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牧歌在已知的事物中间循环移动,它的单调是一种幸福。但牧歌的局限性是仅限于伊甸园或乡村这种小环境,一旦要将牧歌扩展到较大的环境,那牧歌就不复存在,只剩城市里每天挤公交上班排队吃午饭下班累得要死的可怕重复,或是一次次夫妻争吵与上司的责骂。 而永恒轮回也未必就是坏的事情,从作者的角度看,历史的一次次重演可以使我们正视历史,并客观评价它究竟有什么意义,而不是加以美化或诋毁。通过永恒轮回对我们的启示,我们可能会学会认识人的脆弱性和人生真正的价值。
2、从Einmal ist keynmal的角度看,“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不能承受地轻,轻若鸿毛,轻若飞扬的尘埃,轻若明日即将消失的东西”。一切事情的发生都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如历史的峰回路转,人生的啼笑皆非,偶一差错事情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敦刻尔克战役失败,今天我们也许被军国主义恐怖统治;鸦片战争胜利,也许到后来我国难以废除君主制度;17岁时在雨里向你回眸的女生成为了你的妻子,40岁时一次上班迟到使你遭遇了车祸。一连串的偶然成就了我们的生命之轻,我们现在所处的局面只是万千可能性之如果这样还要认为“Es muss sein”,认为我们的时代有某些天经地义不可撼动的准则,从作者的眼光来说是有些自欺欺人的。
3、The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
4、嫂子不时将母亲生活的照片发群里,但母亲仍然是全身浮肿。
5、如何理解Es muss sein和Einmal ist keynmal?
6、“为了不出错我要问一句。这是您自己的意愿吗?”这是男人的问题。 “是的。当然是,这是我自己的意愿。”这是特蕾莎第一次的回答。 “不!这不是我的意愿。”这是特蕾莎即将被枪击中之时,改口反悔的回答。我们前面说过,这一段情节描写具有明显的性暗示,特蕾莎也曾想在被陌生人侵犯之前说出同样的话:“不!这不是我的意愿。”山上的一切景物,包括行刑者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温柔。而第四章第十九节中,特蕾莎出轨后独自呆着,这时她渴望“他用一种温柔而认真的声音跟她说话”,她就会紧紧抱住他,她会陷入爱情。显然,用梦境来解释彼得山前后的这一部分情节合适得多:梦境中的行刑者是性侵犯者,他被特蕾莎关于温柔的渴望给美化了。我们将两人的对话稍加改动,结论就跃然而出。
7、这样的直接明了,依然不妨碍我们读这本小说的艰难。但很长时间里,我们的生活都别想再摆脱它。这里没有白昼黑夜,就是天空嵌着的半弯淡月,仿佛是等待故去的人回来的那盏不能熄灭的灯。那些看不懂的,其实都是长在我们身上的,终其一生很难自我认清并自我和解的部分。
8、这样一种灵与肉的探讨始终建立在精神上层,所以才会将人物放置在聪明潇洒的医生、不经世事的文艺女青年、自由不羁的艺术家、大学教授,处于这样知识水平或是人生际遇较高的人物,才能进行一种所谓的自我的探讨和追求,突破生活琐碎的表层去关心周围的政治、动乱,不断寻求自己的另一半和存在在世界上的位置。
9、“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活过一样。”这是男主角托马斯的人生信条。对于自己的人生,他既贪婪,想尝试各种可能性,又害怕,不想承担后果。
10、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魇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象。此时捷克政治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于是决定去那里生活。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但是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后来他们死于一场车祸。
11、CHEER!/铸铜化学着色/2013年/42x45x55cm
12、这样的爱在六七十年代的世界里无疑是一种超前的表达,萨宾娜是自由的化身,隐隐透露着一股中性的力量。她喜欢外祖父留给她的一顶黑色圆礼帽,喜欢和托马斯在一面大镜子前做爱,房间里各处都有颜料蹭上去的痕迹,她用极其鲜明残破的画作打破世界的媚俗,在一片自己隔开的世界里自由的呼吸。
13、之后,他又娶了王后伊俄卡斯达为妻,并成为底比斯国王。但他万万没能料到,被他杀死在山中的那个君王正是他的父亲,而现在与他同床共枕的就是他的母亲。最终他用针戳瞎双眼,离开底比斯,终身不见光明。本该是关于征服的故事,变成了谋杀和乱伦,俄狄浦斯选择了自我惩罚。
