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进了卧室,对嫦娥非礼,并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2、“十家一把菜刀”这个说法元代没有,明朝也没有,按理说明朝是在元朝的废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跟北元还打了那么多仗,那么这么有利于明朝的宣传材料为什么不用呢?因为那个时候人还没想起这一招来。元朝的确限制过汉人持武器,比如其在汉地和江南把武器都收缴了,劣等武器当场销毁,中等武器赐给蒙古军部,上等武器存府库。不过很多王朝建国之后都有收缴武器的习惯,秦朝干过,隋朝统一之后也干过,不光是蒙古人这样干过。
3、元惠宗末年,为了对百姓进行控制,防止串联和反抗,便出台了一项政策:派一些士兵居住到各家各户,没收这家的各种铁器,监视百姓的一举一动。
4、1895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即以三合会会众为主力。各路起义队伍相继潜入广州,以孙中山的童年好友陆皓东制作的青天白日旗为军旗。不料消息泄露,起义失败,陆皓东被捕杀害,被孙中山称为“近代史上为革命献身之第一人”。
5、自从那年起,和县人民为了纪念这个节日,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家家都杀鸭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6、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7、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8、蒙古人在每个村子都派了一个蒙古兵当里长,百姓就称呼他家鞑子。总之,蒙古兵非常尊贵,要由汉人供养着。而且,他们脾气暴躁,对汉人动不动就是一顿打骂。
9、洪门是一个庞大的、全国性的帮会和社会组织,虽支流众多,但都以“洪门”为正宗,统一于“明大复兴一”(倒过来念即为“一心复大明”)五字真言的号令下,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清力量。
10、本平台所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
11、元朝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候,对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进行了残酷的民族镇压,把人分为四等,把汉族看作是最卑贱的奴隶。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还把十家老百姓编连在一起,而且规定这十家只许用一把切菜刀,不允许汉人有任何自由。
12、而诸葛亮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身后之事,难道他知道后人要给他建祠,便自己预制了牌匾,在背后写了一行字?
13、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革命d与洪门会d有本质区别。近代革命d是在中华文明体系经满洲殖民改造后逐渐没落,西洋强势文明入侵的局面下,孙中山等深受西洋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社会政治思潮影响的有识之士建立的旨在恢复中国,继而以英美社会为范本改造中国社会的革命组织;而洪门会d则是明清易代之际延续下来的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革命组织,内部组织和领导思想都具有浓厚的江湖习气。
14、为了防止汉人造反,每五家汉人才能有一把菜刀,而且这把菜刀是放在蒙古人家里的,只有蒙古人同意,汉人才能生火开灶,所以本地人习惯地把这些蒙古男人叫“老灶爷”,女的叫“老灶奶”,还画了图贴在厨房。农村看到的“老灶爷”和“老灶奶”的穿着打扮,都是蒙古族。
15、蒙古大汗即元皇帝大恼,领大军杀来,直到腊月杀到淮河一带,人困马乏刀刃卷,再也杀不动了,有人建议,留下这些奴隶种田,让他们从大年初一第一顿饭开始,顿顿还供飨着原来的主人,画出他们的画像,供奉在吃饭的厨房。
16、其实,这个传说并不能作为月饼起源的依据。上古时,中国古人对日、月、星辰等天体十分崇拜,便有“春祭日,秋拜月,夜占星”的风俗,在拜月时,都会供上一种圆圆的小饼子,这个小饼子才是月饼的雏形。
17、“八月十五杀鞑子”也是如此!元末群雄纷争,仅江南一带,在朱元璋独当一面时便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北有蒙元士兵,形势险恶。合理借用谶语或各种“预兆”,是谁能问鼎中原、一统天下的便捷路径,在民间提出这种口号,纵使不能将鞑子杀掉,但至少增强了民众对鞑子的仇恨心理,也让蒙元士兵感到四面楚歌,使他们军心涣散。
18、小时候农村穷,每到八月十五晚上,给月亮上了供,磕了头,大人们才撤下供品,分了给我们吃。那时候给月亮上供的东西,就是一盘月饼,一盘梨,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蛋糕、糖果、香蕉、苹果用来上供。我们小时候的大户人家,就是家里有个在公社、区或县里当干部的、或在工厂上班的,有工资,农村人则说他们是“旱涝保丰收”。种庄稼的人叫“修理地球”的,八月十五上供也寒酸的不得了。我们很羡慕大户人家,因为我们分到的供品只有一个月饼,一个梨,一年的盼头仅此而已。但年景好的时候,人的心情也好,我们吃完了手中分到的月饼和梨,大人们就开始给我们讲“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这故事很好听,年年讲,只要大人们不嫌烦,我们就愿意年年听。有时候在自己家里听了,不过瘾,还要去别人家听。故事不是一个人讲,总能听到更新鲜更精彩的段子。
19、这时刘伯温出了个主意:大家都对鞑子恨之入骨,不如借民众之手除掉他们,一来百姓能免遭鞑子之辱,二来可以帮义军扫除障碍,一举多得。
20、另外,《元史》及其它史料也有士兵对百姓泯灭人性的摧残、凌辱有所描述,所以蒙元士兵对江南百姓的残暴统治,是不争的事实。
21、而且,蒙古人怕汉人造反,每十家汉人才有一把菜刀和剪子,要用的时候就去蒙古人家里借,用完了再还回去。还传说汉人家的姑娘出嫁,要先陪蒙古人睡三天,所以结婚之后,汉人会把生下来的第一胎摔死。
22、二十世纪初,西洋新殖民势力加紧侵略中华故土,老牌殖民者——满清鞑子难以招架,逐步瓦解,恢复中华的抗清活动重新转入地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d积极联络反清会d势力,共同促成了推翻满清殖民统治的辛亥革命的成功!
