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变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洪应明《菜根谭》
2、译意:对于自己受到的恩宠与屈辱不动于心,好似以闲情逸致看庭院花开花落一样;对于官位的高低得失都不在意,冷眼观看天空浮云时聚时散。
3、(感悟)对待他人所犯错误和过失,人们常常是连人带事一同进行批评和指责,而不是从帮助和爱护的角度出发,对事不对人?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伤害了犯错误者的自尊心人都是可以转化的因为小人做事不好或品德上的不足而憎恨他1门,而下去帮助和教育他们,那么小人依然会是小人。所以,与其责备一个人的缺点和过失,还不如真正去爱一个人。对待比自己地位和声望高的人,一般人都会以礼相待,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最难把握的是礼节的适度,万不可阿谀奉承,做出有失体面和人格的事。小事中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行。
4、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5、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6、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取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7、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悟吾静体。(菜根谭名言20句)。
8、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厘,人品直差天渊矣。人胡不猛然转念哉?
9、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
10、遇到一个内心深沉,而不喜欢说话的人,一定不要去与之推心置腹当朋友。如果遇到满脸愤怒,自以为是的人,就需要小心谨慎的与之说话。
11、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菜根谭》
12、假如上天不给我许多福分,我就多作些善事来培养我的福分;假如上天用劳苦来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来保养我疲惫的身体;假如上天用穷困来折磨我,我就开辟我的求生之路来打通困境。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点,上天又能对我如何呢?
13、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教益;不受其锻练,则身心交损。
14、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15、译意:一篇文章写到最高水平,没有什么特别技巧,只是恰到好处而已;一个人的品德修炼到最高境界,没有什么奇异地方,只是纯朴自然而已。
16、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17、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18、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菜根谭·概论》 注:忧心勤劳、尽心做事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过分了就会失去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是一种高风亮节,但如果对功名过于淡泊,做事业的心也就没有了,对社会就没有什么贡献了。工作狂不好,渎职更不行。
19、爱是万缘之根,当知割舍,识是众欲之本,要力扫除。
20、(感悟)做人应当讲原则,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是每个人都应追求的做人标准、尽管有些人因此而遭到小人的嫉恨和诽谤,但应当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明辨是非,分清曲直小人的无端嫉恨和诽谤不过是暂时的浮云蔽日,终究会云散日出有的人喜欢曲意迎合,要么是图人喜欢,要么是有所乞求。奉承人的人虽然容易使人高兴,却难以得到别人的友情。他的圆滑老练世人皆知,其心不可测,人们都担心与他交往过密会遭到算计。人们常说,无功不受禄,没做善事而接受他人的赞美与获取不义之财一样,令人担心二因此,正人君子应尽量避免这种小人的做法和行为。
21、不夸妍洁,谁能丑污?原句: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准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洪应明《菜根谭》
22、译意:在狭窄路上行走时,要留一步给别人走;得到美味可口的饭菜时,要减三分给别人尝;这是立身处世最安全快乐的方法。
23、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菜根谭》
24、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文泥迹,便落尘世苦海矣!《菜根谭》
25、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无以求真;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
26、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
27、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28、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29、(译文)追求功名利禄不要抢在他人前面,进德修业不要落在他人后面。在物质享受上不要超过自己的身份地位,在个人修养上不要降低应达到的标准。
30、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洪应明《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