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说林夕写给王菲的是开到荼靡的感悟,给张国荣的是另一种自我表述,给陈奕迅的是对岁月流转的体会,那么给杨千嬅的就是彼此感情故事的总结。林夕与杨千嬅,是挚友,也更像家人,借着杨千嬅的口,唱出了林夕的故事。
2、(1)审析题干,坐标定位。高考试题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解题时要仔细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以要求为坐标来定位,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答题才能有的放矢。
3、全盘皆错,往往是看错了题目,特别是混淆了题干上诸如肯定与否定、程度的强与弱、范围的大与小等关键词。也可能是对题目所设置的情境理解错了,以致用错了公式和定理。局部错误在解答文科的主观题时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如分论点不能受中心论点统率,将相似的题目的要点杂糅进答案等。过程出错,如理科题目的计算、推导证明的过程出错,文科主观题阐述时中途易辙,列举的材料游离中心等。结果错了,主要是计算错误和归纳出错误的结论。(用心绪造句)。
4、造句读豪放的诗篇如气贯长虹,激昂的心绪在清晨的霞光里燃烧热情似火。
5、 睿馨写道:“我对自己说:‘就让我做那紫藤萝瀑布中组成万花灿烂的其中一朵终将逝去,但现在开得绚烂的紫藤萝花吧!’”
6、方寸听起来是一个小小的地方,所以又指人的心。
7、出处: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8、这里的河水常常清澈见底,就像一块珍珠,晶莹剔透,美丽无比。
9、的心绪,凑成十分的惬意再来倾听着自然的雨声。
10、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11、释义: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12、暗香简评:“声、青、停”不在一个韵部。万物其实包括草了,“草渐青”可改成“色满盈”。后两句可以改动一下:“淅沥不停疏柳翠,一幅水墨画初成。”
13、马风,原创作者,在ID瑞祺艺术开有专栏“茶余闲文”。
14、如果确实遇到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的题目,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1)努力回顾它与书本哪些知识有联系。(2)从题干中找依据。我们前面说过,很多题目的题中不仅含有知识要点,也提示着答题的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题时可依据这些提示,打开思路,以便顺利地解决问题。
15、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16、示例:一位民警同志,在汽车上为了和坏人作斗争,临危不惧。
17、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就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就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就像一座七彩小桥。.
18、显然,苏轼在抒发他的感伤。既伤春,也伤情。几句小词中,把物,景,人以及由此而来的动作,声音,全包罗进去。“人家”成为视野的核心,有“燕子”飞,有“绿水”绕,似诗似画。更似舞台,先设置在这里,等待一段喜剧小品在这里粉墨登场。
19、冬夏简评:荒岛诗友这首诗写得很实,很细致。他把春雨雨丝比作银针,就写出了春雨的油亮、力量。春雨飘落,空气清新,才有了“巷陌天街尘浄洗”,一声“鸟清吟”在视觉的基础上加入了听觉的因素,画面为之生动,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颈联,他又从绿柳红桃入手,着意折射出了春雨的“润泽之功”,给春雨过后无限生机的世界又增加了浓墨重彩。尾联总括“便携青帝送春音”的“春雨之德”,但是气势上有些弱了,似为对上文的重复,没有做进一步的挖掘或升华。另外,既然把春雨比作“银针”,那么“轻敲碧瓦”的“敲”字选得有点失衡了,可以再斟酌一下。这些都是美中不足之处。
20、读豪放的诗篇如气贯长虹,激昂的心绪在清晨的霞光里燃烧热情似火。
21、也就是说,今天我的母亲在押,我的心已经乱的不行了,已经不能够好好的为您效力,为您干事儿了,所以只好跟您告别,请求你的原谅。
22、另外诗中叙述多有略欠推敲之处:起句毫无润色。沥沥与无声多有矛盾。转句的好雨知时节之意如此运用,略有不到之处。
23、释义: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表面上都镇定自若,像往常一样精神饱满
