2、人的情感本来很细腻,表达方式也可以很独特。用用流行词可以潮一阵,但创造你自己的话语,才愈见你独特的灵魂。
3、网络时代,瞬息万变,流行语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而我们依然抱着强大的“求生欲”,不断追赶每一个新出现的热词,也不过是想让自己离群体更近一些。
4、当你和99%的人思考着同样的问题,说着同样的语言,那就不是优越,而是平庸。每个人感知世界的方式不同,也就应该有独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那么,首先就需要建立一套具有个人特点的表达方式。当你已经养成了不断思考的习惯,只把流行文化仅当成偶尔的调剂即可。
5、幽默性是网络流行语更吸引人主动使用并传播的又一特点。在如今虚拟、平等、匿名的网络环境下,言论更为自由,网民表现出自觉追求幽默的特性,网民主体的年轻化特点使得网络流行语充满活力,而年轻人上网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繁重的学习与工作之余寻求一个放松的通道,因此营造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以玩笑、戏谑的方式调侃,就成了网络交流中最受欢迎的方式。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各种现实生活中的标签和元素被消弭,人们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故而年轻人对社会现状和社会问题的不满和抵制会首先通过对现有语言体系的嘲讽和破坏来实现,他们有意改变现存的语言和语法规则,对传统的语言体系进行变异,达到娱乐化和宣泄的效果,以求缓解现实生活压力、寻求精神上的放松,网络流行语的幽默性、趣味性便应运而生。网民群体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流行语充满活力,如“杯具”和“hold住”等流行语。“杯具”是悲剧一词的谐音用法,其创意灵感来自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说的一句“悲剧啊”,后用来表达网民对人、事、物的感受并风行于网络,“杯具”反映了网民自嘲又积极的双面人生态度,改变了原词语的感情色彩,更加具有娱乐精神。“hold住”的流行更是网民话语狂欢的一种典型体现,原为粤语中掌控和坚持住的意思,如在台湾的一档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中,一位打扮奇特的女子以怪异的腔调和中英混搭的语言引发观众的爆笑,其经典语句“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引发网民的造句热潮,进而形成了热闹一时的“hold住”体。这种生动有趣的网络流行语,充分彰显了网民的个性,给人充满活力的感觉。此外,网络流行语在使用上的高频性以及语用上的醒目性也是流行语之所以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原因。
6、是的,于是就有了下面形式相同,但含义不同的另一个梗——(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
7、这道题就分析到这里了,大家一起来写写这道题,把网络流行语或流行现象这类题吃透吧,做完一道题,弄懂一类题,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8、符号图形语言,如“:)”、“:-)”、“^_^”等等。这些常见的符号图形语言类似中国象形文字的构词方式,虽然脱离了文字本体的意义,却具有可以超越各种不同语言界限的、普适性的意义。
9、如果是这样,那我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网络流行语的诞生,绝大多数时候就是有特定场景的,比如那句“真的吗?我不信”,便来自鲁豫的灵魂采访,之所以能成为热梗,多少是通过戏谑的方式来讽刺鲁豫式的不合时宜(低情商)提问。
10、这类议题在目前研究中占有较大比重。从新认知语用学角度,杨青认为网络流行语,是一个认知语用现象,它是交际者对典型语用场合的知识的运用,与人们的认知紧密相连。伍文忠运用“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认为新媒体作用、受众影响以及语境关联的推动三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媒大学方毅华等认为,网络流行语源于社会生活的变迁,其成因有社会经济背景、社会文化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其中社会心理包括网民的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求变心理和求异心理等。网络流行语与网民从众从优的群体意识,性别地域等社会因素,从众心理、压力宣泄心理、语言游戏心理、尚简求快心理、猎奇求新心理和委婉含蓄心理等心理因素紧密相关。刘国强等认为,公共言论空间的匮乏和当代中国以后现代为精神标签的文化表征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11、例:近日,“我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体风靡网络,随处可见类似的句式,……(对流行现象进一步阐述),“陈欧体”和“凡客体”已经不仅仅是某品牌广告了,他们已经成为了一种网络流行语体。网络流行语体指的是……。网络流行语体的扎堆出现并不是偶然也并不是无迹可寻,其流行的机制与原因值得探究,接下来……。
12、确定答题维度的重要性相信不用胖虎多说了,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面对这种有两个小问的问题,两个小问题需要同样的答题线索?
