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示例)一个人如果想有成就,不能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而是要追根寻源。
2、释义: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舍本逐末的意思)。
3、昌臻老法师 ▏虔诚的佛教徒范仲淹和林则徐,损己利人修菩萨行
4、赵威后笑着说:“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之所以先问年景和百姓,后问候你们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5、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6、「周四“瞎乱讲”」第153期,主讲:张赛男
7、昌臻老法师 ▏拥有财富是福报,使用财富是智慧
8、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9、昌臻老法师▏只有“真为生死”,才是学佛的正确目的
10、译文:“采铜铸钱,一年十万人不耕种……弃本逐末,耕田的人不能有半数,邪恶不可能禁止,起源于钱。(舍本逐末的意思)。
11、“没有我拐不走的孩子”硫酸泼脸、敲断四肢、挖掉器官…恶魔竟在孩子身边!
12、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工作______着我们的业余时间。工作与家的关系,不是非得舍弃哪一方才能成全另一方,而是可以兼顾的,我们不能______,忽略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而在未来老去时空留悔恨和遗憾。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13、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百姓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节,就会不听从号令,不听从号令就不能守卫国土,不能与敌作战。百姓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节,他们的财产就减少,百姓的财产少,就会轻易迁徙,轻易迁徙,那么国家就有灾难,他们就会存心避而远之,没有安居乐业之心。”
14、舍己为人 ( shě jǐ wèi rén ):原指放弃自己的见解,随声附和别人。后用指舍弃自己的利益,援助他人。
15、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查抄起来,反恐因小失大,他却如何懂得?”
16、逐:强迫离开:逐客令。放逐。驱逐。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逐步。逐个。逐渐。逐年。逐一。
17、(示例)一个人如果想有成就,不能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而是要追根寻源。
18、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19、我再去回想时,才觉得有太多时刻,我处在被注目的环境中,我要让我所叙述的事达到一个公认的好的标准,我不允许我的形象变得不完整,人设有所坍塌。但我的内在始终有一块是内缩的,而我的自我看起来良好,安全,自洽舒服且符合预期。我一直希望在不被打扰的寂静处走得更深,而时代会流过我,社会会尝试奴役我。做自己会在陡然间变得别扭,然后开始会有舍本逐末的迹象。反反复复,我巩固着这个达到某种标准的我。
20、然后我离家又很早。无穷尽的折腾,无穷尽的任性。父母家庭给了我无限的自由。我漫长的青春期,都和平常人,平常生活离得很远(不是物理与物质上的那种远)。与其说是被环境所造就的,不如说也是我自己尽力配合的。他们读橘子酱男孩的时候,我就读张爱玲亦舒;他们读金庸古龙的时候,我就读红楼梦;他们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我已经去读波伏娃了。总之是借用一切被孤立的条件,把自己推得离常态更远,也把自己保护的更严密。
21、[典故出处]《吕氏春秋·权勋》: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22、(解释)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23、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国好比汪洋之中的一叶扁舟,而人民大众则是运船推舟的浩浩汪洋。没有汪洋,就没有扁舟的存在,没有汪洋的承载与推动,就没有扁舟的顺利前行。因此,无民则无君,治国须以民为本。
24、昌臻老法师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得力、不相应?
