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不好意思的是,看完以后我就买了郭敬明所有的书,还煞有介事地把《幻城》里面的句子摘抄到本子上。
2、相比郭敬明,她很久没有引起大众关注了。在很多人看不见的地方,她仍然亮着自己的那盏灯。
3、礼物一般会是书或者笔记本大家都可以用的东西,先保留一点神秘感~
4、林培源:我目前在清华中文系读博,专业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但做的是现代文学研究,关注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年代的文学和思想。学术研究带给我的东西是无限的,比如学术思维的训练、写作的严谨、知识体系的拓展和深化等,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另一双看世界的眼睛。2017-2018年在美国一年的求学生涯,拼命地读一些英文学界的著作,一方面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另一方面也让我的生活经验里多出来“在美国”的一截,非常美好,非常难忘。未来应该不会成为职业作家吧,会在高校里谋份教职,业余写作。
5、和上面两种系列图书十分相似的还有这个……然而,和小微一样被封面都能吓住的有多少?看到那句“胆大的翻开,胆小的走开”就犹豫不决的有多少?看完了的小伙伴,你可以告诉我们感想啦~
6、然而在缺乏人生阅历和文学积淀的青少年眼中,“文笔”却是最为直观的一项指标。郭敬明阅读量不少,且擅用华丽辞藻。《幻城》开头是这样的: (七堇年的小说好看吗)。
7、为了一个心心念念的大结局窝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到深夜……
8、现在她早有了新的男友。那堆漫画被藏在床底下的箱子里,不敢再拿出来看。
9、“我偶尔提神或者工作的时候才会抽烟,应酬很少。我很耐心,会处理好很多小细节。我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保证我们的生活衣食无忧。我也有足够的时间,去维持一个家,维持我们的婚姻。我也可以负责你所有大的小的问题,我还有……我还有一只梵希,你喜欢的梵希。”喂,110吗?时遇大大用声音撩我……
10、愣是谈了一年的恋爱,却发现男孩远没有周小垂那么有趣和毒舌,还小气吧啦的,连冰淇淋都不舍得给她买。
11、在那个韩剧还没有大肆流行的时候,可爱淘凭借三部曲,成功的火到了中国,将韩国欧巴种进了一票少女的心……
12、怎样看待从“五四”发展至当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其中的经典作品在你的日常阅读中占有怎样的比重,是否构成写作的参照系?
13、今年,写《幻城》的郭敬明34岁,写《年华是无效信》的落落35岁,写《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七堇年31岁,写《左耳》的饶雪漫45岁。
14、而另一个女孩把《大风》读了一遍又一遍,还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在了空间日志里。
15、霍艳:曾经是二十一世纪初文学生产和传播机制的受益者,受益于作文比赛和青春文学的浪潮。但当下的生产和传播机制都发生很大变化,传统渠道缺乏读者,更像是小圈子的游戏,所以会转向新媒体平台。
16、 《Remember,darling中》(2009年2月最映刻)
17、而我说,在多年之后的大学课堂里,我依旧保持着高中时的习惯,躲在世界的角落读七堇年。读她的文字,就像在某个冬日的下午。温暖,淡然。她的文字,就像冬日午后的阳光,点燃了一颗埋藏的火热的心。
18、那日坐着猪槽船来回穿行在草海中,高高的苇草几乎把我们的身影湮没。为我们划船的少年全身古铜色的皮肤,少言寡语,是我喜欢的性格。我们一下午的曝晒,只觉得阳光把皮肤烤得发烫,开始脱皮。
19、那时候的我,早熟、自卑、敏感但又平凡,感情无处安放。《最小说》是我的情感容器,让我于平淡中找到一些跌宕,以原谅自己漫长的平凡。
20、文案:你还记得高中时的同桌吗?那个少年有世界上最明朗的笑容,那个女生有世界上最好看的侧影。
21、七堇年:对我来说,我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出版发表的。很少在网络媒体发表东西。传播机制更多的是在人际联络和宣传上面有了更便捷的作用,对我来说不太想依赖那个,也不是那个类型的作家。
22、至今记得最小说后面有个IWANT专栏,里面都是编辑部的日常。我最爱看《我要写作文》,落落和郭敬明主持的,吐槽当时奇葩的投稿。还有编辑、作者们讲自己小时候的事儿,讲怎么过年,等等等等。当时觉得他们的生活简直太有趣了,幻想如果自己将来也能在这样的地方工作多好。
23、20岁出头时,他就以900万版税收入被列进“作家富豪榜“,现在他30多岁,在墨尔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去伦敦学插花和陶艺,还成立了自己的内衣品牌。
24、 《Remember,darling上》(2009年1月最映刻)
25、我拍下一张照片:在房间里仰望黑色的瓦片屋顶,缝隙间射入丝丝缕缕的阳光,烟尘穿过那一束光线,飘渺的姿态清晰可见。
26、江湖称号:七堇年(ID:qijinnianweixinhao)
27、是否认同历史感、现实感的匮乏与经验的同质化是当代青年作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你认为自己拥有独特的个人经验吗?
28、是否认同历史感、现实感的匮乏与经验的同质化是当代青年作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你认为自己拥有独特的个人经验吗?
29、小说讲述了在江南小镇长大的主人公由残疾的母亲收养成人,后与表姐叶知秋共进一所大学。叶知秋年纪轻轻却涉世颇深,经历复杂,使得相形之下的学生妹“我”显得幼稚单薄。两个成长过程中迥然不同的姐妹开始了各自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