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表示例举事物的省略。如:动物园里有白熊、大象、猴子……
2、昏头昏脑 大手大脚 呆头呆脑 多才多艺 独来独往 动手动脚
3、反问句:难道你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吗?陈述句:我喜欢学英语。
4、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5、你的文章很有创意——用数学证明题的形式来完成构思。全文文学色彩很浓!
6、 (1)句号。 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例如: 太阳暖烘烘的。(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样,联系紧密,放在一个大的句子中,中间用分号隔开。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只要……就……”是连接构句的纽带,所以仍算为一个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停顿较大,即停顿的时间较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它们所标志的停顿时间都不能超过句号。 我们再看: 今天星期三。 昨天晴天。 随手关门。 这三个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们平常认识的“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构句模式,但仔细一想,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号。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例如: 走。 没有。 有的虽然由多个词构成,但并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个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个句子。例如: 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在阳光下闪着灿烂光辉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绝不能用句号。 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号呢?不一定,还要看这个句子的语气。句号适应于陈述语气、语调平缓的句子,语气很重的疑问句等就不能使用句号。如: 这是你的面包? 李黑,把枪放下! 这两个句子如果都换用句号,那么例11就不是问话了,而是告诉你“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向人陈述“李黑把枪放到地上”这个动作了。 平时我们写作文,对句号的使用存在三种不正确的现象。
7、比喻句、排比句: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 有的圆,有的硬。
8、什么是合作,合作就是像铁三角一样互相协作。
9、即作者开篇就巧妙地提出问题造成悬念,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开头形式通常分为三种:
10、读你的文章,我仿佛看到一个小作家正在茁壮成长。加油!
11、在起草教学大纲之前,教师会要求我们在文章前面写一个大纲,并将段落的顺序与写作前的内容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有连贯性.
12、、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
13、他走进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14、元( ) ( )土
15、把一句话通过你的口转告给别人。改写时注意人称的变化,要去掉冒号、引号,根据句意及通顺与否可对个别文字作适当改动,但不能改变句意。
16、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17、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18、你的字迹工整,书写很优美老师要向你学习。文章选材如果再新颖些,肯定会与书写交相辉映。你认为呢?
19、注:引号里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如:他问老师:“老师,‘置之不理’的‘理’字是什么意思?”
20、学好语文一定要背课文吗?——是的,一定要背!
21、绿茵茵 绿油油 黑沉沉 黄灿灿 红彤彤 白花花 紫盈盈
22、冬没有春的富贵,没有夏的张扬,没有秋的丰盛,而她所独有的即是那份纯洁,坚毅,忘我的质量。
23、(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4、 也有不含疑问词的问句。如: 他已经走了? 潘光伟在给老师打水? 李明? 这三个例子,如果没有问号便是肯定的句子。这类句子在口语中经常出现,但在书面语中,只能靠问号来体现疑问语气。 不过,有疑问词,却不一定是疑问句。口语中,可以靠语气来判断,书面上就必须用标点符号把它表达准确。例如: 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小学《语文》第八册《猎人海力布》) 一年到头住在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有味儿的事情。 (小学《语文》第十册《小青石》) 例15中的“多少”和例16中的“什么”都是疑问词,但这两个句子却不是疑问句,所以不用问号。 从以上举例分析可以看出,问号是表示问句之后的停顿的。是不是问句,用不用问号,这要看是否有疑问,要不要回答或解决,是不是疑问的语气。问句是有疑而问的,要求回答或解决的,语气是疑问的。反问句虽然不一定要求回答,但它有疑问的语气,是借发问的形式来加强语意的。设问句虽然不要求别人回答,但它是用疑问的形式提出来,自己作回答的。 问号,是句子标志符号,一般放在全句的结尾,不然就会割断句子的联系。例如: 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小学《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思考·练习) 你怎么啦,桑娜?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 你是今天就去游泳,还是星期天再去?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4》) 例17提出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承接前一个问题而来,问号用在句末。如果在第一句句尾加上问号,就会隔断句子前后的联系。例18是一个呼语(喊人的话)后置的问句,它可以变成“桑娜,你怎么啦?”在例18这个句子形式下,却不能将问号加在“啦”字后面,如果那样,也会割断前后联系。例19也提出了两个问题供“你”选择,只有合在一处才能构成这种选择,如果将问号加在“游泳”之后,就割断了“是……还是……”的联系,构不成选择了。 下面是两个问号使用不当的句子: 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马威? 不是王晴是谁?你说。 