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品味句子网
菜单
伤感句子 伤感语句 伤感短句 伤感语录 伤感短语 句子大全 说说文案

春节的真正由来(短句74句精选)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10-23 10:03:15 点击:59次
品味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 春节的真正由来(短句74句精选)

春节的真正由来

1、当时,有些比较聪明勇敢的人,想出了一个巧妙之计:在院子架起木柴堆,大门外摆着桌子,桌上放上猪头、牛头、羊头、狗头和雄黄酒等等。那个叫“年”的怪兽看见猪头、羊头等之后,立即赶来,张开血盆大口,想饱餐一顿。人们看见怪兽来了,马上点燃柴堆,敲起锣鼓,大放鞭炮,顿时火光冲天,锣鼓、鞭炮响声不绝,把怪兽吓得落荒而逃。

2、于是,“年”转了大半个晚上,却一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候,公鸡啼晓,旭日初升,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年兽只好悻悻地返回密林中去了。这下,所有熬过“年关”的人们都欣喜不已,感谢天地祖宗保佑自己平安过关。然后,大家也要去邻里亲友那里串个门、道个喜,祝贺大家没有被“年”吃掉,又开始了新的一年。

3、在与年兽的各种斗争故事中,虽然细节各有不同,但我们能看到的是所有的抗争活动,都是以集体的形式、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完成的。而给先民这种抗争动力的原因,则是因为要守护家人、守护村落、守护更多他们爱的人!

4、所谓“忙年”,这个习俗就是指农历腊八以后,从物质上,人们要开始为过年准备食材、新衣服;从精神上,大家要开始祭祖、拜神、贴对联、放鞭炮。等到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之间,这大概一周的时间里,中国人更是每天都有不同的讲究,这个“忙年”的习俗就算正式开始了。

5、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祖乙听罢,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壶亭。又拨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万年让六个童子守日晷,六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

6、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7、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8、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9、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春节的真正由来)。

10、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11、就这样,万年在日月阁中,仔细观察草木麦菽的荣枯,精心推算,把岁末尾时积日成月润了进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坛行祭,祭罢天神,又登上日月阁,把祭神的五月鲜桃赐给万年。万年献上太阴历,祖乙望着日夜操劳的万年,眉也白了,须也白了,深受感动,就把太阴历定名为万年历,还封万年为日月寿星。因此,后来人们也把春节称做年,每每过年之时屋里挂上寿星图,象征新岁添寿,也是对功高德重的万年寄以怀念之情。春节的由来和来历篇2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神奇传说。

12、那时的天子叫祖乙。节令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议节令失常之困。节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就说是人们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祖乙就斋素沐浴。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并传谕全国,设台祭天。

13、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有些节日在日期上有所调整,大部分传统节日被附会上一个传说作为“起源”替代原本真起源。

14、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15、当隔着数千载的时光,我们在这里、通过习俗和传说来阅读祖先的来信时,您不妨说一声:“我懂!”

16、反过来,如果你不想为别人、为集体、为环境做任何事情,你就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你不去利益环境,环境慢慢也不需要你了。最后,当连接彻底断裂,那个时候,也就意味着你生命的能量补给中断了,你的生命就开始萎缩——你的能力、你的运气、你的成就、你的健康、甚至你的寿命都在萎缩;如果你不能马上恢复与环境的连接,那当你剩余的生命能量消耗殆尽时,就是你从宇宙这张大网中脱落之际。也就是说,到那时,你的生命将因为没有存在的意义而消失了……

17、如此这般,当习俗经历了数千年的循环往复,先祖们这些对生命的觉悟、对善恶的感悟、对整体的领悟,早已在中国人的基因中刻下了这份源自大道的创造之爱、平衡之爱与广大之爱——这份爱,才构成了今天中华民族共同的身份认同以及文化基础和历史渊源。

18、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19、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20、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21、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22、春节比不过圣诞节?那些孩子必须知道的春节习俗!