14、哈/不锈钢抛光/2011年/67X71X91cm
15、在小说中,弗兰茨是最明显的媚俗的代表。在萨宾娜离开他之前,他一直像个未长大的大孩子,随着自己的感性驱使,而不做理性的思考。而萨宾娜离开他之后,他便把她当做一种女神的代表,那想象中萨宾娜的眼光作为生活中的动力。此时,他似乎长大了,男子汉了,做出了“真正”的决定了,但仍然是一个强壮的大男孩,走在媚俗的前线。
16、第二个女人是萨比娜,她比托马斯还要“轻”。萨比娜也有许多情人,对她来说,每个情人都不过是过客,当然也包括托马斯。
17、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
18、 她的一生极富戏剧性。她从出生开始就背负着一种无法逃脱的罪恶感,这种罪恶感引导着她不断地追寻肉体与灵魂上的统一。但不幸的是,她始终无法摆脱她灵魂深处的软弱,这也最终导致了她的生命走向她所认为的可以救赎罪孽的尽头。她无法接受托马斯的滥情(尤其是对萨比娜的),但也战胜不了灵魂的软弱,她始终在挣扎,始终拥抱不了这个世界。特蕾莎的爱情在灵与肉不可调和的两重性之间挣扎,构成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最沉重的爱情。特蕾莎这个人物在我看来是非常痛苦的,她的一生都在追求自我,却在现实和虚妄之间踌躇徘徊。这其实也影射了生活中的大部分人的样子:在面对命运时妄图打破规则、却又苦于现实而苦苦挣扎。
19、我们常常听到人们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责任、世俗、规矩等负担,总是感叹生命中有太多不能承受之重,因此都想快快卸掉重担轻装前行。
20、青年头像NO.1/玻璃钢喷漆/2009年/43X36X56cm
21、它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情感性爱小说,而是一部引人思考的哲理小说,书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对生命及悲欢离合的展现。
22、什么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我们经常看到,一位少女失恋后,痛哭流涕声称自己卑微,事实上她并不认为自己真的卑微,而是与情郎地位平等,理应获得爱情的。因为她绝对认同生命,认为生命是美好且有价值的,获得一份爱情是天经地义的,情郎的做法冲击了她对生命的绝对认同,她才转而愤愤地称自己卑微。事实上呢,没有谁规定生命中非有爱情不可,自由恋爱在中国一共才几十年历史啊。这种自由恋爱的价值标准并非出自她本人的思考,而是社会解放、周围同学以及偶像剧集带给她的,这种对获得爱情的绝对认同也是一种媚俗。
23、“萨宾娜内心对共产主义的最初反叛不是伦理性的,而是美学性的。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城堡被改造成马厩),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换句话说,也就是媚俗。”
2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本哲学小说,更确切说是一本存在主义哲学小说,而非一些人认为的小资情调,更不是言情小说。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25、当作者在轻与重、灵与肉之间的权重进行徘徊的时候,我更相信他在最开始说的:“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只有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活的多面,才会找到存在的感觉,而这种深刻需要身负巨石,俯身贴近地面而行。
26、因为最至上的爱情,是一种化学、物理甚至反人类作用的情感,正如诺兰的《星际穿越》曾说,爱是永恒不变的力量,能够超越所有维度,当我归来,你已垂暮,我一次呼吸,划过了你一辈子的岁月。
27、她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她对爱情专注,对丈夫宽容,对事业认真,对母亲忍受,对善恶分明,她始终恪守着人生的戒尺!认为“灵与肉”不能分割,而这些正是她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28、那些一直想用力赶走的人,等有一天突然不用力的时候,他们却悄悄走了。
29、这里讲了一段捆绑一生,纠结到死才互相放过的爱情,当然没有赢家;这里讲了一对情人互相追逐逃避,又始终无法忘却的性友情,当然没能相守;这里讲了一段漫长的婚姻,从开始就是错误虚伪,又用不堪的谎言维系到一个人走进坟墓的讽刺,当然没有爱情。
