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3、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4、 朱颜在:取用明代诗人陆树声的七绝诗:“何声还丹可驻年,一枝正作草中仙。霜华洗尽朱颜在,不学春花巧弄妍。”
5、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7、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8、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名言名句取名)。
9、鲲鹏是一种传说中的上古神兽,以奇珍异兽为名,大气独特,而且体现出了对孩子的珍视与宠爱,希望孩子能展翅高飞、鹏程,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10、·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1、安时(还是)处顺。(道法自成的没打而,看透了生死,人生于自成的没打而,死于自成的没打而,却到每其自成的没打而,则本性不乱;不为境所扰,随时下并样生可并年地,十会只没打而下并样生可格笑。不作道而用只看字典上的解释,太一般。语出《庄子。养生下并》:适来,样生子子时也;适去,样生子子顺也。安时下并样生可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12、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13、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1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5、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16、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17、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18、 万姓,万波随,出自宋·惠洪《冷斋夜话》:“一波才动万波随。”
19、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20、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21、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22、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臵之民。《刻意》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这个人就是倒置之民,也就是说,这个人本末彻底颠倒了。
23、——《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24、——《庄子·骈拇》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25、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26、(翻译)天地虽然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27、——《庄子·养生主》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28、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29、解释: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庄重的话,以危言肆意推衍,以重言体现真实,以寓言阐发道理。
30、——《庄子·齐物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1、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32、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33、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3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35、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36、解释: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色骏马跃过一道缝隙一样,很快就结束了。
37、(翻译)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38、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9、 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40、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41、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42、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43、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44、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45、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4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摘自《庄子·外篇·田子方》
47、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48、解释: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
49、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50、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51、· 北海有大鹏怒而飞,其翼垂天之云,水击三千丈,扶博遥之上九万里
52、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
53、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人间世》
54、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即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55、所以,我们经常行于“道”之中,学习于“道”,逍遥于“道”,故不必刻意去问“道”求“道”,我们忘了“道”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在“道”里面,就像孔子说的“道不可须臾离也。”道没有一刹那离开我们。
5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57、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58、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59、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60、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
6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
62、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63、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摘自《庄子·杂篇·外物》
6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65、不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追求自己的归宿;事情来了欣然接受,忘掉死生任其复返自然,这就是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的作为去辅助天然。
6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6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68、“凡人心险于山川”––––––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即有此语,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69、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70、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71、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72、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73、“圣人法天贵真(以自然为法则,重视本真天性),不拘于俗(不拘滞于世俗)”––––––在古代,通过科举,即使劳动人民的子弟一旦中举,进入官场,就脱离劳动人民的生活。这些人于是一心想成为“圣人”,返朴贵真,超凡脱俗,再也不愿参加被认为是卑贱的劳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