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央视227多集大语文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暑假快陪孩子看(含资源,可下载)
4、(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6、(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7、《论语》名句积累背诵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今天小语整理了一份小学阶段需要背诵的《论语》名句汇总,可以收藏起来慢慢看!
8、(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10、(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11、(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7、(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8、(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20、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21、☞田字格里写汉字和数字,这是最标准的格式!
22、(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3、(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4、(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25、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26、解读:这里,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庄重大方,才能具有人格的威严。庄重而威严才能认真学习而所学牢固。君子还要慎重交友,还要有过则勿惮改的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这一思想把君子从内到外的修养联系起来,对世人的内外在修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7、○ 语文考试要有一些实实在在的套路,收藏起来给孩子!
28、(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9、(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30、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31、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32、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33、解读: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教养,主要不是看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基本道德。只要做到了这几点,即使他自己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也可以认为他已经是个有良好教养的人了。
34、(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35、(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3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37、(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8、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39、解释: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40、(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4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2、解读:执政者要以仁道治国,具体来说就是执政者要敬其事,对人民有公信力,爱护民众,节约经费,让人民服劳役要在农闲之时。直到今天,孔子这种具有民本思想的政治主张还闪耀着光芒。
43、林放提的问题很大,本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即使讲解了,也有可能因为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而难以理解和领悟。孔子的回答是智慧的,他不去空泛地谈论礼的根本是什么,而是就现实中的礼仪的奢华铺排和丧礼的仪式周全发论。礼贵在得宜适中,铺张奢侈和俭省节约代表两个极端,都不是尽善尽美,但俭可以避免繁文缛节,比较接近礼的本源,就是真诚的心意。丧礼强调要真诚心意,更甚于其他的礼,所以孔子特别加以说明。知道礼之本后,就不会为虚荣心所驱使去做舍本逐末的事了。
44、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者时令,顺序开放,朴素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4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46、(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48、(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4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