13、作为90后,我们当初在QQ空间流行的非主流头像和火星文签名,也是同样的功能。只不过到了00后,变成了拼音或英文缩写的加密代码。
14、 2021年:超级女声(超女)、千手观音、中国电影百年、复兴国学、香港迪斯尼、大长今、无极、平民偶像、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博客。
15、这个段子乍一看挺好笑,但试想一下:倘若你看到夕阳,看到高山,看到大海,看到夜幕下不停翻卷的浪花,看到博物馆里的司母戊鼎和蒙娜丽莎,你心里第一时间浮现出来的,全部都是:“卧槽,好美!”你还会觉得这是一件好笑的事情吗?
16、 文化现象流光溢彩、变幻纷呈,展现多元化态势。3年的30个词语(博客一词2021年、2021年各出现一次,记作两次),包括电影、电视、网络、法律法规、文化交流等文化现象,表现了受众多元化的文化心态,流行语反应了当年的关注热点。
17、网络流行语往往用词新颖,起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比如“给力”一词以其新颖的构词方式和广泛的适用性得到了社会认可,从词源上看“给力”在南方方言中早已有之,“给力”之所以能够进入普通话的词汇系统一方面依靠着自身新颖的组合,另一方面则因为“给力”符合普通话的构词规则并具有丰富的表达功能。“给力”在普通话里既可以做形容词,意为“很带劲”;也可以做动词,意为“给予力量”。总体看来,“给力”在构词成分上比普通话中常见的“带劲”“很棒”等表相同意义的词语更加新颖;而从表达效果上看,“给力”带有更加诙谐、轻松的感情色彩,其表达的程度也要比常见词深,从而使自身具有了更强的综合优势,因而得以广泛传播。
18、首先,在开头段就呼应了题干;其次,解释了网络流行语体这一最主要的关键词;最后,你将视角由特定的某个网络流行语转向了这一网络现象,拔高了答案层次。
19、这道题的关键词不难找,“网络语体”“流行机制”和“原因”三个词很容易就能被找到。
20、与其在网络上冲浪,去看一些梗的来源,或者理解一些缩写语,还不如趁这个时间多读一读古诗词或者有哲理的书籍。通过看作者写出的古典名著,就能理解他们的思想,也能让你自己的境界得到升华。现在的生活节奏是很快的,网络上的新闻更新速度也特别的频繁,但这都与个人的生活没有关系。每个人只需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很不错的,也能让你在现实中与人进行友好的交流。
21、新兴“X人”的构词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音节,另一方面就是词性:从音节方面分析,“X人”中“X”大部分是由双音节词构成,如“追梦人”“搬砖人”等;也有极少部分的单音节词构成,如“好人”(一种网络文化衍生的次文化,指对付出很多但被对方拒绝交往的人)等;还有部分多音节词构成,如“老双十一人”等。从词性方面分析,新兴“X人”普遍流行的构词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1)名词+人,例如:工具人、教资人、期末人等。(2)动词+人,例如:考研人、熬夜人、考公人等。从语言形式上看,网络流行语“X人”虽然是一种对旧模因的复制模仿,但在内容上,新兴“X人”在构成、分布、语义及应用表达等方面都与传统的“X人”结构明显不同,更形成一种独具匠心的新概念。从“X人”的语言变异视角出发,结合其起源以及结构特点,“X人”的构成存在着大量的认知性以及社会性,所以其他词性的内容在进入这一模槽时需要句意辅助或修辞语境才能成立。
22、个人认为,所谓网络热词和梗,不过是一帮无聊人士发起的一窝蜂式的狂欢,顺便带动同样精神空虚的人一起发疯,这种东西以惊人的速度新陈代谢,并且无穷无尽,喧闹之后徒留一片心灵的狼藉。其中的笑点,更是在贫瘠之地掘地三尺挖出来的穷开心傻乐呵,而它正在不断侵蚀着我们正统文化中的幽默与智慧。
23、很多年来,网络流行语,都有着同样的使命——以喜剧、恶搞的方式,来戏谑和讽刺某些特定的人或事。
24、当年这些词的热度,比现在的流行语要热得多,一度收入了词典。而现在的流行语,生命要短得多。而像下面这些词语,你还能见到多少?