23、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24、元宵,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25、这么多年,你真的知道春节的来历吗?春节习俗背后的故事

26、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7、春节也不例外,也被附会了“避年恶兽”等故事传说作为其起源.因此春节的来历还有一种传说--年兽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

28、春节的真实来历: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

29、除夜 (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30、地址:潼川镇学街148号(潼川四小对面)梓州智谷一楼

31、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夜亦称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32、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33、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34、就像前面我们讲过的“年”的由来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就伤害无辜百姓的年兽是恶;而为了保护大家,用智慧与年兽周旋的百姓是善;当善的力量不够时,上天还会派天神来相助,这就是天道平衡善恶的力量。

35、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语。腊月二十七洗浴为“洗福禄”。

36、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在腊八节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过去有一段民谣:“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

37、这个信仰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灵魂深处,于是,你会发现,每当在人生旅途中碰到挑战时,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在心中祈祷:“愿老天保佑我!愿祖宗保佑我!”这种自然反应就是深入骨髓的信仰所致。

38、但100多年过去了,很多中国人过生日还是要过农历生日;像西方的元旦这种日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也不算是新一年开始了;只有等过了农历的正月初在我们心里:上一年才算真正翻篇了。这就是习俗对一个民族刻骨铭心的影响。

39、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40、古代的拜年都是采取“团拜”的形式,不论是皇帝与大臣的大朝会,还是民间亲戚邻里之间的拜年串门,实际上都是在强化每个人的集体意识。

41、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42、新春特辑|春节的习俗和由来,这些你都知道吗?

43、信仰的核心其实就是“敬畏”二字。所谓“敬”就是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所以要去努力追求它;所谓“畏”则是知道什么是最差的、什么是底线,所以千万不能突破它。

44、“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45、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46、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除夕,祭祖、吃团年饭,年夜饭后有派发压岁钱和守岁的习俗。

47、(金潞七彩虹)春节习俗和孩子有关的春节礼仪知多少?

48、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49、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5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节文化作为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的形成蕴含了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重视信仰与祭祀活动,精神信仰是传统节日的核心。

51、因此,先民们领悟了一个道理:整个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一样,其实都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生命共同体——我们和万物是一体的;我们和所有人、所有国家也都是一体的。

52、我们常说“爱国”,常说“民族情感”;实际上,国家也好、民族也罢,这些都不能停留在一个空洞的概念上,所有无形的情感都需要有一个有形的事物来作为载体。

53、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54、樊登读书会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型机构,是倡导"全民阅读"的先行者。《樊登读书会》通过APP,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为受众提供40-50分钟的书籍精华解读,帮助没有时间的人进行有效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目前已拥有超过690万的会员,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阅读社群。

55、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56、就这样过去了好多年,都没再出过什么事情,慢慢的人们对“年”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的三十晚上,凶残的年兽突然窜到一个村子里。那一村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着红布帘、穿了红衣裳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小孩子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玩耍,当时火光通红,竹子受热后发出了噼啪地爆响。年兽一转到此处,就看见火光、又听见炸裂声,于是吓得掉头逃窜,因此这些人才幸免于难。

57、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姑爷们要纷纷去给岳父家、岳母拜年。潮汕人将初二姑爷回岳父母家吃饭称为“食日昼”,就是吃午饭的意思,姑爷和女儿必须在晚饭之前回到自己的家。

58、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59、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60、而春节这样一个重要节日,以及随着它流传下来的这些传说故事,让几乎所有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无论身在何方,在每年的同一时间里都会开展着相同的活动,共享着相同的回忆。

61、第一种说法是,在古代,民以食为天,古人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年的名称从周朝开始,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春节象征团圆、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62、中华先祖具有极高的智慧,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从大自然中、从细小微妙的变化中总结出宇宙运行的规律,然后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字,这个字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字,它的概念超越人世间的一切,表达了人类最高的智慧。

