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事传了出去,百姓以为宣王吝啬。孟子告诉宣王,这是出于不忍之心。宣王显然高兴,以孟子为知己。但孟子接着提醒他,不宜“见牛未见羊”,因为羊也会恐惧发抖啊!
2、《告子》是《孟子》第六篇的篇名。记录了孟子见告子的一些言行。著名的《鱼我所欲也》就是出自此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3、就算背不下《孟子》,孟子的有些名言,我们也一定要知道!一起来看吧!
4、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被后人称为"亚圣"。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5、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古代也有这么做过的人,文王就是。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原因吗?只是想摆脱水深火热的处境罢了。”
6、 (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7、当梁惠王向孟子请教“谁能统一天下”时,孟子的回答让人心惊,他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一个诸侯只要不喜欢杀人,就可以统一天下。
8、▲赵永和书记在发言中,首先对梁涛教授近年来为孟子研究院发展所做工作表示由衷感谢,他要求,孟子研究院工作人员,尤其是在院硕士研究生珍惜儒学特聘专家来院驻研的机会,认真学习、及时请教,不断增进学识、提升道德,为弘扬孟子思想奠定深厚学术根基。
9、当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后,而诸侯东面朝齐。”
10、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1、东院有更衣厅三间,坐北朝南。东屋为神厨。院内外有柏树、槐树、杨树等十三棵,明嘉靖、崇祯、清康熙、乾隆、光绪等碑五通。明李化龙谒孟母祠题诗云:“三迁辛苦傍书堂,始信慈亲有义方,一断机丝延圣绪,丈夫空自说刚肠。”此即第一迁居之地。
12、万物各有其理,譬如鸟能飞、鱼能游,春夏秋冬四季依序运行,这些现象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人的“心”有领悟万物之理的能力。亦即:人心可以经由观察与学习而“了解”万物的道理。这种说法代表宋朝学者的观点,但是否合乎孟子的原意呢?
13、重点在于:百姓才是最值得关心与照顾的。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推己及人,要称王天下并非难事。苟非如此,则想要称王天下,“犹缘木而求鱼也”。
14、这句话有些抽象,因为若是紧扣字面来说,在我一个人身上怎么可能具备万物呢?于是宋朝学者常为这句话加上三个字,成为:万物“之理”皆备于我“心”。
15、孟子谈快乐,有一段话广为流传,但其内容不易得到正确的理解,值得稍加探讨。
16、学生质疑他“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传食于诸侯”,这样不是太过分了吗?(《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说:不合乎正道,那么一竹筐饭也不能接受;合乎正道,那么舜接受尧的天下 ,也不以为过分。所以重点在于:国君以礼待我,而我以仁政辅之,照顾百姓。
17、孟子昌言“民贵君轻”,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看法可以溯源于《尚书‧五子之歌》所谓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但显然推进了一大步。
18、明朝 嘉靖九年(1530年) 明世宗 奉为亚圣,罢公爵。
19、结班仪式上,梁涛教授、赵永和书记、向净卿博士分别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孟子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硕博士生致辞。
20、1929年,毛主席在与一位友人谈话时说:“在历史上,人民群众实际上处于被统治的奴隶地位。孟子所说的‘民为贵’,‘君为轻’,只不过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在旧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奴隶的人民’不可能直接、自发地推翻旧有的统治,成为‘主人的人民’。他们只有集中自身的精华,形成能与统治阶级相抗衡的先进思想和阶级先锋,取得革命成功,才能完成由奴隶上升到主人的质变过程。”
21、《滕文公》是《孟子》第三篇的篇名。记录了孟子见滕文公的一些言行。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22、孟子立志学习孔子。他推崇大禹、周公、孔子对社会的贡献,然后宣称自己要端正人心,消灭邪说,批驳偏颇的行为,排斥荒诞的言论,以此来继承“三圣”的事业(《孟子·滕文公下》)。有了这样的抱负,自然不屑于只做个管仲了(《孟子·公孙丑下》)。
23、合而论之,首先须肯定人性得自天命,有其心之四端,要走上人生正途是不需要万物的。其次,反身而诚,完全做到心之要求,则“乐莫大焉”。然后,在具体行善时,要推己及人,感通别人的情况。
24、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25、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26、与人相处遇到任何困难,儒者一定自我反省。孟子多次以射箭为喻,若是射箭未中靶心,不能责怪靶心放错位置,也不能责怪别人胜过自己,而应该“反求诸己”。
27、他对一位齐国大夫建议,在荒年时要照顾百姓。他说,受托放牧牛羊的人,如果找不到牧场与草料,那么是把牛羊还给主人,还是看着牛羊饿死?(《孟子·公孙丑下》)
28、除非诸侯以礼相待,否则孟子不会主动谒见(《孟子·滕文公下》)。他说,“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孟子·万章下》)连天子都不能召见老师,又何况是诸侯?
29、但后来呢?孟子显然失望了,他认为乐正子重视俸禄超过理想,重视生活舒适超过对老师的尊敬(《孟子·离娄上》)。
30、孟子所挂念的不是个人的快乐,而始终是百姓的快乐。
31、1)孔孟普遍并称是唐以后的事情了,在此之前有周孔,孔颜之称。因为在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不是很高,孔孟并称一是承认了孟子的地位,一是道统的说法,因为在此之前荀子的影响力比较大。
32、孟子说:“败坏仁德的人叫贼,败坏信义的人叫残,残和贼这样的人叫独裁者。我只听说杀了独裁者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齐国攻打燕园,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兼并燕国,有人劝我兼并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