例20的本意是“马威,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由于在“王辉的”后面用了问号,使我们读后产生了不知道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还是留给马威的感觉。例21的本意是“你说,不是王晴是谁?”由于问号用在“谁”后,把一个句子变成了两个句子,意思随第二句语调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这两例都是错用问号,隔断了句内意义的联系,才造成词不达意的。 综上所述,问号是句子的标志,是句末停顿符号,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当然,我们的老师为同学批改作文,有时在一大段文字上面划了个大问号,有时在某个空白处划一个问号,表示那里有问题。这是问号在使用中的特例。 小同学在使用标点符号过程中,见到问句就加问号,也许不会有多大差错的,但也有三种常见的错用现象,要引起注意。是问句却忘了加问号。这一“忘”或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或改变了语气。例如: 我实在想不通,明明是老奶奶不小心撞着了大刘叔,为什么大刘叔还要向她陪礼,还要忙着送她到医院检查。 从妈妈手中接过钢笔,问“这是给弟弟买的。”妈妈摇了摇头。 例22“想不通”是有疑问,“为什么”又是疑问词,整个句子是疑问的语气,但句尾却用了句号,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无法上口读。正确的方法是在文尾加问号。例23的本意是问妈妈这支钢笔是不是给弟弟买的,因为它没有带疑问词,书面上又没有加问号,这个疑问句就变成了陈述句“这是给弟弟买的”,改变了句意。正确的方法是把第一个句号换成问号。位置不当。例如: 这头毛驴想,是先吃掉东边的那堆草呢?还是先吃掉西边的那堆菜呢? 已经放学了吗?这位小同学。 例24用了两个问号,这样一来就是两个问句了。其中词语“是……还是……”是表示选择的连词,说明两个句子是表示选择的问句,连词不应拆放在两个句子中。因此,第一个问号应换成逗号。例作者的本意是“这位小同学,已经放学了吗?”句子倒装后,问号应移放全句结尾。作者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号不移,句尾加句号,使全句一变为互不相联。虽有疑问词,却没有疑问语气,不属于疑问句,但有的同学也加了问号。例如: 王小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值得想一想的。 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这时,许收割进来说:“别想啦,春游不进行了。” 例25的错误就是见到带有疑问词,就加了问号。其实,全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到“成绩”这里有一个小的停顿,这个停顿之前全是“想一想”的对象,不能成为独立的问句。在这个停顿处加问号就隔断了句子内部联系。应该将问号换成逗号或不加任何符号。例27虽有疑问词“怎么”,但“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根本没有疑问,不该加问号,应改成逗号。 以上三种错误,希望同学们在使用问号时注意避免。 问号在书写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可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附问号歌: 有疑有问用问号, 设问、反问也需要。 遇它读出语调来, 看书见它要思考。叹号叹号,又叫感叹号、感情号,还叫惊叹号。 它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会使用叹号是小学二年级的学习任务之平时应用较多。凡是表示赞颂、欢喜、愤激、惊讶之情的句子和表示要求别人做或不做某件事情的句子,都可以用叹号。表示赞叹惊喜等感情强烈的句子,用叹号。例如: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小学《语文》第六册《海底世界》) 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蜻蜓赛过飞机啦!蜻蜓赛过飞机啦!”(小学《语文》第六册《放风筝》) 例1和例2都是感情强烈的句子。例1在文章叙述了海底的景象和物产以后进行总结,赞叹海底“物产丰富”、“景色奇异”,所以句尾用了叹号。例2表达了风筝放起来了而且放得很高的喜悦心情和自豪感,所以在每个高喊的句后都用了叹号。 看!(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马踏飞燕》) 啊!(小学《语文》第五册《瀑布》) 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梅花魂》) 这三个例子都是由一个简单的感叹词构成的句子,都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所以用叹号。 火! 决口子啦! 多好的少年啊!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小学《语文》第八册《争吵》) 例例7表示惊讶,例8表示赞叹,例9则表达了一种气愤之情,都用叹号。否则是无法达到表达的效果的。 叙利奥!你不舒服吗?(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二册《小抄写员》)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0和例11中带有强烈感情的呼语独立成句,用叹号。表示强烈感情的反问句也可以用叹号。例如: 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草地夜行》) 例12中“你这算什么行军啊!”是反问句,由于感情强烈,不用问号而用叹号。表示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即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等语气的句子要用叹号。例如: “同志们,打手榴弹!”(小学《语文》第九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连长,我掩护!”(同上)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学《语文》第七册《小珊迪》) 明人不做暗事,做暗事不是英雄。不许使坏!(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七册《年关》) 例13是连长下达的战斗命令,例14和例15表示请示、请求,例16的结尾是禁止。所以都用叹号。用于突出某种声音。例如: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小学《语文》第七册《黄继光》) 这个例子中的“轰”是黄继光的手雷炸开敌人的暗堡发出的响声。当然这一声也给同志们带来了惊喜,但叹号在这里主要作用是突出爆炸的声音。再如: 突然,飞机“哗──腾!”落下又起来,跳动恐怕有两三百英尺吧。(石明《高原飞行》) 例18中的叹号,标出了飞机在恶劣的气流中摇摆、颠簸跳动时发出的声音。用于呼告,突出声音的高亢、强壮。例如: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小学《语文》第七册《黄继光》) 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小学《语文》第九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为邱少云同志报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 以上三例全是口号,例例21写出了战士们冲锋时雄壮的喊声。