63、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64、秦汉时期,中国社会脱离早期的原始宗教信仰,节日开始与社会生活相关。所谓岁首的春节,在秦汉以后社会意义明显,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此时都是适合聚会的好时机。比如正月旦日就是汉代皇家的重要节日,朝廷要举行大规模的朝会。东汉的民间正日也举行祭祀和庆祝活动,祭祀祖先,礼敬尊长。全家向家长敬酒祝贺,拜贺宗亲乡d,沟通亲族、邻里的关系。其实,现在我们三台农村很多地方春节习俗和这特别相似,农村邻里之间都是互相拜年。

65、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元宵用面除江米面外,还有粘高梁面、黄米面等。馅则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锦、豆沙、枣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黄豆的“百子汤元”,还有实心圆子和薄皮的“碌皮汤园”。

66、陕西:祭灶官,扫房子,磨豆腐,去割肉,杀只鸡,蒸枣花,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67、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68、年谣云:“腊月打糕蒸馍贴花花”或“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69、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70、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71、反过来,我们要操心的其实是自己!我们能否坚守住对良知的信仰?即使有时热心真诚会受到伤害,但还是要热心真诚;即使有时做正人君子会举步维艰,但还是要做正人君子。因为,只有一直善良下去,才会离幸福自在越来越近。宇宙是一个圆圆的运动,因果也是一个圆圆的运动,我们所给予的最终都会回到自己身上——只有有智慧的人才敢于相信这个大道至理。其实,我们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多为别人做好事。这就是中国人最朴素的良知,也是我们最根本的信仰!这就是“中国精神”。

72、当人们回到村里,推测那个人已经被年吃掉了。不过正好和人们预料的相反,那个客人不但没有被年吃掉,还把年吓得不敢再来伤人的呢。

73、我们一信仰天地,二信仰祖先——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自古就拜天地、拜父母、拜万物。因为,天地在人们心中就是智慧与力量的化身;祖先在后辈心中就是保护家族的神灵。

上一篇:从小立志成才的格言(短句48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微信昵称2021最新的男霸气【网名精选50个】
  • 从小立志成才的格言(短句48句精选)
  • 好看的纯英文昵称【网名精选83个】
  • 女人的昵称【网名精选82个】
  • 关于我的理想的名言警句(短句34句精选)
  • 很嚣张的昵称【网名精选67个】
  • 青年志向和理想的名言警句(短句61句精选)
  • 关于理想的开头结尾摘抄大全(短句51句精选)
  • 理想的名言佳句(短句45句精选)
  • 理想的名言的歪句(短句99句精选)
  • 好听的微信昵称英文缩写【网名精选53个】
  • 理想的名言简短精辟(短句66句精选)
  • 分手的qq昵称女霸气【网名精选81个】
  • 理想的名言有哪些(短句25句精选)
  • 分手qq昵称有星字的【网名精选68个】
  • 霸气qq昵称女刚失恋的女孩【网名精选61个】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莫言关于女人的一段话(短句70句精选)
  • 中秋节古诗词的100首(短句4句精选)
  • 闪闪发光aabc式词语(短句17句精选)
  • 只要也造句二年级上册(短句34句精选)
  • 得意造句一年级简单(短句44句精选)
  • 乙肝五项是什么(短句78句精选)
  • 有气势的爱国口号(短句14句精选)
  • 昆虫记摘抄1000字(短句58句精选)
  • 最新句子大全

  • 春节的真正由来(短句74句精选)
  • 从小立志成才的格言(短句48句精选)
  • 36个教师节手抄报(短句83句精选)
  • 最美老师手抄报内容资料(短句70句精选)
  • 关于我的理想的名言警句(短句34句精选)
  • 教师节手抄报内容30字简单(短句49句精选)
  • 青年志向和理想的名言警句(短句61句精选)
  • 青春寄语唯美短句14岁(短句43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