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参见:刘俐俐.比较视野中的唐传奇叙事学分析——以韦瓘《周秦行记》文本分析为中心(J).南开学报,2009(1):27-(古文小说)。
2、推演型研究,在古代小说整体分类方面,以文言/白话这一客观标准进行文体分类和特征辨析,无可非议。却在文言小说分类方面,遭遇了麻烦。因为文言小说发展历程漫长,影响因素众多,这直接导致文言小说本身概念涵义、指称范围模糊,且可变因素众多,所以分类标准无法统一。概括型研究,回避了文言小说概念、分类混杂的问题,虽然涉及部分主要文体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却缺乏整体视野,结论流于零散。此两点正是目前文言小说理论研究所面对的主要困境。
3、 全盛期:明、清。这一时期,产生了演义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等。如明代的《水浒传》、《西游记》等;清代的《儒林外史》、《红楼梦》。而《红楼梦》更是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辉煌的顶点。
4、经过几年的斟酌推敲和准备材料,终于有了该书列入出版计划的喜讯。大约1991年,《中国志人小说史》出版后,我将此书呈送给老友兼乡贤,时任齐鲁书社古籍编辑室主任周晶先生,并同时向他提交了在齐鲁书社出版该书的选题申请。周晶先生既是出版家,也是对中国古代小说有过研究的学者,同时也是古籍收藏家。在他的积极奔走努力下,该书选题终于在1992年获得通过。选题通过之后,出版社方面出于对我个人完成此书的关心,提出是否有可能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此前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采用的原因有二:一是鉴于国内若干工具书和出版社的出版物往往因多人合作而出现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二是一般集体合作需要有该领域权威的大牌学者领衔,方能有这样的感召力。而我当时还只是初出茅庐的年轻学者。出版社基本认可了我的理由,确定由我个人独力完成这部书稿。
5、《夜行歌》开始男女主角在魔教里相依为命,女主很冷,武功很高
6、(3)王培元.中国古代“小说”观念辨证(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
7、因为他就是这部虐死人不偿命的玛丽苏小说中所有悲剧的根源啊根源!
8、《且试天下》《兰因璧月》《天霜河白》这三本是同一个作者写的,倾泠月的文向来唯美大气
9、华胥引(以上都是唐七公子的,是非常经典的作品了,风格诙谐,有时催人泪下,强推!)
10、少年丞相世外客(以上三本都是小佚的,情节感人,很经典,强推!)
11、只想拥你入 焰娘( 女主让人心疼 有点短)
12、恩师虽然离世,但恩师这个宏愿我没有忘记。在撰写《中国志人小说史》和为多种小说工具书撰写词条的同时,我已经在心里暗暗盘算怎样启动恩师未能实现的那个宏愿。同时也尝试和一些出版社联系此事。虽然未能成功,但几次与出版社磋商选题的过程,尤其是有些出版社对此书的有益建议,让我对此书的撰写方向愈加明确。在前北京中国书店出版部杨华老师的建议下,我把最初恩师计划的《历代笔记总目提要》调整为《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这样便缩小了目标范围,在操作上更有可行性。
13、《聊斋志异》初稿出来,就逐渐在朋友间流传,随后越传越广,名声远扬。
14、红唇在下一秒被含住,浅尝辄止后邵恩笑道:不搞事?你摊上大事了,知道吗?
15、(4)李忠明.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与小说文体的形成(J).明清小说研究,2005(1):4-
16、子衿书龄7年,从高中毕业开始,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夜以继日,日以继夜的疯狂看小说,常因沉迷于故事中的悲欢离合而废寝忘食。每找到一本好书,就会异常满足,比吃了肉还舒服畅快。
17、书评:这本小说属于权谋文,所以文中的主要内容是女主登基前的各种权利争夺。从帝王的视角展开叙述,文中的剧情还存在不合理,因为有些地方要给女主开金手指,文本属于重生文,女主对前程往事都非常清楚,所以剧情的走向都是按着女主的心意在发展。当然,因为女主的意外重生,也带来了蝴蝶效应,女主前世的对头王莽提前出山,女主还来不及作为。总之,这些意外又为小说增添了意外的惊喜,整本小说看下来行文流畅,还挺好看的感觉。
18、关键词:《西京杂记》《续巳编》《类编古今名贤汇语》伪书
19、这时候的他已是平国公府的最后王孙。既然肩扛传宗接代的重任,他不放弃任何可能。
20、 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它们的源头分别为雅和俗,它们的走向却相反,文言小说向俗靠拢,白话小说向雅接近。雅俗在小说范畴内达成了妥协。“雅”接纳了白话,承认了“虚构”;“俗”则承担起“教化”的使命。换言之,“雅”放弃了“雅言”和“实录”的原则,“俗”则放弃了娱乐惟一的宗旨。小说中雅俗共存是小说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小说的源头就存在着雅俗的分歧,雅的是文言小说,它从史传蜕化而来;俗的是白话小说,它从民间伎艺“说话”转变而成。在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发展途程中,雅和俗构成两极,文言小说受到俗的引力作用,不断吸收俗的成分,显示出渐次俗化的倾向;而白话小说则受到雅的引力作用,不断吸收雅的成分,表现为渐次雅化的倾向。雅俗结合是小说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21、另一种路径主张理论研究要还原古代小说本体论,而非仅仅局限于对“小说”这一名词的指称范围进行辨析。比如,赵章超先生认为,古代小说本体是一个包含创作主体、小说文本、小说读者三重维度的整体构成。综合来看,古代小说“其本体发生了三次大的流变”,第一阶段是魏晋至唐,“小说以真人真事为本体”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宋至明初,“小说以性理为本体”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明中后期至清初,小说以“情欲”(10)为本体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