25、网络流行语是时代变化的鲜活标志,是文化心态的显著表征,也是社会传播的的流行符号,具有社会性、娱乐性和不规范性等特点。从网络流行语中,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网络生态的趣味性、青年心态的积极性、文化传播的创造性,更可以看到青年对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6、 文化平民化,文化心态日益趋向平民意识、平民作风。从2021年的“博客”,到2021年的“超级女声(超女)”、2021年的“草根文化”,流行词的勃兴也是平民文化勃兴的一个表现。
27、一个词汇量只有100个的人,很难理解词汇量达到1000个的人是如何思考这个世界的。这两种人完全生活在不同的两个世界里。因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程度,取决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爱”、“溢满”、“世界”这三个词的意思,那他永远也理解不了什么是“溢满爱的世界”哪怕他就身处在这样的世界里。
28、“喷洒胡椒喷剂的警察”(pepper-sprayingpolice)
29、这样的政治米姆曾大量存在于中国互联网。欺压百姓的城管、肇事逃逸的官二代,戴名表或“悬浮视察”的领导,这些社会热点都催生过形形色色的恶搞段子和图片。而2008年左右进一步加剧的网络和媒体管控引发了一系列网络神兽的诞生,“草泥马之歌”曾红遍网上的大江南北。研究中国媒体的学者孟冰纯把此起彼伏的网民恶搞比作巴赫金笔下的欧洲中世纪狂欢。她认为,这些以粗鄙和搞笑为特点的数字狂欢令草根得以集体嘲讽和玩弄权力,真实世界中的秩序被暂时搁置。网民对时局的隐性批评和集体的身份建构都融入在这些恶搞和文字游戏里。
30、20川大新传考研QQ群:923905193
31、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极具生命力的语言现象,其长期流行必然是多种原因合力的结果。
32、十几年前大家起的网名多半很装b,可能是装的太久了,现在流行自嘲,例如“鼠鼠”一出,众人皆鼠
33、模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基因,以一种非遗传的方式,通过模仿一些思想或观点进行传播。网民将“X人”体引入日常生活,于琐碎细节处制造快乐。在模因的作用下,词语和句式得到复制,创造新词语、新句式的创意也得到复制,从而形成了人与语言的互动模式。新兴“X人”作为语言模因,其本身具有较高的保真度。人们在此结构基础上进行改动创新,由熟悉推向陌生,使之不断与时俱进,从最初的“打工人”到后来“干饭人”“工具人”等,新兴“X人”结构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迅速衍生出不胜枚举的词群。
34、尾款人,对“双十一”期间付完定金后准备付尾款的消费者的一种调侃。如:“李佳琦熬夜赚钱白天补觉,尾款人熬夜花钱早起打工。”(知乎)
35、一个时间段内大家获知的各种语言形式:类似现在有的咆哮体啥啥啥
36、可在下方留言,说出你印象最深或最常用的网络流行语
37、算术人,来源于“双十一”的优惠模式,消费者为选择最优的方案,需进行大量的计算,这类群体被称为“算术人”。
38、举例: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请注意交通安全。
39、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交流的工具,就语言经济学而言,这种工具的形成方式体现了语言经济学原则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省力原则。1949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治·金斯利·齐普夫(GeorgeKingsleyZipf)在其著作《人类行为与省力原则》里,第一次明确提出“人类行为普遍遵循省力原则”观点,并进一步阐述:人们用语言表达思想时会感到“两个不同方向的力,也就是单一化的力以及多样化的力在共同作用,一方面希望简短明了,另一方面要让人理解,使得每个概念都可以用一个对应的词语来表达,使听者理解起来最为省力。”此外,语言价值论学说的代表人物索绪尔曾在其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阐明了语言所具有的组合与聚合关系,他认为,人类在语言的创造和运用过程中集中体现出经济学里的效用最大化驱动原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省力原则。目前,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方式和结构恰好体现出了简明、易懂这样一种省力的原则,具体示例如下:
40、标新立异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
41、实际上,在作答本题时,我们可以把“机制”理解为流行的形式、过程、方式等,实际上就是对网络语体的流行进行简单的描述,解释清楚它到底是怎么流行的。
42、我们更应该学习和吸收的,是那些长期的、有生命力的、不容易过时的东西。比起关注变化,我们更应该去思考:什么才是不容易变化的?
