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葛靓原与父亲在魏国,性格方正且有才能和声望。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据守寿春反抗掌握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并派长史吴纲带着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作人质并请求援军。诸葛诞据守一年后终以兵败告终,自己亦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所杀,诛夷三族。诸葛靓于是留在东吴,任右将军。(关于诸葛亮的历史)。
2、建兴九年春,诸葛亮乘曹魏雍凉地区半年没有下雨,再次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堡,并在祁山堡东北修建卤城作为蜀军大营,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司马懿先派费曜、戴陵与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则率其他兵力随后前进。诸葛亮知道后,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祁山堡,自己率主力北上上邽。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舟车劳顿,拒不出战。司马懿改为进军卤城,诸葛亮也撤出对祁山的包围,将全部军队集中在卤城,司马懿派张郃打通了和祁山堡的联络,并命他攻卤城以南的的王平,自己则率众进攻卤城以北的诸葛亮主力,力图以钳形攻势,击败诸葛亮。
3、所以你看,蜀汉虽然国力不及曹魏,但是就军事硬实力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木牛流马、井阑以及连弩神刀这些都是诸葛亮敢于积极北伐的“金刚钻”。
4、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
5、桓温征蜀,犹见武侯时小史,年百余岁。温问:“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6、⊙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关于诸葛亮的历史)。
7、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
8、第三段:诸葛亮出山之后的十多年里其实从未指挥过任何一个部队,而是在现在的湖南衡阳一带任职,他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粮食局长”和“税务局长”。
9、第基诺族敬奉孔明。据说西双版纳的悠乐山(基诺山)的基诺族(悠乐族)认为自己是孔明部将的后人,也有说法是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孔明后代的一支。传说基诺族的祖先在随孔明南征时被落下了,就此没有再回到中原。当然有趣的是,基诺族其实是彝语支民族,而非汉语支民族。
10、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11、所以才有了姜维的:“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12、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13、八月,诸葛亮病情日益恶化。诸葛亮病重之际,蜀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李福返回之前,两次跟诸葛亮谈话:“日前确实不曾询问,等到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担负国家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又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李福又问费祎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没有回答。同时,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去世。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其后,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感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14、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15、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6、《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17、诸葛亮奇袭不成,双方进入僵持阶段,一个月后因为雨季渭水暴涨,大水把蜀军孟琰部“隔离”于大部队之外。
18、战汉中,取西川,巧布八卦阵吓退陆逊,木牛流马巧装粮草,六出祁山。神出鬼没,神鬼莫测。
19、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
20、孔明对付西南军阀时,针对性强,连拉带打,很短时间解决问题。
21、第二段: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22、诸葛亮考虑到前几次北伐都因为运粮不继,导致功败垂成,于是开始屯田生产粮食,虽然孙权权也响应蜀汉,率军十万北上攻魏,但被曹睿亲自率军打败。曹睿亲征迫退吴军之后,有人建议他到尚未分出胜负的西线督战,曹睿说“权退亮胆破,大将军已制之,吾无忧矣”,显示出相较与对东吴孙权的重视,诸葛亮的北伐可能并未对曹魏造成多大的撼动。
23、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24、最残酷的火攻是火烧孟获的10万藤甲兵。诸葛亮听到被烧士兵尖叫,闻到被烧士兵尸体的气味。他哀叹道:虽然我对朝廷有功,但是烧死的人太多,会损阳寿。
25、司马懿建了两个兵工厂,日夜兼程打造兵器和甲胄,装备的质量和数量是战场胜负的关键。
26、六月,诸葛亮眼见粮草接应不上,而又收到后主刘禅下令北伐军撤退的圣旨,诸葛亮只有引军退回。都说兵不厌诈,司马懿强行坚持要张郃领兵追击,张郃无奈前往追击。最后于木门道,被埋伏于高处的汉军射中右膝,伤重病逝。第四次北伐之前,诸葛亮派李严负责准备粮草,后来,李严怕粮运不济,就谎称谕旨要求诸葛亮撤军,后被贬为庶民。
27、时间刚好过了三年,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出兵斜古道再次北伐,这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是准备最充分的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
28、至此,三国时期最强者之间的对决以诸葛亮身死他乡而告终,“笑”到最后的是司马懿,而就战争而言,我认为还是诸葛亮占了上峰。我们作为局外人来回顾整个故事,不得不叹息诸葛亮遇上了司马懿而壮志未酬,也叹息司马懿遇上了诸葛亮而忍辱负重,甚至“苟且偷生”。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想,其实正因对手的伟大而成了他们个人,如此一想,这岂不也是一件幸事?
