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4、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5、很悲哀的是,孔子在政治领域一直受到挫败,所以,他最后只做了一个伟大的教师。但是正是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教师,也开出了中国知识分子另外的一面,就是当他在政治上理想不能够实现的时候,他常常要用文化理念来对抗政冶权威,这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以“道统”对抗“政统”。
6、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7、可见子路志在“义气”二字,愿意与朋友祸福与共,但求问心无愧。足见其心地单纯且光明磊落。
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1、山水造神化圣,天地钟灵毓秀。尼山的秋月朗照中华大地,华披四表,光亮千年,依然皎洁如初,鲜亮如洗。泗水的波光粼粼漾漾,不舍昼夜,泽润万物,依然微澜不惊,碎浪无言。因为这里诞生了孔子,尼山泗水便成了神山圣水。月光与波光之间,浩渺苍穹与古老大地之间,构成一个深邃而透彻、明亮且坦荡、静谧但永恒的空间,空明澄碧,玄机深奥,只有月华如瀑,洗尽红尘。
12、天下大乱,乱的是思想;礼崩乐坏,坏的是秩序。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为文化激荡铺垫了产床,历史变革为思想解放提供了机遇。仕人阶层从贵族宗法压制下走向精神自由,从宫廷学府的束缚中走向民间底层,引发了文化思想的潮涌与私学集团的兴起。肇始于春秋末年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先秦时期第一次思想大爆炸、文化大解放、学术大自由,王公贵族招士纳贤,学馆宫庠林立,诸子各竖其帜,政客仕子各立门户,门客贤人各显其能,各种政治学说、学术流派、思想主张竞相登场,著书立说纷繁,诘难争辩风行,这种空前盛况一直持续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成果,是形成了以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等为代表的思想家群体和思潮流派,构建了中国文化史最初的文论框架,建立了中国思想史最早的学术体系。
13、“听说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你那个‘人’字里,包不包括像我这种名声不好的女人呢?”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15、现多为愚蠢之意,但原意却是装傻充愣的意思。
16、翻译: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1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8、 慎于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言寡尤、行寡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9、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
21、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10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4、孔子思想的基础是民本,民本思想的底色是人性,人性观念的张扬是对上古神本思想、鬼神文化的反叛。“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的君民观,既是孔子对上古传说中“抚万民、度四方”等人道意识的挑灯拨捻、凿壁借光和拨云见日,对三皇五帝、贤王明君们人本意识的提炼、梳理和厘清,对夏商周民本意识滥觞的引流、扩源和澄清,开掘了“君轻民贵”思想体系的源流,也是对奴隶社会以来君本思想的反思与批判,代表了那个时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孔子躬耕《诗》《书》,皓首《礼》《乐》,从“重民”“安民”“富民”“教民”“为民”“爱民”出发,整理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呼吁制定宽政于民、德政于民、仁政于民、藏富于民、施教于民的政策,对后世民本思想的形成与承继,发挥了奠基性作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6、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很多不愿赡养老人的不孝子女会说出这种话来,也有人用这种话去形容一些精明奸诈的老人。那么,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呢?
27、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2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3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31、孔子与三桓打的第一仗,是漆思弓的自由,更是陪葬制度废止问题的答案。孔子选择的方法是类比:冬季大典前一只献祭的雄雉啄光了尾巴,众大夫认同这是天意,应当放生雄雉以归山林。季孙斯既然赞同放生雄雉,那会不会同意赦免漆思弓呢?三桓的口气很硬,但孔子志在必得,并且凭借我们在典籍里难以读到的机智与幽默赢得了这场战争。
32、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33、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孔子语录
3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35、一个人心术要正,行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7、大家可能都记得一句话,就是孔子说的“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事儿就来自孔子所在的鲁国。因为鲁国国君的地位越来越弱,而家臣居然强势了起来。季氏这个家族,居然在家里用八八六十四个人跳舞,也就是“八佾”,他的家庙里奏音乐,居然奏的是《雍》,《雍》是“天子穆穆”,是只有天子才能用的舞蹈和音乐,他居然在家里用。所以,按照孔子的说法,那个时代已经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了。
3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4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41、翻译: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4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3、(25)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4、那么,靠什么来保证每个人都有仁爱之心呢?孔子一直追溯到人的自然感情。你不是一个人吗,你肯定有父母,既然有父母,你天生的就有孝敬之心,这是来自自然的和血缘的感情,他认为这就是基础。所以,孔子说,仁爱之心的来源就是孝心。
4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46、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4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名句
48、商务合作邮箱:553313280@qq.com
49、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51、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2、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53、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