43、“XX子”——如“静静子”,一般表示人名。
44、“我爸是李刚”,一语出自官二代李启铭之口,2010年10月16日晚,李启铭在河北大学校园内疯狂飙车撞人,并叫嚣“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一出,“我爸是李刚”一语迅速红遍网络,“我爸是李刚”也逐渐成为大众认知富二代的新标签。
45、“绝绝子”——什么意思?就是“绝了”。那为什么还要重复呢,是怕人听不到吗?
46、中学生,大学生,小学生他们关注的事物不同,使用的流行语也是相当丰富
47、说个段子吧:同样两个人,看到海上明月的美景,一个人会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另一个人只会说“卧槽”。差距就在这里。
48、毋庸讳言,改革开放的流行语除了较多的颂言赞语,也还有讽喻和微词。常能听到看到的就有边腐边升、几十个图章管不住一张嘴、形象工程,以及那句人所共知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等等,极为形象地道出了人们对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不良现象的不满和反感。
49、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目前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取向和研究策略,主要为理论取向的研究和实证取向的研究。理论取向研究有两种基本视角,一种是将已有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理论与方法运用到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中,对已有理论进行验证或补充。比如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来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运用符号学理论来研究网络流行语背后的话语对抗等。另一种是强调网络流行语与现实社会流行语、其他网络语言的特殊性,力图提出新的假设和新的问题,来分析和概括网络流行语这种新的社会现象。在实证取向研究方面,目前主要是案例实证研究,如以“躲猫猫”、“俯卧撑”、“杯具”、“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豆你玩”、“给力”等典型案例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编码规律、形成机制等,在调查研究、实地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的运用上显得比较薄弱。
50、网络流行语在传播过程中将贫富差距悬殊、城乡差异显著等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矛盾呈现在大众面前,大众也借助网络流行语这种轻松、自嘲的语言对社会问题进行评判。
51、这部分一定不要忘了,要回答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机制,二是原因。接下来的答题思路以网络流行语流行过程中的不同要素为线索,即创造者(传播者)、网络流行语本身、网民以及外部环境。
52、“X人”模槽产生初期只出现在网络交际语境中,随着“打工人”的梗的愈演愈烈,受众不断增加,新鲜的打工人语录不断被制造,文风迥异多带有转折。这些对话逐渐开始脱离网络交际这一语境,出现在线下的日常交际中。如:
53、 一起“涨”知识,争做“5G”青年
54、这是虚无,这是浮夸,这是语言的空心化和幼稚化,这是群体的盲从性与无脑性。
55、 柠檬精与“复读机、鸽子精、真香怪”共称为人类的四大本质。
56、因此,网络流行语能成为一种大众文化,表面看起来无厘头,但其内核实则相当严肃。而这正是网络流行语最强劲的生命力所在。
57、据2020年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分析,网民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传统的表达方式不再符合当下青年群体求新、求异的心理。为了娱乐、交往、归属和自由表达舆论的需要,人们往往借助简易词汇宣泄情绪,表达真情实感,体现自由个性,进行“心理降压”。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打工人”被泛化到各个领域,年轻人自称“打工人”,以一种理性的语调将负面情绪转化为一种貌似轻松的宽慰,以此来消解自己所面临的无奈,同时表达了想要摆脱这一尴尬处境的愿望。某种程度上,“X人”更能直白地表现出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符合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
58、流行机制和流行原因在作答时很可能有相似的答点,此时就考验我们的文字组织能力,在作答时一定要注意思路清楚,找准侧重点,才不会把自己绕晕。
59、除此之外,“双十一”将“定金人”和“尾款人”带火之后,又衍生出其他新兴名词性短语,如:
60、很多人反驳网络语言威胁论的论调是:语言是在不断往前发展的,被人民接受的网络语言,终会成为主流。我们应该接受它,而不是故步自封。这个说法很对,我们当然不应固守一套话语体系,而是要不断去活化它的生命力。
61、新兴“X人”的结构模式打破了传统语言搭配的套路,丰富了现代汉语的内容,促进了词汇和词义的发展。这种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的搭配方式并没有使人们感觉别扭或不顺,它准确无误、切中时弊的表达,迎合了当代人们的语言审美倾向,反映了大众的普遍诉求,引起社会共鸣,使人们意味深长、回味无穷,这同时亦是中华文化语言魅力的彰显。
62、这些可都是去年最热门的网络流行语。但如果今天再拿出来,我想,你只会感到满满的尴尬。甚至都不用追溯到那么远,就拿年初的:佛系、戏精、diss、油腻之类的词,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