29、在无兵可用劣势下,自导自演之“空城妙计”,吓退了司马懿十万大军。由此可见,其之胆色、智慧,在三国历史中之“超凡卓越”。
30、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31、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
32、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
33、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
34、诸葛亮之忠诚,备受后世推崇。在刘备托孤后,诸葛亮对后主刘禅尽心尽力,凡事亲力亲为,忧国忘家,于《出师表》中表明心迹,直至最后自己食少事烦,病死军中。在割据政权中,诸葛亮总揽朝政十余年,既不敛财,也不营谋私利或名位,以兴复汉室为任。
35、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
36、第六段:在荆州时候刘备还拜了一个军师,这个人就是庞统,此人与诸葛齐名,除了献上连环计策,我却看不出他有哪点能耐。
37、在征战中,诸葛亮常常承担着巩固后方的重任,由此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政务处理方面过人的能力。
38、蜀建兴11年233年53岁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39、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40、裴注引《魏氏春秋》:“又损益连驽,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驽十矢俱发”。
41、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耗尽心血。便夜观天象,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自知命不久矣。诸葛亮使用祈禳之法给自己续命,在帐中地面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一盏本命灯,如果七天七日之内本命灯不灭,就可以救自己一命。可是最终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四十九盏灯被风吹灭,不久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很显然,在这里罗贯中把诸葛亮神化了。先不说诸葛亮是儒家学派,单是这七星灯续命术就让诸葛亮宛若仙人。
42、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写过一副对联: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43、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
44、数年来,不仅隐居耕地过日子,诸葛亮还畅翱在书的海洋之中,并与朋友们一同讨论自己的志向。读书观察世间的发展局势,是为了找到合理的治国之道;朋友问诸葛亮的志向,诸葛亮笑笑没回答是他有更大的报复,这也注定了武侯会有更大的责任。 诸葛亮虽过着隐居的生活,却国家的动向关乎密切,并时常为国家的事情而担忧。在隆中的十年学习时光让他可以充分的观察国家大事、分析局势、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主张。而武侯在游学期间也结交了许多的名人异士,为自己后来的发展奠定了人脉基础。荆襄地区的名士本来就多,而由于当时战争频发,便使得更多人定居这里以躲避战乱,当时,那里成为了人才聚集之地。诸葛亮在期间交了大量的朋友,与荆州的名门望族和名士都有亲密的关系。诸葛亮不仅结交了大量的名人异士,在他娶了黄氏为妻后,更加丰富了自己的人脉关系。诸葛亮与刘备谈话时,就说过曹操人马众多,地位高贵,不可与他正面斗争;而孙权占据着江东地区,历经三代,底蕴丰富,地势优越,百姓们安居乐业,不好下手。刘备若想要实现大业,便要从薄弱的荆州下手,以它作为基础,之后再进入西川夺取益州。从而形成三方瓜分天下,实现大业的局面。 武侯得到了刘备的赏识,便决定出山助刘备一臂之力,武侯出山后,对刘备的事情尽心尽力。在外交和内政方面都替刘备的蜀国大业作出了贡献。在武侯为蜀汉效力期间,也为蜀国的胜仗提供了谋略。并凭借着自己的机智与头脑成功的劝说吴国孙权一同联合攻打曹操,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在刘备率军进入西川攻打益州之时,武侯在后方起到了很好的守卫荆州,并安抚百姓的作用。其实,武侯大多数充当的是一位政治和谋略家的形象。 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发起了攻打吴国的武陵一战,由于这场战争的失败,刘备最后郁郁而终。在他死前,将自己的儿子及国家托付给武侯,并说出若自己的儿子才能不行,便可以取而代之的话语。武侯一听,震惊失色并留下了泪水,说要用自己的全部精力还辅助后主。在刘备去世蜀国便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后主年龄太小,不能处理朝中事务,而武陵一战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处境艰难,周边的县频繁暴动。武侯不得不承担起所有的重任,处理蜀国的大小事宜,还要派使者出使吴国,重修两国之好。 即使历史记载的武侯与小说中会有出入,不过诸葛亮先生的一生确实令人钦佩!
4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46、其实蜀汉内部并非如《三国演义》所写的那样,所有人都紧密团结在诸葛亮身边从无二心,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就不太情愿完全服从诸葛亮的调遣,原因无非就是权力那点事。
47、建安4年199年19岁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