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悟)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老子语录赏析)。
2、(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3、然后引用十二句古人说过的话,再用一句话加以归纳:“道”是幽隐无名的,它的本质是前者,而表象是后者。这十二句,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多种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中,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辩证法的真谛。
4、(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5、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注释: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第九章》
9、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1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1、(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12、(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老子语录赏析)。
1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4、知:知道,明白。 足:满足。 常:经常。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才会时常感到快乐。
1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6、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7、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能够装东西的器物,反而不装东西;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
18、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
19、(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20、这是道家的核心思想,无为,就是不做违反自然法则的行为;无不为,就是在自然法则的原则下,可以无所不为。比如学习:不会学习的人,即使点灯夜战,搞题海战术,每天不停的学习,成绩也未必好,但看上去确实有为,是在好好学习;而会学习的人,看上去并不用功,该玩的时候就玩,该上课了就上课,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还耍个小动作什么的,看上去是无为,没有好好学习,但一到考试,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这就是因为掌握了学习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21、(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22、出自《老子·道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解释: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23、(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5、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6、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办事。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幻想着有所谓“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
27、解悟:再大的狂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个整天。恶人恶行虽然一时可以得逞,但终归不会长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28、慈善之人,才能够勇武。简朴之人,才能够心胸宽广。
29、(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3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1、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3、 (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34、(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35、(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36、(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3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8、(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39、解悟:“道”,永远都是自然无为,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作为,但每一件事情,又和它摆脱不了关系,其实都是它所为。比如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看起来自然而然,其实都在“道”的作用之下,没有人可以超越。
40、(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41、自胜者强。只要你掌握了一定方法和规律,战胜别人也许容易,但是战胜自己却很困难,历史上很多大人物都是能战胜对手,而最后败在了自己手上。
42、(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43、(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44、“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