25、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26、昌臻老法师 ▏学佛路上的五大障碍,可以这样对治
27、秦国离郑国有千里之遥,秦军毫无顾忌地通过周天子的京城洛阳,长途行军,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滑国境内。这时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赶着一群牛到洛阳去做生意,在滑国遇上了东进的秦军,立刻明白秦军是要去偷袭自己的祖国。他急中生智,假扮郑国的使者迎向秦军,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对秦军说:“我国国君听说你们远道而来,十分辛苦,特命我前来迎接,搞劳贵军。”孟明视以为郑国早有防备,只好停止进军。弦高一面应付秦军,一面派人火速向郑国报信。郑穆公得到弦高的紧急情报,立即下令作好战斗准备,同时派人去北门察看秦国驻军的活动。这时杞子等人已经带领部下作好了作战的准备,他们磨好了武器,喂饱了马匹,正准备动手。郑穆公立刻派大夫皇武子去见杞子,对他说:“我们很抱歉,没有好好款待你们,现在你们的孟明视来了,你们可以跟他去了。”杞子等人见阴谋败露,就分别仓皇地逃往齐国、宋国。郑穆公作好迎战准备,严阵以待。孟明视得到消息,知道偷袭郑国的计划不能成功,只好把小小的滑国抢掠一空,下令班师回国。
28、今天要讲的这个成语含义其实就恰好是我们在备考言语的时候经常会犯的一个错,尤其是在做阅读理解类的题目时,我们经常会被一些个别的词语影响,而忽略了对整个文段的理解。
29、我们学佛的人,首先必须深信因果,持戒修行,以三皈五戒净化身心,以四摄六度利益众生,最后达到心不随境,心能转境的地步。如果命运不好,应该反求诸己,忏悔今生或前世的罪业,虚心改过迁善,决不怨天尤人。这样恶业日消,善缘日增,冥冥中常蒙龙天护持,自能转祸为福,获致吉祥。如果命运美好,更当布施培福,广种善因,自然福泽绵长。但应当知道,富贵荣华,转眼成空,梦幻泡影,不堪留恋。这样泰然处之,不为物累,任运逍遥,安详自适。真要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成佛道,也必须从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做起。这是作为佛弟子对命运问题应持的态度。
30、赵威后的思想实在是太先进了!她特别强调“民为本,君属末”,不可本末倒置!
31、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32、昌臻老法师 ▏华人富商的财富密码:布施的人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33、[译文]这就是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啊。
34、成语造句:可见咱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35、昌臻老法师 ▏为什么《地藏经》是佛弟子必修的经典?
36、抓不住问题的根本,一味在末节上使力,就是舍本逐末了。
37、不认真扎实的学习,只是学一些技巧,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38、[典故出处]明江盈科《江盈科集》: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39、我肯定是那个更偏向于凭借诗意的瞬间去决定人生走向的人,我也应该不断努力去保有最大化的自我。
40、意义整体性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2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41、有天,齐襄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这位使者没有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就听说赵威后是一位很贤德的王后,所以愉悦地接受了这一差事。他想,我作为齐国使者去向赵威后问安,赵威后一定会很高兴。她一高兴,说不定会赏赐一些贵重的小礼品。因此,他觉得此行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差。
42、博尔赫斯说:有五百个同时代的个人这件事并不重要,因为我不是对某种多头的怪物讲话。不,我是对这些个人的每一位讲话,因为如果我是当着五百人发言的话,我们其实是两个人:他和我。
43、昌臻老法师 ▏不信因果,就不懂佛法,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
44、昌臻老法师 ▏忍辱是修菩萨行重要的修行项目
45、我从很小就是一个和群体有距离的人。可能因为上学的时候,班上的女同学们排挤我,而我又习惯自己和她们疏离,不乐于涌入到主流圈层文化中去,所以大部分时候我都允许自己保持怪诞和沉默,读自己的书想自己的问题,剩下的其他时间我都在谈恋爱。我的学生时代基本只有“克服集体主义和主流思想带来的困境”以及“青春期爱情”这两个主题。
46、昌臻老法师▏千万不要错解了自利、利他的真实含义
47、“这……”使者哑口无言了。召见一结束,使者已经没有心情再去浏览邯郸的美景,便直接回齐国去了。在归国的路上,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回。他觉得,赵威后那有关“舍本逐末”的几句问候,比什么礼品都贵重。
48、昌臻老法师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如何发愿:由近及远,由小到大
49、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50、昌臻老法师 ▏真正懂得因果规律的人,就知道没有冤假错案
51、无岁则无民,无民则无君,轻视人民就是舍弃根本——这就是赵威后的治国思想。
52、昌臻老法师 ▏修行《地藏经》的利益之一:护佑母子平安
53、先生问:秣陵是南京的古称,据说和秦始皇有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据你掌握的“秣”的本义,秦始皇改“金陵”为“秣陵”的心意是什么?
