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金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数十年畅销不衰,名满天下,成为现代文学史上动人心魄的不朽经典。
2、那时,我不仅狂热地读巴金的书,还买巴金的书。虽然家境清寒,并无余钱可供我买书。我就把每天买早点的钱节省下来,日长天久,铢积寸累,陆续买得一些自己喜爱的书。《灭亡》《激流三部曲》《爱情的三部曲》《火三部曲》《巴金短篇集》⋯⋯等等,我都曾拥有;巴金翻译的屠格涅夫的书我也都有,散失了一些就又设法补买,有的旧版本至今仍还保存着。
3、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4、12年前的今天,巴金先生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5、巴金笔下的女性通常有着照亮世界的、灵魂的美,从中可见男作家对于女性的美好想象,在对女性人物的塑造上与曹禺类似,但与侧重于描写女性性感的茅盾截然不同。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家》在结尾处写到了水,蕴含着巴金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就像他在后记里说的一样:我始终记得青春是美丽的东西,始终是我汩汩的泉源。虽然我们不见得始终保持青春,但青春始终是美丽的。
7、文学最大的意义、最大的价值在哪里?在于它的复杂性。《家》最大的意义在于它以觉新为代表,给我们展示了生活的复杂、人性的复杂以及文学的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家》是一个经典。(巴金的作品家)。
8、隐含作者在刻画梅的形象时,采用了第三人称旁观视角与第一人称抒情视角相交织的方式,通过主观书写来表达、强调感情,体现出了隐含作者对于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隐含作者对于觉新的叙述态度中既有理解又有批判,但是对梅表姐未曾表现出一点点的批判,有的仅仅是惋惜。
9、ISBN :978-7-80768-069-7
10、2021年4月18日是文学巨匠巴金先生的长篇小说《家》首次公开发表90周年纪念日。双眼井社区“再思庐”巴金书屋迎来了一群巴金文化爱好者,双眼井小学10名学生代表:罗宇鹏、肖佳琪、田瑶、严磊鸣、李怡朵、阙梓琪、沈鑫逸、彭嘉衡、徐思睿、魏诗倩,参与了“根植‘家’文化·传递真善美——纪念巴金长篇小说《家》首次公开发表90周年作品研讨会。
11、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巴金散文集代表作海上的日出
12、巴金于1931年发表了小说《家》,他自述:这本书是一部写实的小说,书中那些人物都是他爱过或者恨过的,书中有些场面还是他亲眼见过、亲身经历过的。写《家》就像在挖开回忆的坟墓。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常常被迫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得到悲惨的结局。所以巴金认为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仿佛在同这些年轻人一起受苦,一起在魔爪下面挣扎。
13、《家》中描写了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其中高觉慧与婢女鸣凤构成了第一个悲剧事件;高觉新与钱梅芬及瑞珏构成了另两个悲剧事件。她们的不幸都与高老太爷直接间接地相联系着。
14、正因为巴金作品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中有深远影响,在四九年后文艺界领导人不断对巴金旧作提出批评,强调要清除其消极影响,告诫青年多读工农兵文艺,不读或少读巴金、冰心的作品。到了一九五八年,上面号召插红旗、拔白旗,大批老知识分子就被当作资产阶级“白旗”,遭到批判和冲击,成了迫害的对象。文化打手姚文元最会揣摩上面旨意,率先发动了对巴金的大批判,先后发表了好几篇长文,声称:《灭亡》《家》中宣扬“阴暗的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它起着思想上的腐蚀、破坏作用”,有些青年读了他的书,“严重的发展到反d。这点在去年鸣放中,是暴露得很清楚的”。姚文元还说,觉慧出走以后,有可能“变成一个反动的极端个人主义者⋯⋯”因此批判肃清巴金思想,是“青年们共产主义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方面⋯⋯”⑴从而煽动起许多高校学生、报刊对巴金围攻,制造了种种可怕的罪名;甚至说巴金的作品引导青年堕落,仇恨、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等等,把青年成了“右派”的根由也挖到巴金身上。这些可以置巴金于死地的政治罪状,用心是非常险恶叵测的。
15、母亲对于子女的行为是不理解的,但又是充满了爱心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旧式人物,但同时又愿意理解新生事物。在对于长辈的描写中,隐含作者的笔下充满了温情。
16、从这些出版社的书的命名和内容上可以发现,许多出版社都试图打擦边球,比如出选编、出名家解读。张洪波谈道:“关于选编的权力,出版界或者律师事务界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应该达到一个确定的比例。但是从我们做实务角度来讲,这个比例不好确定,因为这个比例一来受行业管理的影响,其次要看你被别人选编的内容是不是对你整本书构成了冲击,比如你选编可能有名家后人的授权,量上可能没有达到我们想象的70%、80%,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书也在销售,比如我发的订单10万,由于你这个书50%的内容跟我的雷同,是不是我的订单一下子缩小了很多?这个需要去调查取证。我们当前和日后跟作家签署图书版权合同当中,关于文集、选编本,尤其选编本的界限,需要稍微明确一点,有益于我们去主张权力。”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现两个版本,这里面声明说:本套书在编审过程中有一部分作者未能取得联系,在此深表歉意,敬请作者见到此类声明后尽快与我们联系。“出版社自行在书上发表的版权声明是否有法律效力?按照《著作权法》或者《侵权法》,你侵犯著作权就是主观故意加实质性相似,不是你发个声明就可以推卸责任的。”张洪波说。张洪波也谈道:“从去年开始,由于新课标的出现,大量的文化公司和出版社策划这类名家名作,有的是汇编,有的是选编,我们严格控制一条,一旦涉及到名家整本的,一定要去找到作品的版权方,如果拿不到出版社专有授权,百分之百侵权。”
