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肖战视频专访正面回应227事件,先后两次进行道歉
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近代)徐锡麟《出塞》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7、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8、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9、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0、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赏析:岳飞在国家危亡之际,力挽狂澜,成为中华民族英雄的象征。70年,弹指一挥间,新时代的中国早已是山河无恙,国富兵强。此时此刻,我们足以告慰先烈,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11、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12、 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 —— 李苦禅
13、赏析: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14、赏析: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15、译文: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16、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17、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 肖邦
18、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荆轲《渡易水歌》
20、?《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1、 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22、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