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其意 是说,品德不加以培养,求取学问不加之讲习,听到道义不能相从,有了错误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孔子不愧为大学问家、大智慧家,孔子将道德、读书学习和知错就改三个问题相题并论,这三则之间确实是有内在联系的, 这就是孔子最忧虑的事情,2000多年前是这样,就是如今,仍然是值得忧虑的事情,现实中许多人就是不知道孔子说的这个理。不少人将学习和道德分离开来,认为学习是孤立的事情,一个只要将学习搞好了,自己有了技能了就能走天下了。管他什么道德不道德,还有说得更直白:”商品经济社会,道德能值几个钱,只要能赚钱就行了。“有了这样的思维,想怎么赚钱就去怎么赚,失德又失志。(论语经典名句五十句)。
3、出了问题,君子首先责备自己,而小人首先责备别人。
4、(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5、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7、(译文)孔子说:“君子重视和谐而不强求完全相同,小人强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视和谐。”
8、我时常想,孔子的智慧为何如此超群,他将事情能说到实处,做人先有德,没有德,就没有得,试想,一个人没有修养素质的人能走多远,即使是这种人发了财也会半路”翻车“的,这样的人和事时有所闻,说明了孔子的忧虑是正确的,并不杞人忧天。
9、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1、(注释)人数众多的军队,其首领可以被改变;但一个有志气的人,却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12、 告诫其弟子,首先要充实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才能谈得上遇到伯乐。
13、孔子认为孝道的关键是态度,一定要恭敬顺从。如果只是给父母点钱,能养活父母就行了,那和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14、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15、(译文)走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7、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孔子《论语》
18、(注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酒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论语》
2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1、(讲解)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2、(讲解)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2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晰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6、(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28、过去的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
2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0、(注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31、(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3、(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34、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