17、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绝对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18、文学译著《薇娜》《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骷髅的跳舞》《丹东之死》《草原故事》《秋天里的春天》《过客之花》《门槛》《叛逆者之歇》《夜未央》《迟开的蔷薇》《父与子》《处女地》《快乐王子》《笑》《六人》《红花》《癞蛤蟆与玫瑰花》《木木》巴金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19、在瑞珏之死的过程中,作者有着对于青春生命的惋惜,但在觉新的心理活动中,觉新认为过错是送瑞珏去城外的人导致的,“我”是受害者而非合作者,文本中缺乏对于平庸之恶的反思,因此觉新轻易的逃脱了对自身的审视。作者通过简单的代际划分的方式,将觉新归为无辜者,因此觉新是被剥夺的,觉新需要反抗而非承担责任。
20、故事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高家,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高老太爷直接管着他们。
21、我从这些图书中,接触到了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和道理:历史、地理、社会、人生⋯⋯我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广阔、陌生、新奇的世界。我开始懂得了人生的忧患和苦难,人间的是非、善恶和悲欢。比起我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经历的清贫困苦的生活要更丰富,更可歌可泣。它使我欢乐,振奋,也使我流泪,感伤,也因此开始编织各种色彩斑驳的梦幻。在那样熏陶感染中,铸造我自己的性格和灵魂,升华我自己的情感和襟怀。这些书中所蕴涵的向往自由、民主,崇尚爱和人道精神,张扬个性解放,反抗专制黑暗压迫⋯⋯的思想力量实在太大了,长久地深深烙刻渗透在我的思想、情感、血脉之中,决定了我后来一生的命运。
22、《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是他的长篇系列小说《激流三部曲》中最成功的一部,也是现代文学中描写封建大家族兴衰史的优秀长篇小说。
23、短篇小说集《复仇集》、《光明集》、》、《沉默集》、《神·鬼·人》、《电椅集》、《将军集》、《沦落集》、《小人小事》、《发的故事》、《长生塔》等;
24、上期美尔带大家认识了巴金,了解了巴金先生的生平。本期我们将前往慧园,走进巴金的家;通过排演话剧《家》,来深入解读巴金先生的文学作品,学习巴金先生在苦难中创作的勇敢、坚毅的精神。
25、散文集:《海行》《旅途随笔》《巴金自传》《点摘》《生之忏愧》《忆》《短简》《控诉》《梦与醉》《旅途通讯》《感想》《黑土》《无题》《废园外》《旅途杂记》《怀念》《静夜的悲剧》《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华沙城的节日》《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大欢乐的日子》《谈契诃夫》《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友谊集》《赞歌集》《倾吐不尽的感情》《贤良桥畔》《大寨行》《爝火集》《创作回忆录》《序跋集》《怀念集》《家书———巴金萧珊书信集》《再思录》《随想录》
26、觉慧的行动中有着一种五四文化逻辑,即一切罪恶在家长,是旧的一切造成了女性的死亡,只要抛弃旧家、开始变革就能获得新生。离开家就好了——这是巴金的乌托邦,也是五四的乌托邦。
27、《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作品,包括《家》《春》《秋》三部作品。该小说主要是描写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及分化,描绘了封建社会衰退。它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
28、13:30-14:00 在百花潭公园慧园集合;
29、《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寒夜》、《第四病室》、《死去的太阳》等;
30、《家》,是作者的代表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品描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及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比五四以后许多同类题材作品思想上显得深刻。
31、四月,是“巴金读书活动月”。日前,成都市双眼井小学与双眼井社区共同承办了“四月巴金读书活动”,双眼井小学组织学生以巴金作品、巴金精神为主题,以摘抄巴金作品、绘画、剪贴、读后感、书法、手抄小报等多种形式呈现,共收到了优质作品100余份,在活动现场进行了展示。