23、 平时三朋四友在一起聚会,或者两个在一处说悄悄话,你要惹着他,他诬赖你想谋反,连命都没有了,所以那时候,天黑就吹灯,谁也不敢胡遛乱逛,免得祸从天降。总之,这帮鞑子兵无恶不作,百般欺凌百姓,不允许汉人有任何自由。
24、 汉人家里吃好吃的,还得给蒙古人送去。第到过年的时候,蒙古人要到县城里汇报村里汉人的情况。所以到腊月各家各户的汉人就把好吃的送给蒙古人,让蒙古人到县里说好话。我们现在的灶君爷穿的就是蒙古人的衣服。元朝末年,汉人实在忍不下去了,因为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蒙古人全占了。湖北的陈友谅、安徽凤阳的朱元璋等纷纷揭竿而起,举义消息不胫而走。有一天,朱元璋向军师刘伯温讨计策。刘伯温说:“天下人都对鞑子有刻骨仇恨,如果大家一齐动手,就能把鞑子斩尽杀绝。”
25、蒙据时期伪元顺帝末年,颍州刘福通及各地老百姓纷纷揭竿起义,闹得蒙古殖民者坐卧不安。为了巩固反动统治,他们一面派兵血腥镇压义军,一面派家鞑子到各家各户进行监视,大伙儿苦不堪言。
26、相传,残暴的元朝统治者,对中国人民压迫十分厉害,但又惧怕中原人民起来反抗,就规定每个村庄农民五家合用一把锹,十户伙用一把菜刀,每村还派驻一个元兵,老百姓称之为“鞑子”,监视着每家的行动。
27、这胡饼当中使用芝麻、胡桃仁等为馅,形状为圆形,就像当夜那圆圆的月亮。心情大好的太宗拿着圆饼,仰头指向空中的明月,张口来了一句诗:应将胡饼邀蟾蜍(在人称月亮为蟾蜍)。然后将商人送来的饼皆分给大臣们食用。
28、那五个“鞑子兵”听说了老边家的事,觉得再纠缠下去已没什么意思,“大将军”便命两个手下人,把老边的儿子扔到了村公所的门外。路过的人看到后,那孩子已经遍体是伤,腿也断了一条,此后再也没有站起来走路。
29、1886年,20岁的孙中山在广州博济医院学医,结识郑士良,郑士良便是洪门中人。十年后孙中山组织第一次广州起义,即靠郑士良联络广州、花县、清远等地洪门会d。
30、鞑子兵把农村作为大后方是有任务的。其主要任务是征粮、征兵,还要征民夫服劳役。这些任务是年年有、月月有,尤其是征兵,几乎天天有。汉族人被征了兵,不是上前线打仗,而是在军中做苦力,或冲锋或攻城时,在鞑子兵前面挡箭头,挡火炮。
31、元朝末年,汉人不堪元政府的残暴统治,纷纷揭竿反元,但元军控制严密,义军无法传递消息,适逢中秋节将至,有人献计,在中秋节互赠的月饼里面夹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
32、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33、但胡人黑暗而残酷的殖民统治并没有摧毁中国人的血性!1368年和1911年,明太祖朱元璋和民族独立之父孙中山分别在“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旗下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胡人的血腥残暴统治!
34、这也确实是一个绝佳的主意,藏进月饼里元军根本都发现不了,不久这批月饼就分发到了全国各地义士手中,而信件的中内容也都是八月十五日"月饼到口,一起下手",一起杀鞑子。
35、八月十五杀鞑子,是在中国老辈人中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也作月圆杀鞑。讲述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鞑子”为何物?