24、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25、提早15分钟进入考场,看一看教室四周,熟悉一下陌生的环境。坐在座位上,尽快进入角色。调整一下迎战姿态:文具摆好,眼镜摘下擦一擦。把这些动作权当考前稳定情绪的“心灵体操”。提醒自己做到“四心”:一是保持“静心”,二是增强“信心”,三是做题“专心”,四是考试“细心”。
26、 A拟人:“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27、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把紫藤萝比作瀑布,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紫藤萝数量之多,气势之壮丽,突出紫藤萝的生命力旺盛。
28、“无那尘缘容易绝”。看来极普通平常的七个字,其实是在痛失亲密伴侣之后,从孤独悲切,以及泪水叹息中,感悟到的。也是用孤独悲切泪水叹息,抒写出来的。于是就有了厚重沉实的分量,犹如格言警句,一语道破了情爱的真蒂:既是炽烈甜美的,又常常是短暂苦涩的,“容易绝”。
29、日积月累: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30、大家有没有觉得老王的回答有点怪啊?如果我问大家,这是你的家吗?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回答?一般总是回答“是”或者“不是”,但是老王却说“住那儿多年了”。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呢?因为老王既要回应杨绛的问题,又不愿意将那个缺少家庭温暖的、仅供他栖身的小破屋看作自己的“家”。接着更大的问题又来了,老王会什么要这样回答杨绛呢?因为杨绛对他的客气、出于礼貌的尊重,在他这样一个缺乏关怀爱护的孤独之人眼里,这些就意味着家人般的关怀与温暖。当然,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杨绛围绕这样的情感错位而产生的更深沉的思考。你看,老王并不是一个受过很高教育的人,但是他被真情驱使,回答问题的时候,却不自觉地运用了很高妙的语言技巧。相反,那个时候的杨绛,虽然是一个大知识分子,因为并没有刻意关注老王的心思,所以没有意识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而要到老王去世之后,自己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才渐渐明白老王的苦心。
31、生题和超范围题目实在做不出,可搁置一边,先做会做的题目,保证已做出的题目的正确率,然后再考虑生题和超范围题目。能写多少是多少,哪怕是列了个提纲、写了个算式,因为考试是按点给分的。如确实做不出,干脆就放弃。
32、他精神抖擞,镇定自若地走上讲台,演讲时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33、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当遇到自己的长项科目试题比较容易时,你要格外认真对待,因为这对你来说可能不是件好事。经验告诉我们,长项科目的试题偏难些,更有利于你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你要切记:对待长项科目一定谨慎又谨慎,认真再认真。
34、(1)(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35、(举例造句):公子此时意乱如麻,只有答应的分儿,也不及合那些人置辩。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36、 我马上追问道“这份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从哪里得出的呢?你能够结合句子中具体的字词谈谈吗?如‘花和人’‘不幸’等。”
37、写作无疑是一种精神漫游。文章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作者的灵感与想像,这种灵感与想像有时候是即兴发挥、喷涌而出的,但离不开思维这张大网,需要抽丝成线,然后织线成篇。灵感是混沌的、暂时的、不成系统的,这种混乱无序却是我写作的源泉。想像则是需要情绪的,就像根据心绪的好坏去喝顿老酒一样,心绪不匹配,酒也喝不欢畅。带着情绪的想像而写出来的文章,会让我的读者觉得我就在他的身边,与他在促膝交谈,这就是文章的气息,给人一种亲近感。从这一点上看,写作和摄影委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摄影的意义在于留住瞬间的光影,而写作则是为某一时刻的灵感与想像拍照。