30、正如张爱玲也这样说,历史挟裹着人往前走,半点不由人。
31、昆德拉的父亲,一名钢琴家,使得他从小就受到音乐熏陶,这对他的写作的技巧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他的眼中,写作就是谱写一首曲子,很多的技巧,他都拿音乐的理论用来指导和描述。例如他说:
32、“顺应正是坚持,固守等于失去。所以,既不要抱残守缺,也不要盲目跟随;既要大胆尝试,也要经常反观本心是一种基本态度,我因此要求自己,在寻找‘外化’形式的同时仍应该呈现出某种坚实和本真,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谢远清说。
33、在游泳池的噩梦中,特蕾莎光着身子走在一群赤身裸体的女人中间,这对她来说是极为恐怖的。特蕾莎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有一种报复命运的变态倾向,她经常对特蕾莎说:你的身体和其他人的一个样;你没有权利觉得羞耻。母亲不停恶意取笑她的羞耻心,让特蕾莎感到屈辱;她要让女儿为她本人失去的生活付出代价。一群裸体的女人没有灵魂,团结一致,手舞足蹈,且歌且唱,正是母亲想把特蕾莎带往的境地。在棺材的噩梦中,特蕾莎混在一大堆女性尸体中间,尽管她坚称自己还活着,尸体们嘲笑不已,说她和她们一样是死人。
34、公正地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并非一部装逼小说,它力图要表达的东西非常清晰。昆德拉的拿手好戏是抛出命题而不是讲故事。以小说的形式讨论命题是本书的核心,在笔者看来,这些命题算不上高深莫测,但极具讨论意义。鉴于此,笔者尽量整理出书里较有意思的命题以抛砖引玉。
35、昆德拉的大部分小说都离不开一个神秘的数字——“七”,许多小说都是七个章节,例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便是的。他说这是被一种深沉的潜意识的,难以理解的需要,一种我逃脱不了的形式上的典型,驱使着。我所有的小说都是基于数字七结构的变种。
36、读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看这本书一定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37、托马斯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他是一名医生,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在性道德上极度开放,广为结交各色性伴侣。托马斯的轻是不限于世俗道德和传统价值观,他放弃了抚养儿子的权利,在与情人的交欢中追寻每个人身上百万分之一的独特性。但他并不是轻浮人士,他有着自身坚守的道德观,绝不收回自己的“反动”文章向苏共当局妥协,而在特蕾莎身边也算是一位负责的丈夫。托马斯对特蕾莎的爱是无可置疑的。
38、她出院后,哪儿都不去,一个人坚持住在老家,还在房前屋后种菜,自己吃不完就送人。
39、第一个女人是特蕾莎,她是托马斯生命中的“重”。她让托马斯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再次将他拖入婚姻。为了维系这样的生活,特蕾莎有爱、忠贞、忍耐,这样沉甸甸的词语,死死地抓住托马斯。
40、重、轻、灵、肉、伟大的进军、狗屎、媚俗、热情、眩晕、力量和软弱。
41、“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这是重;但“这种重负在这个轮回不存在的世界里,没有意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这是轻。因为我们无法比较,不能后退,没有如果,一个猛子扎进生活以后,只有死亡能最终解脱。
42、根据医学规律,人在不吃饭不饮水七天后会死亡。因我母亲身体素质好,在她绝食后第十六天早上七时才离世。
43、请发邮件至:zhijianshudian@qq.com
44、“率性而活,率性而行”,这是周敦颐提出的成圣之方。如果没有欲望,内心便如同一面镜子,照亮内心的清明,反照眼前的局面。
45、这期间我们在群里讨论的都是母亲的病情和照顾问题,因为我们都接受母亲的爱太多,是时候回报她了。
46、轻和重的概念是本书的核心。昆德拉认为人生中存在形形色色的“轻”,只有一次的生命本身就是轻。德国谚语说:“一次等于零”。这样的轻让人无法承受。
47、作者简介:米兰·昆德拉,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一九七五年起,在法国定居。