36、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中的“恢复中华”四字已经诏告世人:若中华犹存,何言恢复?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国、民生)三民主义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放在首位,表明反满先贤们清醒地明白,中国没有光复,汉民族没有独立,谈何中华之崛起?种种历史事实表明,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场首先争取汉民族独立,继而以西方三权分立之民主政体为范本在中国建立近代民主社会的反满革命!孙中山的胸襟是要抛弃一己之私和畛域之见,谋求整个中国的新生,而不仅仅为某一集团或阶层谋利益!但在阶级史观主导下的当代历史教材中,关于孙中山先生等近代反满先贤们与洪门等会d势力广为互动的大量历史资料被一笔带过,且对贯穿洪门发展始末的秘密复国性质根本不提,有意将洪门末期的黑社会性质放大,千方百计抹杀洪门与“反清复明”宗旨的关系,目的就是要虚无化辛亥革命的汉民族独立革命的真正本质,将积极谋求整个中国独立和重生的辛亥革命强行绑架到阶级史观一手炮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贼船上!
37、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38、(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等谒祭明孝陵合影)
39、时间上的大漏洞,证明这就是个传说诸葛亮去世的时间是公元234年,大明朝建立是公元1368年,中间差了至少1134年,何来诸葛亮身后500年的刘伯温?
40、“八月十五杀鞑子”传说一经杜撰就广为流传,甚至有一年中秋节我亲耳听到过一位60多岁的老人说过“八月十五杀杂子”的话,这位老人除把“鞑”误音为“杂”外,原话和其他地区只字未差。算年龄,这位老人大概出生于民国末年,可见民国以前在汉人当中,反满复国是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的。革命d人充分利用了这一社会基础,孙中山革命d和洪门会d相互支持,进而取得复国革命的胜利。
41、一般说来,鞑虏,鞑子,鞑靼,指的是塔塔儿人,就是鞑靼人。他们是生活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后与蒙古民族融合,并随成吉思汗西征。
42、在古代的时候,我们民间就有祭拜月神的传统。中秋节来自古代流传下来的额“拜月节”,听说少女拜月,可以祈求嫦娥能保佑自己,面如皓月、貌美如花。
43、 蒙古人怕汉人造反,每十家汉人才有一把菜刀和剪子,汉人用的时候就到蒙古人家里去借,用完再还回去。蒙古人对汉人实行人口管制,不准汉人夜晚外出,白天外出也要向鞑子报告,怕汉人聚集谋反。蒙古人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督促汉人缴纳各种苛捐杂税。
44、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45、由于技术的限制,数千年以来各个文明中心之间的联系是非常有限的,彼此在相互隔绝的地方形成了个性迥异的文明体系。但是,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各文明中心彼此在较为孤立的环境中独立发展,并不是说个文明之间绝对没有联系。这种联系的产生除了各个文明中心之间非常零星的直接交往和冲突之外,绝大部分的联系都是通过游牧在其间的蛮族(游牧部落)间接发生的。
46、1271年,元朝建立。元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为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辽州(现左权县)所处的地方属于历史书上的“汉人”,元朝在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的同时,还设立了专门的理财机构,聚敛钱财,盘剥百姓。他们穷兵黩武,劳民伤财,致使民怨沸腾,汉人称其为“北国鞑子”。
47、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48、此故事结合刘伯温《烧饼歌》谶言满清灭亡的传说,以蒙古影射满清,配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汉民族独立运动的宣传,在满据末年至民国的反清排满浪潮中迅速传播,变为家传户诵的中秋民间传说。(“八月十五杀鞑子”传说引自网络)
