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天国在你们心中》,李正荣 王佳平译,许贤绪校,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198页 同时参照《基督教文化评论·第九辑·作为新生命观的信仰》,陈建洪,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页译文
2、1844年,他进入喀山大学学习法律与东方语言,但是未取得学位。1847年,他回到亚斯纳亚-博利尔纳“晴园”,希望经营“晴园”同时自行安排学业。他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但随后就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的社交场所中,终于欠下了一大笔赌债。
3、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4、因此,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别人包括司祭们从小便心安理得地接受的一切,无论如何不能跟随周围的人包括神职长官和俗世长官去信奉他们所谓的神,他毫不客气地用嘲讽的口吻描述他眼中的礼拜仪式:
5、而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的心理描写,使得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本小说里面,托尔斯泰从一桩普普通通的杀妻案,逐渐地摸索到了在这背后更为深刻、更有禁忌性质地话题,他所探讨的,是人类婚姻制度中,道德和习俗的力量对人的影响,揭露了道德的本质。
6、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这在《哈泽—穆拉特》等作品中有所反映。
7、也就是说这些贵族老爷小姐穷奢极欲的生活,是建立在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生命,进行压榨盘剥这样残酷现实上的。(托尔斯泰的一生简介)。
8、这样一来,在为了解救个性而不断地扩展爱的范围的情况下,爱便成为一种必需,便会同某些对象联系在一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然而在基督教的世界观中,爱不是必需的,不会和任何东西联系在一起,而仅仅是人的心灵的一种本质的天性。人去实施爱,不是因为他爱某一东西、某一人时得到了益处,而是因为爱是他心灵的本质,因为他不能不爱。……基督学说向人指出其心灵本质即爱,他的幸福的赢获并非因为他爱这人或那人,而是因为他爱万物之源——上帝,他通过爱在自身中认识到上帝,并因此而爱所有人和所有物。”(51)
9、托尔斯泰在50至60年代就曾写戏剧,其中《一个受传染的家庭》(1862~1864)是反对“虚无主义者”即革命民主派的。80年代起又对剧作发生兴趣。
10、追溯伟大的托尔斯泰为什么会这样写文章的结局,还是要从”托尔斯泰主义”追根究底。
11、但实际情况下的俄国,却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局面。
12、这次我提起笔来可不是为了消磨时间——我已经没有地方急于要去了。
13、作品的名称和主题都是“复活”,而聂赫留多夫最终所达到的复活境界,并不让人觉得是一种新生命的开始,或者是一种令人振奋的光明未来的展现。
14、中期(1863~1880)这是托尔斯泰才华得到充分发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思想上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
15、1855年11月托尔斯泰离开军队回到圣彼得堡,重新投入娱乐圈,酗酒好赌。偏激的个性导致他与屠格涅夫长达17年的决裂。
16、讲座题目:一只孤独的“老狐狸”——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与天国
17、但本性的高贵和善良逐渐使他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不检点的生活是不值得一过的。
18、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9、但是,十九世纪的俄国,又是一个文艺上极度繁荣的时代,那是一个文艺璀璨的时代,柴可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果戈里、契科夫、苏里科夫等人都是活跃在当时俄国文艺界的璀璨巨星。
20、经过长时间创作的《光在黑暗中发亮》(1911)反映作者在世界观转变后同家庭和社会的冲突,宣扬不抗恶,而剧情的发展又反驳了这种说教的无力,是他最矛盾的作品之一。
21、《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完成世界观巨变后的伟大作品。
22、他是一个既守旧而又求新的人,他的思想体系中充满着矛盾。与他同时代的的许多人已经发现了他的这一特点。
23、当时封禁这本书的,可不止沙皇俄国,远在西边的美国也禁止民众邮购刊载这本小说的报纸,甚至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西奥多 罗斯福看过了列夫托尔斯泰的这本书后,认为托尔斯泰是一位变态人士。
24、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25、他一直找不到的答案,原来就是基督对彼得说的那段话,其大意就是:
26、在英国就学时就喜爱托尔斯泰的甘地大为震动,于1909年开始与托翁书信交往,直到第二年托翁逝世。深受托翁感染的甘地在南非工作期间,建立了托尔斯泰农场,接受了“勿以暴抗恶”的思想,被罗曼·罗兰诩为“托翁圣火的传人”。
27、托尔斯泰自觉看清了教会或主义者们所提供的规则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便提出要以新的宗教相代替,这种宗教所遵循的一切都直接来于福音书、来自于神的教诲,而不是任何人—神之间的中介。这又涉及到他对上帝的理解。
28、狭隘地认为《复活》只是记述了一个上流社会的贵族子弟聂赫留多夫,是如何放弃所有财产和土地,帮助由于自己年轻时的放荡纵欲,而使之堕落的年轻女子马斯洛娃的故事,最后两人都完成了美好人性的复苏。
29、“他还领悟和相信每一个人只要履行这些戒律就行,不必再做别的事,人生唯一合理的意义就在于此。”
30、也就是这一年,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出版了《旧制度与大革命》,对于革命和制度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而他研究的范本,正是法国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