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
2、l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3、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
4、(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人里面有的人智、有的人愚、有的人贤、有的人不贤都可以通过教育来消除区别。
5、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6、l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
7、l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8、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其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那么,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在孔子的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
9、l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l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1、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
12、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融洽,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13、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14、l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15、 家长在制定教育计划的时候,最好能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最好经常去教育咨询机构,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基本状况。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这样做,不仅成功率高,而且成本更低。
16、l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7、孔子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基于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18、l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子罕》)
19、l 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要求。
20、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21、在教育实践上,孔子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22、l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23、l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
24、l 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25、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丘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二是个别观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6、l 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
27、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28、治学严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9、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30、同时,由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与其政治、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等紧密不可分的,论述教育思想,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涉及并互相比照,陈景磐先生的这本著作在这方面也存在不足。虽然如此,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颇有见解的观点,总结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并纯熟地引经据典进行分析,肯定了合理因素,指出了应扬弃的思想。
31、庶:充足的劳动力;富:发展生产力,改善生活;教: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
3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33、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赞赏“重民”、“利民”思想的原因。孔子适时开办私学,总结和发展了我国当时传统的古代文化,将诗、书、礼、乐等经典纳入他教材范畴,对我国文化教育影响很大,这些,都形成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4、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对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才能牢固掌握。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另外,还强调“学以致用”。
35、l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
36、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剥夺任何人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7、孔子认为教育对象应当“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都可以入学。
38、学习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同样要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得,不仅要多方面学习知识,更要经常性进行复习,即“学而时习之。”
39、孔子在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基础之上,对具体教学内容做出了新的发展。孔子整理编纂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在学习这些文化内容的过程之中,将道德教育贯穿其中,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品行皆优的治国人才。
40、l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1、《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42、同时孔子还强调知识学习完以后要“学以致用”,仅仅记住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实际应用,否则就没有意义。
43、l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44、《礼》又称《士礼》,传于后世称为《仪礼》。孔子认为,礼是立国之本,在社会生活中有重大的作用。
45、l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
46、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是德育。孔子一生都在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二是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47、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48、l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
49、l 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子贡)(《荀子·法行》)
50、l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