49、大家都知道,文明的地域发展是不均衡的,在世界史上习惯把游牧民族称之为蛮族(我国史书统称北方蛮族为为胡人或鞑虏),大家听起来有些刺耳。但事实确实是——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利于文明成果的积累,他们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产方式对文明中心经常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在各个文明中心政权稳定的时候,游牧民族的进攻和侵略被击退,但当各个文明中心出现政治混乱之时,游牧部落总是挥舞着屠刀南下抢劫,造成赤地千里,文明倒退的景象。
50、其实,在宋代,人们也不把月饼叫“月饼”,文人喜欢称之为“金饼”,如与梅尧臣齐名的宋代文学家苏舜卿有诗句:“云头艳艳开金饼”、“金饼隔林月”。在宋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尚没有普及,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才变浓,但多称之为“月糕”。一直到明代,“月饼”才正式定名,中秋节吃月饼风俗也广为流行。如“明嘉靖《威县志》称,“中秋,置酒玩月,为月饼馈之。”明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会》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51、古代中国社会有:“南蛮北鞑”之说。这是中原汉人的俗称。从华夏历史中,北方与南方的少数民族多次入侵中原地区,汉族区域的人对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区域的人通称“鞑子”,最初称呼是专指鞑靼人,这个称呼其实指的也就是蒙古人和女真人(即满族人)。而汉族区域的人对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区域的人通称“蛮子”,其意大概是说这些区域的人没文化,野蛮不讲理。近代,中华56个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这些诬俗也被淡忘了,汉族也出现新观念,即逐渐认可南方少数民族的始祖蚩尢与黄帝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52、纵观史上各个时代,欲成大事者莫不借谶语和各种人为的”吉兆”来树立身份的正统、奠定自己的地位。比如陈胜起义时派人模仿狐狸叫出“大楚兴,陈胜王”。刘邦为自己编造了一个“斩白蛇”之典等等,无不都有自我炒作之嫌。
53、为了抵御胡患,自战国开始,中国人便修筑长城进行防御。自明代以来,瓦剌和鞑靼先后崛起,不断南侵,中国迫于压力,又大规模加固长城进行防御。
54、大家都知道,元朝是由蒙古人靠武力建起的,被汉人称为“鞑子”。蒙人视汉人为下等人种,向来随意摆布。有些汉人便主动反抗,跟踪独自出行的鞑子到某个僻静之地偷偷杀死。甚至采取了被动的反抗,就是生子不养。
55、2022年是挺特别的一年,中秋节和教师节撞一起了。当然这不要紧,中秋快到了,在各种购物软件上能看到各种月饼的身影。无论月饼的来历是怎样的,中秋与月饼已经在绑定了,中秋不吃月饼,就会觉得有些奇怪。499的月饼还上过新闻,不是因为贵,比这贵的月饼以前多的是,而是因为这个价格。据说对五百以上的月饼管控严了很多,所以高价月饼都改价499了,不过有的月饼虽然“只”售价4还要再付六百多的运费。
56、 为继续南下扩张,北方便成了鞑子兵的后方根据地。为巩固后方根据地,鞑子兵加强了对农村的统治。面对鞑子的强大,有的汉族官僚便投靠了鞑子兵,为他们统治汉人出谋划策。鞑子如虎添翼,北方的统治更加巩固,手段日臻完善,中原北方的老百姓如临万丈深渊,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57、有一些人煞有介事的说唐代有月饼,理由是唐僖宗中秋节赐新科进士红绫饼,认为红绫饼就是月饼。文献中记载唐僖宗正在兴庆湖泛舟游玩,听说在曲江池那个地方新科进士们正在举办闻喜宴,于是他问了一下新科进士们的人数,然后命令宦官给每个人赐了一枚红绫饼。有人认为这就是中秋节月饼的起源,这个说法实在太胡扯了。首先在这件事情中没有提到八月也只字未提中秋节,而且闻喜宴是新科进士们四大宴当中的一个,是在礼部放榜之后,新科进士们会举行这样的仪式,而礼部放榜一般是春季,和中秋节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其红绫饼也不是月饼,红绫饼长什么样现在也不能确认,里边带不带馅也很难说,怎么就能说它是月饼呢?
58、(文/李退山)当代历史教材惯于将辛亥革命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实在是用阶级史观的有色眼镜来看问题,严重背离历史事实!
