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多数都是在竞争,都是在教孩子如何考高分,上好学校,彼此攀比,比分数,比学校,比老师,比课外辅导、比物质生活,很少有人比品德修养,都在比物质上的生活,比外在看得见的东西,很少有人比看不见的道德修养,很少比孝敬父母这样的优良品德。
2、▶2015年5月,人民日报社《人民周刊》创刊号上,以12个版面的篇幅,全面追踪报道《父母规》及其社会影响。从《弟子规》到《父母规》,今天的中国,需要一场家长教育的反思!(简述家庭教育的意义)。
3、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像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不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4、家庭教育的威吓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5、家庭是孩子首先接触与长期生活的场所,孩子的吃、穿、住、用都是由家庭供应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都是在家庭里解决的。孩子在每日每时的各种生活活动中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6、家庭教育师的责任是让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和实战技能 得以落地,不是通过自己,而是要通过广大家长。
7、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自然中感受阳光、大海,探索人生的智慧和哲学,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现人性之美。
8、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
9、老人常讲:棍棒之下出孝子。父亲认为可以打,因为自己小时候也经常挨打,母亲坚决反对。到底能不能打?(简述家庭教育的意义)。
10、 家长们爱孩子,要懂得天下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天下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自有其长处,也必然有其短处。
11、 五是要建设一个自由民主的家庭。我们不要居高不下地管控孩子,而是要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相处。
12、现在只知道授业、解惑,却不知道传道,所以任何的教育都离不开道文化,也是曾师所提出的中华道统文化。
13、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4、在教育孩子对待学习的正确认识方面,父母的教育很重要。无论父母的文化程度是高是低,只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学习教育和引导,就会对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5、这个问题,我想分享一句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人,首先父母就得成为那样的人。”
16、有年春节正月,母亲下乡去了他们的外婆家。家中只剩下父亲和三个孩子。父亲吃了饭玩去了,三个孩子在家。两个大的哥哥竟然要脱妹妹的衣服。小妹妹哭喊着,扬言要告诉父母。这下哥俩慌了,怕挨骂挨打,竟然用被子把妹妹闷死了,然后伪装好现场,装作没事一样。
17、第要有足够的恒心度过第一逆反期,建立安全的母子依恋关系及高的自尊。人生的两次逆反期的对象都是父母,这是孩子知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迸发,是反父母控制的行为。首先,父母要顺从孩子的心理“需求”,更加关注孩子的变化,增加参与孩子游戏活动的频次,特别是扮演社会角色的游戏活动,以满足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活动的需要;充分抓住孩子寻求的自理能力释放的最佳期,巧用孩子既想摆脱父母又想得到父母肯定的心理,支持孩子整理自己的服装用具,洗自己的小手巾和一些家务劳动,并附以“你真棒”的点赞,这个点赞会给孩子以满足感,提高自主能力的自信心。同时也是真正了解孩子的天赋,确定发展目标的难得机会,如音乐家擅长听觉形象记忆,画家擅长视觉形象记忆,大多数人的记忆属于混合记忆,孩子在自我表现中都会表现出来,根据孩子的天赋、兴趣定向培养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要利用逆反期是把孩子向正向方向引导发展而不是相反。
18、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
19、没有家风和家规,随意性管理,导致孩子与家长逆反、对抗
20、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父母的只要适时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肯定、鼓励,孩子就更容易在学习当中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当孩子学习遇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来自父母的理解和鼓励都是孩子信心和勇气的最佳来源。
21、家庭教育目的其实质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问题。它是家庭教育指导思想、方向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客观存在性。家庭教育目标指家庭教育活动而达到的最终结果。家庭是社会的一细胞,其命运与社会是密切相连的,因此,家庭教育目标与国家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22、总之,让孩子跟着学校的大纲走是最宜于儿童身心和智力发展的选择,不要急于求成,遵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最佳模式和人体智力发育的自然规律。
23、根植于几千年的中华家教文化,有根有能量,与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有共鸣。
24、总之,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真正理解和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孩子,教育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更是艺术的精华部分,怎样教育孩子,是每一位家长都面临的难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孩子在成长,父母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只有这样,做父母的有朝一日才不会后悔。一句话:物质供养只能把孩子养大,只有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25、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我们为人父母者要认真思考家庭教育这一问题,从根本上彻底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子女健康成长中潜移默化的重要性。
26、小学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语文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都能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支持,只有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如何有效的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27、“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保健(健)、心理健康(乐)、安全适应(安)等三大方面组成;
28、在古代,一般八岁前是庭训,即家庭教育;八岁启蒙到十五岁左右,入塾学习,相当于现在的小学初中阶段;根器好、有条件的孩子,十五岁后入书院(大学)进行深造。