38、 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一切似乎推进了很顺利,就如那不断流动的紫藤萝瀑布,延伸着,延伸着。
39、今天要把两个成语合并给大家讲,一个是方寸之地,另外一个呢,就是方寸已乱。
40、张不开简评:首联画字用力过猛,显刻意,用小字即可,颔联需要再推敲:首先叠字太多,起首四句就用了三个叠字,其次咏物诗以不提所咏之物而就其特性吟咏方见高妙,本诗全篇也在努力做到这点,所以颔联的雨字要改;颈联建议改为“飞来最懂酬时令,潜去深知惜马蹄”;尾联“何必闲愁关不住”,用双重否定来肯定,既别扭,又与全文意思不谐,闲愁未必是真愁,所以闲愁不用关,此句可改为“有种闲愁关不住,已随青绿涨过堤”。
41、我心绪不宁。我渴望着遥远的事物。我的灵魂在极想中走出,要去触摸幽暗的远处的边缘。
42、(解释): 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
43、温故知新:温,是温习的意思;故,是指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44、有的考生习惯于考前开夜车,搞得很疲劳。人越疲劳,记忆能力越差,发生暂时遗忘的可能性越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加思索,正确答案也会“油然而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舌尖现象”。
45、枕雨的词我第一次看见就非常喜欢。这一首没有写出应有的水平。也许是我期望太高。
46、这句话,出现在整首词的中间,像是一根筋脉,把前后两片贯穿在一起。上半阙以单一的“月”作比,倾泻出“为卿热”的坚贞和痴情。
47、说完王菲、杨千嬅、张国荣、陈奕迅等人后,被问及黄耀明对“饼”的影响,林夕顿了顿,说:“他是‘饼’的起源。”明知是命里不该有的感情,但林夕对其用情多深,从那些歌词里可见一斑。
48、这首词就以“醉”开篇,以醉意笼罩全篇。他有许多“醉”句:“一醉醒来春又残”,“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等皆是。
49、不少老师在讲这句话的时候,都很关注其中“通感”的手法,似乎给学生讲解了这种手法,就等于鉴赏或者理解了这个句子。其实未必。其实,通感也不过是诸多表现手法中的一种,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这句话是通过比喻来实现“通感”的目的的。看一个比喻句好不好,关键是看喻体的选择是否能够与整个语境相贴合,能不能增加语句内涵的丰富性。朱自清在这句话里面把若有若无的香气比作了“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如果仅仅从体现事物特征的角度设喻,那么将“缕缕”(微弱的,时有时无的)“清香”比作空间上在“远处”,感觉上很“渺茫”的美好的“歌声”就可以了,但是作者还偏偏要加入“高楼”这个意象,这就值得思考了。那么,“高楼”除了它固有的意思以外,还有什么内容掺杂在里面呢?
50、答题前要纵览全卷,做到胸有全局。注意力还要高度集中,快速、准确地从头至尾认真读题,一句一句地读。对不容易理解的或关键性的字句,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要做到:(1)认真揣摩题意,明确题目要求;(2)对容易的题要仔细考虑是否有迷惑因素,防止麻痹轻敌;(3)对难题、生题要注意冷静分析题目本身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之间的关系。
51、風雲尼采简评:首联,春雷响,春雨来。颔联,承接妥帖,“柳叶”“美音”扣“甘露”。颈联一转,开始写农事,并由此发出尾联。整首诗章法合理,气脉贯通。谈到问题,个别的遣词造句尚有待斟酌:“惊雷”“喜满襟”似乎用力过猛了些,结句也有比较随意的嫌疑,逻辑颇武断。
52、冬夏简评:月儿的这首诗写得很灵动、很遒劲。春雨欲来风满楼----“风布层云”,密织的雨丝苍茫如雾,伫立江边或迎风舟头,你只能看到江天一色,辨不清何处是雨、哪里是水、何方是雾,天地都在这温润的云烟雨雾中氤氲。末一句尤为传神,一支梨花从模糊的背景中透出清新与孤艳,那春日的无限生机就跃然纸上了。此诗中“误晚霞”似为多余之笔,还可再揣摩。
53、还没来得及好好复习,老师却突然通知明天考试,令我方寸大乱。
54、3 他强按住自己的心绪,过了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儿。
55、找到错误的症结所在,于是拿出橡皮轻轻地擦去相应的错误部分,此时平和的心境和轻柔的手法切不可少,因为保证卷面整洁而无破损也很重要。在提笔改错前,应该将答题步骤在脑中做一个相对全面、周密的思考,时间许可的话,不妨在草稿纸上写写,哪怕是纲要式的,都可以避免新的错误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