例20写出了董存瑞同志托举炸药包后,向战友们发出的高亢的呼喊。 使用叹号应注意如下情况:、用不用叹号要看句子有没有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没有提出什么命令、请求等,如果没有,就可以不用。例如: 到马陵山旅游的人都说三仙洞是圣地! 啊!亲爱的妈妈!你真关心女儿啊!女儿也一定听你的话! 例22的叹号应改用句号。例23中前两个叹号可以换成逗号。 文章情感的强烈与平淡是靠文字来表达的,标点符号在表达中只起辅助作用,它本身并不带任何情感。有人以为自己的文章无处不具有浓烈的情感,于是每一句话后边都用叹号。这是错误的。全篇都是叹号和全篇没有叹号一样,没有起伏,也就没有情感可言。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可算是最富有情感的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否表达得充分,主要决定于诗句本身,是无须过多地仰仗于标点符号的。”(徐荣街:《青春·诗与标点符号》)、像“真美丽呀,我们的校园”这样倒装的句子,叹号应放在句尾。例如: 纵情地歌唱吧,为了我们的祖国! 真逗,我的小弟弟! 不能去,孩子们! 例24是“为了我们的祖国,纵情地歌唱吧”的倒装句,例25是“我的小弟弟真逗”的倒装句,例26是“孩子们,不能去”的倒装句。例26表示劝阻。为什么叹号不能用在倒装句子的中间呢?我们以24为例来谈一谈。 例24意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是靠整个句子来完成的。叹号也是一种句子标志,它不仅仅要行使表达情感等的职能,也还要标志句子。如果在例24中间放上叹号,那么这个句子就被一割为读起来,多次感叹,并不如一次感叹所表达的效果好。这种句子,不论是倒装,还是正排,感情的喷发都应在句尾一次完成。如果把例24句尾的叹号前移,句尾标点句号,那么表达的效果就更糟了。不仅仅是叹号割断了原句的内部联系,而且由于语调的变化(带句号的句子语调轻),使句子情感的表达变得虎头蛇尾、有气无力。 我们再看一看《穷人》(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句话: 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我回来啦,桑娜”是“桑娜,我回来啦”的倒装,是呼语后置。渔夫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很丰富的情感,他既为自己从那危险的风浪中能平安归来而庆幸,又安慰了桑娜──他知道桑娜在为自己担心,表达了一种夫妻之爱。试想,如果在“我回来啦”之后加上叹号,那么句子所表达的也就只有“庆幸”了。不管感情多么强烈,叹号不能插入句中,破坏句子的完整性。例如: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啊!更加繁荣富强! 歌儿!唱起来!舞啊!跳起来! 例27第一个叹号用得不当,它隔断了前后联系,破坏了句子的完整,因此应该改用句内停顿符号──逗号。例28的第一和第三个叹号,也应改用逗号。可以参读例24的分析来帮助理解。 标语不一定全用叹号。为了宣传政策、培养习惯,有时在墙上书写标语。口号性的标语应该用叹号,介绍政策等非口号性的标语,就不必使用叹号。 叹号在使用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句子书写,不宜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位置。 附叹号歌: 感情强烈句和段, 其中叹号常出现。 举例如下: 你喜欢我不喜欢 你喜欢我不喜欢? 你喜欢,我不喜欢。 你喜欢。我不喜欢? 你喜欢?我不喜欢? 你喜欢!我不喜欢? 你,喜欢我?不喜欢? “你喜欢我不?”“喜欢!” “你喜欢我?”“不喜欢!” “你喜欢我?”“不喜欢?” 《你喜欢我不喜欢》 《你喜欢》,我不喜欢。 你喜欢《我不喜欢》。
25、把意思相联、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等、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26、B.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其中“承上”部分往往是上一段的段意,“启下”部分往往是下一段的段意。
27、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型别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多音字“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有哪些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角,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古诗两首,塔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不知道。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有哪些老师您好,但愿人长久,古诗两首,秋天,我给***鲜花,天安门广场,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销烟,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路花香,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网际网路,诚实与信任,珍珠鸟,九色鹿,雾凇,春联,古诗两首。就这么多,一共25课。给我加分啊!我的快手都打麻了!
28、(3)感叹号(!):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如:这儿风景真美啊!
29、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30、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31、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32、补、袜、衫、被 海、流、洒、滴
33、设问可以采取连用的形式。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做标题,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至于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34、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
35、b)表示强调,引起注意。如: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36、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然后找出每部分的主干词,再去掉修饰性的词语,把主干词连成完整的句子,但要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
37、连动句:他登上了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
38、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