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2、在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深入思考,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
3、镇定—(镇静)叮嘱—(嘱咐)后悔—(懊悔)
4、(热切)的听众(嘲弄)的口吻(无聊)的谎话(荒唐离奇)的故事
5、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哀、衰)________败 慈________(详、祥) (辩、辨)________别(乘、乖)________巧 (噪、嗓)________子 严________(历、厉)不禁________(jīnjìn) 衣冠________(guān guàn)削________弱(xuē xiāo) 夹________菜(jiá jiā)散________装(sǎn sàn) 间________隔(jiān jiàn)
6、A.为了能够买下自己喜爱的书,他不挨饿,从饭钱中积攒零钱。
7、组词法: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
8、(1)把下面句子改成反问句。看着这些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词,一定能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文字的情绪。
9、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
10、全国高考一张卷,南通秒虐全国?谁虐谁还不一定呢!
11、人教版小学英语PEP上下册单词听力、课文听力和学习视频汇总
12、怖(恐怖)蟀(蟋蟀)玻(玻璃)桅(桅杆)烂(灿烂)
13、答:我的启示是(“帽子”):秃的梧桐一定会在明年春天更加茂盛,因为它“有落在土里的桐籽”,那是它茂盛的希望,(自己的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秃的梧桐那样,就算环境再恶劣,困难再大,也要拥有一份自信,一份希望,这样才会走向成功。(联系实际)
14、 ( ) 手 狡( ) 清 ( )
15、例: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秃的梧桐》)
16、B.为了能够买下自己喜爱的书,他得挨饿,从饭钱中积攒零钱。
17、一课一练:五年级上册语文8《冀中的地道战》,附答案
18、作用:展示人物心理、表现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19、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20、例:“以貌取人”和“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你赞同哪一种呢?为什么?(P3)
21、苏格拉底带着他的学生漫游天南海北,增长自己的见识。通过游历,学生们看到了很多自己以往未曾见识到的东西,增广了见闻,现在他们各个都是满腹经纶。一天,苏格拉底他们到了一片旷野,大家在草地坐了下来,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现在你们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而且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马上你们就可以从我这里毕业了,作为你们的最后一次考试,我问你们一个问题。”苏格拉底问他们:“现在我们坐的是什么地方?”学生们回答道:“旷野。”苏格拉底又问:“这里长了什么?”学生们答曰:“草。” 苏格拉底说:“是的,这里长满了草,那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让你们想办法,你们会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很诧异,因为他们学的是哲学,而这个问题应该是那些农民就可以解决的吧,这个问题实在是大大出于他们的意料,一直探讨人生奥秘的老师最后一次的考试竟如此简单。一名学生抢先开口:“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用手拔掉即可。”另一个学生答道:“用镰刀割掉,那样会省力些。”第三个学生回答得更为干脆:“用火烧更彻底。”苏格拉底站了起来,说:“那好,现在你们就按各人自己的方法除一片杂草。我们明年再来这里,看看谁的答案更好。” 一年后,但个学生都来了,在他们除草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不过还是参差不齐的长着一些小草在风中摇摆,而另有一块地方,不是他们除草的区域,那里没有杂草,反而旺盛地长着绿油油的麦苗,在那块区域的正前方摆放着厚厚的一摞书,他们凑上去看,那是他们老师的著作,在这摞书的上面还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其实,我们的生活也一样。要除掉你心灵的杂草,就让爱占满你的灵魂。给这篇文章取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三个学生除掉杂草的方法分别是什么?苏格拉底的方法是什么?
22、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体现人物特点;内容完整,不少于350字。
23、让;叫;致使:办事~群众满意。加强质量管理,~产品合格率不断上升。
24、(翻看)画报(绽开)的泡沫(急速)的变化(惆怅)的黄昏
25、择(选择)撩(撩动)伐(砍伐)郭(姓郭)僧(僧人)
26、例:“以貌取人”和“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你赞同哪一种呢?为什么?(P3)
2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战胜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一位新西兰的登山者和他的夏尔巴人向导,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攀登到了与珠穆朗玛峰峰顶只有短短两米的距离。在此之前,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人达到这样的高度。 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只要向前迈出几步,就可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登上珠峰的第一人。而这几步,对谁来说都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居住在大都市的新西兰登山者,深知第一个登上顶峰是自己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在登上巅峰前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决定把这个必将载入史册的荣誉让给他的向导。他认为,只有与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更有资格第一个登上顶峰。于是,他对向导说:“这是在你的家乡,还是请你先上吧。” 因为他们都戴着氧气罩,这位老实、厚道,只是为了赚些酬劳的向导,并没有听清楚登山者的话,而是从他的表情和谦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但向导绝对不明白首先登上珠峰的重大意义。 向导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世界之巅,在那里留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行脚印。 新西兰登山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高呼着:“我们成功了!” 新西兰登山者叫希拉里,向导叫丹增,他们冲顶的时间是1953年5月29日。这一天,在人类登山史上记下了光辉的一页。 50年后,在隆重纪念人类登上世界之巅的时刻,人们并没有忘记希拉里的谦让精神。人们赞扬他,说他“在冲顶的那一瞬间,战胜了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记得有一位先哲说过:“真正的谦虚是接近高尚和伟大的美德,是一切美德之母。”美德是一个人的内在,荣誉是一个人的外在。美德好比是荣誉的种子,播种谦让的美德,必然会收获人格的荣誉。
28、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括号内,再用另外一个造句。
29、燕子长着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俊俏—(俊美)
30、我拾起一块光滑的小石头,把它扔了出去。光滑—(平滑)
31、十八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羊。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
32、大自然能结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
33、水泡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绽开—(开放)
34、公式: 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35、挥 辉 灰 辩 辨 辫 澈 撤 彻
36、合拢—(聚拢)叹气—(叹息)预备—(准备)搅合—(搅拌)
37、⑴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38、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喜爱与思念之情。
39、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40、
41、善用关联词或逐条回答可以避免条理混乱,表达不清。
42、例:结尾处说到“童心是一片不可忽略的世界啊!”,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3、反义词加否定的方法:“崎岖”就是“不平坦”。
44、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
45、宋 洪迈 《容斋续笔·资治通鉴》:“经文至简,不过一二十字,一览可以了解。” 宋 陆游 《对酒》诗:“ 孙 吴 相斫书,了解亦何益。” 巴金 《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牺牲已经七十天了,可是现在我默诵他的遗书,用我的心去了解他的心,我好象受到一阵阳光的照耀似的。”
46、全文8600个字,需要22分钟,相信你认真读完会有收获,建议收藏好,慢慢消化。
47、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48、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啥样,他捏的啥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捏什么?狗不理包子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49、(1)读书破万卷,________。
50、 呢?
51、(1)战士们在《义勇军进行曲》中来到旗杆下。( )
52、小马连忙收起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连忙—(赶快)
53、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54、 huī biàn chè
55、(3)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①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Ⅰ“几步”在文中指________的距离②“易如反掌的事情”是指________。Ⅱ在冲顶的那一瞬间,战胜了比珠峰还高的欲望。①“欲望”在文中指________。②________使希拉里战胜了这个“欲望”。
56、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
57、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玛琪一向讨厌学校,而且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憎恶它。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题,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最后她的妈妈发愁地摇了摇头,把教学视察员找了来。
58、引证解释:杨朔《月黑夜》:“他的人虽然死了,他的形象却更清晰、更高大,活生生地刻印在李排长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