59、我小的时候,月饼可是非常难以吃到的好东西,想吃到月饼,得有几个前提:首先家境要宽裕,能买得起月饼。其次得等到中秋之夜,父母或祖父母在院里摆好桌子,桌上放些祭品,长辈磕头祭祀之后,再把“月姥姥”或“天帝”吃剩下的月饼拿刀切开,视人数多少而分食。
60、刘伯温之死充满疑窦,史书上记载,他是吃了胡惟庸送来的药,感觉到肚子里有拳头大小的东西集聚。为这事,后来的御史中丞涂节举报胡惟庸下药毒杀了刘伯温。
61、鞑由明代蒙古鞑靼部转译,北游牧民族(蒙古)称呼词义扩展而来的,泛指北边少数民族。
62、后来,朱元璋冒死带人起义。可是毕竟元朝的家鞑子政策管得太死,义军人数太少。
63、家鞑子比自家的老祖宗还要尊贵,好东西得先尽着他吃他用,稍不顺心,不是打就是骂,整死你都无处伸冤。平时三朋四友在一起聚会,或者两个人在一处说悄悄话,弄不好就被鞑子诬为谋反,连命都没了。所以那时候,天一黑就吹灯,谁也不敢胡遛乱逛,免得祸从天降。
64、在我们内蒙古,蒙古族人口40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9%,以前我一直以为除了蒙族,回族,就是汉族,直到我认识了一个蒙古族朋友;(奇.额尔登达赖),我才知道了蒙古族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这4个少数自治民族及回,满,朝鲜等其他44个少数民族。我的朋友(奇·额尔登达赖)是一个知识存储量非常丰富的人。他告诉我,他从七岁就在汉人村里居住,虽然姓氏不同外,他们全族人几乎都已经汉化了。
65、于是大家弹冠相庆,而月饼里的青丝红线,也随之流传了下来。
66、在这种毫无法度的政策下,遇到这些毫无人性的鞑子,百姓们的生活暗无天日,纷纷揭竿起义,朱元璋就是这个时候参加义军的。
67、预言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时序上的混乱或者错乱。上文讲到,《推背图》金圣叹批点后的那一部分就失灵了。现在,还有很多以这部预言书来分析现实和未来的,但都不能解决谶纬图像、颂诗顺序与时间对隼问题,更不可能精确到人名,甚至连大势趋向都很难与历史事件对号入座。我的那部《推背图》得来很早,至少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情了,后来的版本有很多篡改的内容,但即便是篡改,也是驴唇不对马嘴。与诸葛亮预言刘伯温一样,时间概念很乱,所有的评析猜测都经不起推敲。
68、到了八月十五晚上时,所有的人同时行动,杀了家鞑子。义军的人数迅速增加,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69、但是他们想错了,即使是奶牛也会愤怒的。朱元璋就是那头愤怒的奶牛,他是最早举起反元大旗的一批人,因为他的家人大都是被腐败的元政府害死的。朱元璋也是深知天下苦元久矣,但是元军还是很强大,各地又没有统一的调令,起义也只是白白送死。正当朱元璋头疼之际,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给出了个主意:我们可以用月饼来传信啊!
70、 子时一到,有的鞑子兵醉到了,有的鞑子兵睡着了,有的还在嘻闹。各家因对鞑子都恨之入骨,一家人好商量,挤挤眼、碰碰胳臂肘,全都心领神会了。几个人对付一个人还不容易,用手掐脖子,用砖头砸脑袋,人人一条心,一齐动手,只听这里噢唠一声,那里哎哟一声,没用一顿饭食的工夫,平日张牙舞爪的鞑子兵,全都报销干净。
71、阶级理论作为一个后起的西方现代社会思潮,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发声过程。阶级理论是一种社会理论,任何一个社会理论的成立都离不开历史的印证和支持。自阶级理论出现后,为了论证它的正确性,在历史研究领域,各种史料均被选择性地引用,成为阶级理论的佐证材料!这种历史研究方法是非常荒谬的!社会及历史研究理论本来是为还原历史真实、指导历史进步服务的,现在倒反过来,把历史真实经过一番遴选,用其中某些可用的片面史料来佐证后起的理论,人为造成一种言之凿凿的印象!
72、在元未,天灾人祸连连,民不聊生,蒙古人对中原汉人的统治也更为严厉。为了奴化汉人,有的地方竟然规定,新娘的初夜权要献给主政当地的蒙古人(鞑子)。当时男人娶媳妇是不敢张扬的,不少男女是“偷婚”,以避免被鞑子知道。为防止汉人造反,还不准民间私藏铁器,十户人家才能有一把菜刀。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汉人的不满,民间反抗情绪强烈,各地都在酝酿起义,相约“杀鞑子”,推翻元政权。当时公开聚会是行不通的,为了传递统一行动的信号,保证隐秘,南方的朱元璋,即后来的明太祖,便选择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机会,将写有起义信号的纸条包在月饼里,通过这种传递方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势力。
73、周边国家与地区的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徙弟多了,人员也就复杂了。有一个心术不正的小人,名叫蓬蒙的也乘机混了进来。
74、子时一到,有的家鞑子醉倒了,有的家鞑子睡着了,有的还抽着大嘴在蛮笨。汉人对鞑子都恨之入骨,一家人好商量,挤挤眼、碰碰胳膊肘,全都心领神会了。几十个人杀一个还不容易?趁着夜黑,用木棍打,用农具砸,各家各户一齐动手,只听这里噢唠一声,那里哎哟一声,没一顿饭食的工夫,平日嚣张跋扈的家鞑子,全都报销干净了!
75、这些家鞑子,对老百姓极为凶恶,控制与极严。到了家里后,将这家人家里的所有铁器甚至于菜刀都控制在他的手里。老百姓要用时,要先到他那里去申请领取,用了后马上就要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