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句子开头便是一个转折词“而”,一般而言,转折词的前面,一定是会有其他的话语的。我们所习惯的固定句式是,“……,而……”。但是在这里,前面的话语被诗人抹杀了,只留下一个突如其来的“而”,莫名其妙地劈开了整首诗懵懂的空间。
2、同样的,这层对比包含了两重含义,一是外国与故乡的对比,一是沃土与薇的对比。从字义上来说,薇是一种野草,微小而不起眼,长在贫瘠之处。而沃土则给人一种丰腴饱满的希望感。沃土与薇,形成了最表面的一重冲击。而更深的含义,熟悉中国文化的应该不难理解,首阳山之薇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意象。相传周武王灭商后,故商的臣子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因此,首阳山之薇,实际上是对故土的执著,是对他乡的本能的排异。
3、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里的“你”似乎可以安排上一个新的对象,那就是诗题的诉说:“我的年轮”。诗人在这里没有同祖国对话,没有同异乡对话,诗人转向了自己的过往的岁月,在与自己过往岁月的喃喃低语里,诗人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一棵早熟的树,树上挂满的是沉甸甸的岁月过往,是哪些曾经鲜活而历历在目的回忆。13即使在爱奥华的沃土上14也无法觅食一朵15首阳山之薇。我无法作横的移植,16无法连根拔起17自你的睫荫,眼堤。
4、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5、自然了,文无定法,不论高低。李白觉得谢灵运牛上天了,钱钟书先生觉得谢灵运矫揉造作。视角不同,意见也不同。但说余光中先生是个书斋的南朝士大夫做派,大概应该没什么错。
6、《风铃》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叮咛叮咛咛此起彼落敲叩著一个人的名字————你的塔上也感到微震吗?这是寂静的脉搏日夜不停你听见了吗?叮咛叮咛咛这恼人的音调禁不胜禁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铃都摘掉塔都推倒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叮咛叮咛咛此起彼落敲叩著一个人的名字
7、作者使用道家鼻祖庄子(庄周)“庄生晓梦迷蝴蝶”这典故相同的手法,做梦迷萤火虫,藉由“萤火虫”的“梦”,进入时空迷离的梦境。穿梭时空,回到大唐盛世,在另一个时空的夏夜的星空下,观看明亮灿烂的一颗星的葬礼,从而产生敬畏。
8、读第1-2句的时候,我们无法理解诗歌的标题,诗句似乎与年轮没有关系。在3-7句,诗人引进了果树,并最终在9两句,彻底将自己比作了树——年轮在这里变得清晰,它就是“我”的伴生物,是我成长的见证,是我岁月的记录,是我的印迹,我的刻痕。
9、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0年赴台,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代表作——请看下面。
10、诗读至此,后面两句的释义反而清晰了起来。“你”则几乎确切无疑地指向了故乡。无法连根拔起,自然指的是无法真正割舍与故土的联系,依然会有一部分最重要的东西存留在故土之中。
11、这是余光中笔下的《断桥残雪》。时年84岁的余光中一聊起西湖,就有说不完的话:“这首《断桥残雪》其实是命题作文。你知道,断桥残雪是没有实景的,因为现在没有‘断桥’。不过从这边看过去,西南面就是西湖全景了,等于是‘十景’的开头了。这首诗我花了两天时间,在北大校园里写成的。”
12、第一次读完他的诗篇,我陷入了迷茫之中,拿起书来,感到内心砰砰直跳,便敢紧将它放下。可又不知怎的,心里头却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打开它去“一读方休”,走近他,去欣赏大师的风采。洗尽铅华的《吉檀迦利》、抒情浪漫的《园丁集》,精致达理的《流萤集》,哲理智慧的《飞鸟集》,审视生命的《死亡之翼》……泰戈尔将这些清新的、隽永的财富奉献在我们面前,不含半点的杂质。
13、——“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14、诗句的第二重对比,是“归舟”与“西雅图”的对比。归舟,一个多么古典的、传统的意象,而西雅图,又是一个多么富有异国气息的名词。同样的,归舟是渺小的,西雅图的海湾则是空旷的。传统与异地的碰撞,渺小与空旷的对比,诺大的天地里,只有诗人的一艘小船在飘飘荡荡着。
15、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16、余光中先生自己,1970年代,台湾戒严时期,反过乡土文学,还出了唐文标事件——后来他自称反对的不是乡土文学,而是工农兵文学。
17、魏晋南北朝时,东晋到宋齐梁陈,文人如云。因为中原衣冠南渡,贵族多在意文化素养。
18、只留下隔玻璃这奇迹难信犹带着后土依依的祝福
1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0、——以上是这位走过了风风雨雨近九十年人生的诗人诗作中摘取的一点点,对于诗人自己和浩如烟海的现代诗,似沧海一粟。这里只以余光中一人,聊代现代诗的风格与它给人的感受。至此,是不是感觉新诗也很有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