29、在这个新的时代,未来90后00后的教育不是孩子自己在学习,而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学习。当下小学开始有百分之九十的孩子不听家长怎么说,只看家长怎么做。所以很多家长现在感觉教育孩子压力很大,很累,甚至对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初中生更是棘手,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让很多家长更是难中难!高中生没有目标和方向更是很难顶住压力,乘风破浪。
30、学校毕业后踏入社会,应该接受社会教育,在企业和职场上修身,活到老学到老,没有停止,终生学习,终生教育,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做一个有益社会的正人君子,所以从小到大道德是此生要终生一以贯之的。
31、原生家庭不和谐,会在哪些方面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
32、在中国民间的一些家庭中,一些老人或长辈教孩子如何“站在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如何行住坐卧、衣食住行,甚至如何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等等生活学问,这都是很好的家庭教育。
33、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天还没亮就要起来,打扫院子,保持里里外外整齐洁静。)
34、 尊重孩子,就是在日常的教育中坚持与孩子协商,不把自己的教育意志强加于孩子;
3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36、 在这里,我向家长们提出一个问题:你究竟准备让自己的孩子走多远?不学习做人,不学习做高尚的人,不学习做独立的人,我想,或许你的孩子不仅走不好未来的人生之路,也走不好当下的学习与生活之路。
37、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天黑了就要关好门窗,上好锁,必须要亲自检查一遍,切勿大意。)
38、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像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不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39、 “勤奋”是一个好品质,如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勤奋会带来好的效果,如果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一个人越勤奋,或许其恶果越严重。没有效率的勤奋,会扼杀孩子的发展。
40、家庭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已经越来越普及,而教育又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下面是家庭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41、从小学到大学到博士,学校很少有进行教自然教育,很少教孝道文化,很少有教如何做人,很少教品德修养。
42、准备,指思想上要有准备,一是物质上的准备,孩子出生后至少半年不能上班,经济来源问题;二是在想象中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要有切合实际的规划;了解,主要是对婴幼儿生理、心理的了解,网上、书上知识很多,孩子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带有普遍性,做到知己知彼,争取把新生婴儿及婴儿期、幼儿期的两个主要特征熟记于胸;坚持,是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要求,六年时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包含了人生第一个飞速发展期,第一个言语发展的关键期,第一个逆反期,同时也是人的人格形成、自尊情绪修养的修复塑造期等等。这是为人父母一生中控制权力最大的时期,六年时间要按照婴幼儿的发展不同年龄段完成好任务,父母要做到行为举止、语言分寸、社交往来都恰如其分,仔细观察、及时纠偏、及时鼓励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你想要的结果。
43、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44、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
45、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46、必须培养孩子具备在未来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明确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合格人才。
47、渗透性也可称感染性。家庭教育的渗透性是指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家庭教育与日常生活的统一性决定了家庭经济状况。成员之间的关系、文化氛围、生活习俗。家长的爱好等都会耳儒目染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中去。特别是父母的思想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刻。
48、有的孩子在家庭影响下,可以较早地显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孟母可以为了孟子,多次换居住的地方,最后孟子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学者。
49、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有效的,它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性格和习惯的养成,这是其他任何教育都不可替代的。同时,家庭教育还可以补充和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可以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心理素质、道德品行,但不能起决定作用,家庭教育可以很好地加强这方面的效果。教育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更是孩子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0、曾师在每次讲课的时候,都会举例子谈到家庭教育和教育的问题。
51、简述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养育孩子是件很辛苦的事情,父母不仅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健康状况,还要根据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发育变化调整饮食,以及孩子的教育培养和心理健康问题,接下来一起看看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52、忠告3:让家规去惩罚违规者,而不是人来惩罚
53、絮语舞文,努力于中国的户外教育推广普及和活动传播,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
54、主要目标之二:让孩子自小学会做家务事,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意志力。比如《朱子治家格言》所讲:
55、茂名学员逆风翻盘,勇夺第一!原来他是这样学的
56、 一是孩子在家庭中待的时间越来越少,这自然就大大地削弱了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
57、 比如,学校开了许多必修课、选修课,家长认为不必要,认为只要开好考试科目课程就行了。他们不懂得,课程就像一个营养菜单,讲究科学的结构和比例,这些都需要跟家长沟通。
58、妈妈为培养孩子付出了太多,几乎拒绝了所有应酬、公司聚会、同学会之类的,问题是孩子从来都不领情。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呢?
59、学前教育也是我们经常讲的的家庭教育,这段时间的教育奠定了一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