54、“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5、赵威后又问:“黎民百姓好吗?”“好。”使者答。赵威后再问:“齐王也很好吗?”“也很好。”齐王使者答。使者回答完问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心中想什么,便直接问出来:“尊贵的威后,我奉我国大王的旨意,专程向您来问安。照说,您若回问的话,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可您先问的却是年景和百姓,您怎么把低贱的摆在了前头,而把尊贵的放在了后面呢?”赵威后微笑着说:“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之所以这么问,自有我的道理。”
56、一个人如果想有成就,不能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而是要追根寻源。
5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中之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因为源头不断有活水注入。源头是水保持长流长清的根本。无论江河湖海都有自己的发源地,只有保持源头之水的充沛和清洁,才能确保整条水流的通畅。“本”是树木之根,是树木养分的来源。树木一旦根基被毁,切断了营养源,那么再茁壮的树木也只能走向枯萎死亡。所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失去根本的事物,是难以长久的。
58、反正这种佛法修心的东西,要读懂不难,要参透比较难。
59、昌臻老法师 ▏落魄人生如何完成命运的反转?
60、既然一国之“岁”如此重要,那些“岁”又从何而来呢?岁在于天时,在于地利,但更在于人和,人和则心聚,心聚则岁成。有天时有地利而无人和,发亦无成!可见人和的重要,民心团聚的重要。
61、齐王使者以礼拜见之后,便把随身带来的齐王亲笔信呈给了赵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赵威后竟然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却躬身对齐王使者说:“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
62、最近稍微有点领会舍本逐末的意思了,不是“懂这个词的意思”那种领会。我来讲讲。
63、召见一结束,齐王使者,一没有去观光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二没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也没有去游览那巍峨的丛台和热闹的市桥,便直接回齐国去了。
64、 战国时代,齐国为了和赵国加强外交关系,就派使臣访问赵威后。赵威后接过使臣的献礼,还没打开信,就先问使臣说:“贵国的情形怎么样了?庄稼好吗?人民好吗?还有你们的君王也好吗?”使臣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就回答说:“我是奉君王之命来问候你的,你不问我们君王的情形,却先问庄稼和人民,这样未免先贱后贵了吧!”赵威后笑着说:“你的观念错了,想想看,没有庄稼,哪会有人民呢?没有人民,又哪来的国君呢?难道要先舍根本去问末节的事吗?” “舍根本,问末事”这句话就被后人引申为舍本逐末,也就是没有注重根本,先注重不重要的事情。“舍本逐末”的意义和“舍本问末”有点不同,逐末是专门追逐微小的利益,就像商人做生意,不去注意投资的数量,反而先计算微小的利益,结果为了微小的利润,损失了很大的投资。其实,这句成语是讽刺那些短视的人,不从远大的将来打算,却斤斤计较眼前的利益,结果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65、昌臻老法师▏如何正确理解度己与度人的关系?
66、不要去做“以为自己在为所有人表演”的表演。
67、造句:学习中只热衷于猎奇,不想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样舍本逐末是不好的。
68、14岁少女在厕所被凌辱,多人轮流......施暴者:出事我扛着
69、(2)安徽有陈某、徐某二人,均以撑渡船为职业。陈撑船较快,收入较多。徐嫉妒,常暗里损坏陈的篙竿和桡桨。一次同宿江边船上,徐又暗中把陈的篙竿弄断;快天亮,怕被发现,便解缆离去,船行至江心,突然失脚落水,大呼救命,陈听见,要去救援,可是桡桨断了,无法行船。这时徐在水中说:“我暗里弄断你的桡桨,反而断送自己性命,没料到报应竟这样快呀!”说完便沉没水中。
70、为什么“无岁”就会“无民”呢?倘若一国一年收成不好,粮食就会缺乏,人民就会处在饥饿之中,处在死亡边缘,那么一国有再多的民,有再多的珍藏,也会无所用处。最终民只会是野上饿莩,珍藏只会是他国之物,因此无岁则无民。
71、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的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敝国国君之名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
72、还师途中,他们经过险地殽,果然,晋军早已在那里埋伏多时,秦军措手不及,被打得溃不成军,孟明视等三名将领全部被晋军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