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呕,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汉·张机《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为医者,须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张杲
3、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4、治阳水用攻用散,治阴水用温用补。(清·吴谦等《医宗金鉴·桂苓术甘汤按》)
5、有诸内者,形诸外。(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6、 一个真正的中医,不仅会看病,还必须认识中药,那些不识中药的中医,叫做"西式中医",也叫做"挂羊头卖狗肉"的中医.能用多种手段治一种疾病,这是中医;用一种手段治一种疾病,这就是西医;针灸、按摩、导引、拔罐、刮痧、祝由、推拿、放血,等,都属中医范畴!
7、不学无术,急于求售,医之过也。(清·喻昌《医门法律·明络脉之法》)
8、百病多由痰作祟。(清·汪昂《汤头歌诀·除痰之剂》)
9、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素问·五常政大论》)
10、古代女人,守在闺房,运动少,病在血,血多气少。现代女人不同了,用药也不同。
11、中医的第一观念:人有灵魂。中医的第一条铁规:物心不二。有形的物质世界,和无形的心灵能量世界,是连在一起的。
12、里虚者,便虽难而勿攻。里实者,虽吐利而不可下。(清·汪昂《医方集解·表里之剂》(医学名人名言集锦)。
13、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
14、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15、有一回,师傅来看华佗抓药,见华佗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心里很气愤,责备华佗说:“你这个小捣蛋,我诚心教你,你却不长进,你知道药的份量拿错了会药死人的吗?”华佗笑笑说:“师傅,错不了,不信你称称看。”蔡医生拿过华佗包的药,逐一称了份量,跟自己开的份量分毫不差。再称几剂,依然如此,心里暗暗称奇。后来一查问,才知道是华佗刻苦练习的结果,便激动地说:“能继承我的医学者,必华佗也!”此后,便开始专心地教华佗望闻问切。
16、天地阴阳具于人身,人身阴阳具于天地。(高世栻《黄帝内经素问直解》自序)
17、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18、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汉·张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9、喜怒伤气,寒暑伤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0、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21、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22、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
23、如果你的追求是技艺上的,如果短期内进步很大,快感高过性满足,可以很长时间不需要性。一定有高层次的东西出来,才能放下低层次的东西。
24、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25、大家都知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临证,如果实践和理论脱节,肯定当不好医生。同样的道理,如果临证之时不好好读书,亦当不好医生。在读书的时候,如果不认真地学习,不把书中的道理弄懂,弄透,往往就得不到如期的效果。“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就是在讲着这个道理。”用当今的白话来说;就是你如果知道了初浅的知识,但是却不知道深奥的知识,这就是和不知道一样。你如果知道了偏面的而不知道全面的,也和不知道一样。
26、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
27、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
28、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29、 以書法創作來為抗疫戰士加油,抗疫是場無硝煙的戰爭。仇高馳在採訪中表示:「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們無法像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那樣做出巨大的貢獻,那麼,在做好自身防護、不給社會添亂的前提下,我們就做點自身力所能及的吧,以書法創作來為抗疫戰士加加油!」
30、有形之精血不能速生,无形之真气所宜急固。(明·绮石《理虚元鉴·阳虚三夺统于脾》)
31、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
32、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
33、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素问·至真要大论》)
34、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35、无虚不能作眩,当以治虚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眩晕》)
36、——陈梦雷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37、人以胃气为本。(金·李杲《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治为热中论》)
38、华佗拜了师傅,就跟蔡医生学徒,不管是干杂活,采草药,都很勤快卖力,师傅很高兴。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说:“你已学了一年,认识了不少药草,也懂得了些药性,以后就跟你师兄抓药吧!”华佗当然乐意,就开始学抓药。谁知师兄们欺负华佗年幼,铺子里只有一杆戥秤,你用过后我用,从不让他沾手。华佗想:若把这事告诉师傅,责怪起师兄,必然会闹得师兄弟之间不和,但不说又怎么学抓药呢?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华佗看着师傅开单的数量,将师兄称好的药逐样都用手掂了掂,心里默默记着分量,等闲下时再偷偷将自己掂量过的药草用戥秤称称,对证一下,这样天长日久,手也就练熟了。
39、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明·龚迁贤《寿世保元·医说》)
40、下之贵得其法。(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41、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汉·张机《伤寒论》)
42、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金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
43、禀赋有厚薄,年岁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缓急,境地有贵贱,风气有柔强,天时有寒热,昼夜有重轻,气色有吉凶,声音有高下,受病有久新,运气有太过不及,知常知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园。
44、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汉·张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
45、阴虚体质,最宜化燥。阳虚体质,最宜化湿。(清·石寿棠《医原·百病提纲论》)
46、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汉·张机《伤寒论》)
47、——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48、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49、风多则痒,热多则痛。(元·齐德之《外科精义·辨证法》)
50、——张孝骞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行廉廉洁洁医。临床临床,就要亲临病床,亲手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51、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52、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
53、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54、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55、——于建华面对面问诊,心连心开方。——夏克良走医者仁心之路,倡清正廉洁之风。
56、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寒,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57、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58、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59、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60、气行则水行,土实则水治。(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实脾饮注》)
61、"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62、无虚不能作眩,当以治虚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眩晕》)
63、严如意:他们求你的时候,什么好话都说尽了,一旦翻了脸,什么难听说什么,这就是教训。钟立行:为什么在明明知道可能会有死亡后果的情况下还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为什么明明知道病人家属已经付不出高额医药费,还要坚持救治,还要在事后想尽一切办法减免费用,因为我们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我们的使命。
64、凡治病者,在必求于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明·张介宾《类经·论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