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2、(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5、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
6、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孔子语录十二则课本)。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试译:孔子说:“《关雎》这套曲子,快乐而不放荡,哀愁却不伤痛。”
9、全国1卷:广东、河北、山东、福建、湖北、湖南
10、(2)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11、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第五章: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3、试译:孔子说:“夏礼,我能够讲一讲,只是杞国的不足以验证;殷礼,我能够说一说,只是宋国的不足以验证。原因是典籍和贤人不够。典籍够、贤人够,我就可以验证它们。”
14、 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6、第七章: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17、(1)腰: (2)知:
18、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19、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0、孔子原属殷族,其远祖孔父为宋国大臣,在贵族内讧中被杀,子孙流亡鲁国。其父鄹(zōu)叔纥(hé)是著名勇士,为鲁国臧武仲家臣。孔子出生不久,叔纥壮年早逝,家道中落,所以孔子自称“吾少也贱”。
21、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2、答:
23、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24、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等高必自卑。
25、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26、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7、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8、(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9、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0、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1、译文:
32、 兴趣学习靠近智慧,努力行善靠近仁德,知道耻辱就靠近勇敢。
33、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34、学而不思则罔
35、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36、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
37、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38、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味,就可以做老师了。
39、(1)古来共谈 共: (2)夕日欲颓 颓:
40、试译:孔子说:“有些鬼神不是保佑自己的,你也硬去祭拜求福,那是谄媚。眼见公义受损而不挺身而出,是没勇气。”
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3、(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孔子《论语》
44、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可能、许可。)
45、 《论语》与( )、( )、( ) 并称“四书”。
46、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
47、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4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