48、爱情是什么?玛格丽特·杜拉斯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49、最后,昆德拉说明“人不是自己的主人”,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50、本书的第一章第二节里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四个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这一问题,他们是或轻或重的选择者。
51、弗兰茨是一个生命之重人物。他是大学教授,在萨比娜看来,他聪明,懂她的画。他善良、正直、英俊。弗兰茨有着安稳的生活和自己的小家庭,他生命中最激烈的一次冲突就是被一位哲学家写信嘲讽;但弗兰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想要追寻历史伟大进军的脚步,追求轰轰烈烈的冒险人生,结识萨比娜使他得以背叛自己原来的生活。弗兰茨的重是对历史的崇尚,对内心政治理想的固守,最终他在一次去柬埔寨的游行途中,被当地的恶人杀死。
52、特蕾莎多年后终于明白,她的软弱是以退为进,利用托马斯的同情和怜悯,她得到了一份异化的爱的变种。她假装闭上眼就可以看不见托马斯外面的众多情人,她用持久的耐力将一个风流的男人最终驯化成一只兔子。
53、大家轮流劝母亲去住院,她执意不肯,并说,等大儿子春节一回家就不吃不喝。
54、昆德拉在第二章第一节中写,托马斯产生于Einmal ist keynmal这句话。Einmal ist keynmal代表的偶然性与Es muss sein的必然性恰好形成对立。
55、他的最知名的作品是《好兵帅克》,一部关于一战时一个士兵闹剧般的遭遇,以及讽刺当时愚蠢僵化当局的讽刺小说,这部小说在哈谢克生前并未完成,但目前为止已经被翻译成了六十种语言。在这当中帅克这个角色第一次出现了。但直到战后,在他的名著中帅克才成为了一个非常天真,并且把战争当作一场酒馆里的争执来对待的快活的傻瓜。
56、“这是一种善意的嘲讽。这个时代是膨胀的。这个时代就是我,我就是这个时代。按佛教的说法,世界在我心中,我们需要澄清的是自己。一个浮躁的时代,我想郑重其事地把它端起来。”
57、情节剪切有不同:电影《布拉格之恋》中有的情节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都有,而小说中有的某些情节电影却被剪切去掉了。
58、苏联对捷克占领对四个人的命运均造成了影响:托马斯因为发表讽刺文章沦为清洁工、特蕾莎因为拍摄街头的苏联坦克丢掉了工作、萨比娜因逃离故乡遇到了欧洲学者弗兰茨。而弗兰茨则参加了人道主义救援(书里称之为伟大的进军),小狗卡列宁得了病,故事的结尾他们都死了,昆德拉对故意此轻描淡写,就像他们的生命从未存在过一样。
59、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深挖它文字背后的深意,你就会发现这本书几乎每个人物、每个情节,乃至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都是隐喻。而整部小说就是隐喻套着隐喻创作完成的。
60、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61、其实我第一遍读这本书时,对这本书所依托的价值输出感到震动,然后再被作者绮丽的梦境和美妙犀利的譬喻所折服,一直以为作者是一位女性,在我的理解中,只有女性作家的手笔才能这么细腻和丝丝入扣,才会专注于语言上的优美缠绵,将漂浮的幻想裹挟在笔下。但是仔细想,这本书其实是完全出自于一种男性的想象,无论三方怎样的来往,始终只有托马斯进行了一种身份的流动,托马斯为了特蕾莎而回到家乡,回归田园,其他两个女主公始终在一种缺乏想像和发展空间的叙事下活动。特蕾莎一直想要一种贴近生活的爱情,最后也在和托马斯的妥协下获得了满足,即使是曾经试图理解托马斯的关于爱情轻的观念,也在做出牺牲之前逃离了他。而托马斯确是经历了一场轻到重的转换,作者关于轻和重、灵与肉的探讨完全体验和寄托在他的故事情境中。
62、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曾经是托马斯的情妇之也是特丽莎妒忌的对象。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
63、背叛,在萨宾娜眼里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妙。背叛,当然是她以进为退的最好盾牌。因为我怕你离开我,我就先一步背弃你。“背叛,就是脱离自己原来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位,投向未知。而萨宾娜觉得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
64、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