32、我最早读课外书,是在小学三年级。第一本启蒙读物是《三国演义》。有一次,我在外祖母家度假。那个地方没有别的同龄小伙伴一起玩耍。外祖母看见我一副落寞的样子,忽然想起,说:“你到阁楼上去看看,那里有你舅舅的书,看看有没有你爱看的书!”外祖母没有进过学校,不知道那是一些什么书,但她晓得那是可以让我消磨时光,相当于玩耍一样的。我在那里很容易就找到一套《三国演义》,崭新的,装订成四册,刚拿上手,就被吸引住了。虽然是半文半白,我半懂不懂、囫囵吞枣,却也兴趣盎然地把它读完了。后来几乎每年暑假,只要没有别的书可看,没有别的玩耍,我就会把它重读一遍。可以说是它领我走进了文学殿堂,看到了另一个丰富新奇的世界。从此我看演义小说,看武侠小说。稍长大后,不满足了,开始读新文学作品:巴金、老舍、曹禺、茅盾⋯⋯然后是鲁迅,外国文学名著。范围渐渐广了,书也渐渐读的多了。
33、在觉民、觉慧的感受中,家内充满了女人们的斗争,而家外的社会上则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朝气。祖父包办觉民的婚事,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钱太太的忏悔产生了反思的意义。觉慧对于五爸的评价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强调对于尊严的维护,隐含作者将克定描写为封建家长制压迫下胆小虚伪的父辈,是五四青年典型的代际评判模式,强调了代际的区别。这其实是一种简单的五四话语逻辑,即将过错归于他人,我们由此而获得新生,这是巴金赋予自己勇气的方式,与鲁迅不同,鲁迅通常是通过追问自己来反思自己,而以巴金为代表的另一类则以代际划分的方式来给予自己力量,使自己获得新生。
34、《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
35、祖父为了觉慧的安全,不许觉慧出去,但觉慧未体会到祖父的爱,在这里家长权威与社会权威之间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关系。觉慧也是有妥协性的,觉慧的没心没肺是可贵的,但同样也是没有深刻思考的。隐含作者超越了一切身份的限制,没有等级观念,具有现代平等人道精神,在这一点上曹禺产生了共鸣。作者更加贴近觉慧的态度,批判了祖父的权威。
36、⑴ 分别见于《中国青年》1958-《读书》1959-
37、《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38、巴金先生去世后,人文社与巴金先生的家属依旧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彼此间继续着深刻的默契与信任。
39、在我的童年时代,有一件小事曾经深印在我脑中,久久不能忘却:有一个时期,我常常看到大姊倚门坐在小板凳上,聚精会神地埋头看书。有时,整整一个下午,动也不动地在那里读啊读啊,天色渐渐昏暗了,母亲已经好几次呼唤我们吃晚饭,但是大姊仍然端坐不动,却还发出了唏嘘的悲泣声。原来她在读巴金的《家》。她为书中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流下了同情的热泪。我当时很诧异,这是一本什么书,何以有这么大的魔力?但这个谜,是在我长大以后才渐渐解开的。
40、抢票参与方式:发送“活动”2字,进入“动感观影团”火速报名!
41、日期最给力:《家》提前5天点映,6月10日,周日10:30!
42、ISBN :978-7-80768-069-7
43、《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44、觉新与梅小姐的凄苦、觉民与琴的遗憾以及觉慧与鸣凤的悲凉,封建大家族下,这几个年轻人寻觅自由与爱情的坎坷曾经是多少人魂牵梦绕的惊触,同时又启发了多少人对自由恋爱的美好憧憬。
45、当然,随着自己心智的成熟,我的读书范围更广了。但是,巴金的书,的确是我读新文学书的起点,也一直是我喜爱的。
46、1938年3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主要情节是,高克明要把女儿淑英嫁给轻浮浪荡的陈公子,周伯涛要把女儿蕙嫁给品行恶劣的郑某。
47、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五四”运动期间,开始大量阅读《新青年》等书刊,逐步接受反帝反封建、科学民主等进步思想。
48、周如水此时接到父亲来信,说其母病想见他,并要求他回去当官,软弱的周如水拒绝了张若兰的爱情,但也没有勇气回家。
49、觉慧是一个冲动,对社会充满激情的年青人。他具有人人平等的思想,充满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他敢于怒斥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反对把瑞珏搬到城外分娩。他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最后,通过“孔教会”的事,鸣凤的死,他看到了这个家族的丑恶与不堪,因此决定离家出走。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子投河自尽,他的痛苦可想而知,也正是因为这些事,才增强了他追求自由与平等的信念,朝着自己所想的方向走出。
50、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因此和孔教会会长冯乐山成了死对头,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老太爷又为觉民聘定了冯乐山的侄孙女,但觉民与琴久已相爱,在觉慧的鼓励下,觉民离家躲避。
51、文学译著《薇娜》《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骷髅的跳舞》《丹东之死》《草原故事》《秋天里的春天》《过客之花》《门槛》《叛逆者之歇》《夜未央》《迟开的蔷薇》《父与子》《处女地》《快乐王子》《笑》《六人》《红花》《癞蛤蟆与玫瑰花》《木木》巴金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52、《家》再次和读者见面,也许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封建社会的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