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
2、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追求美的理想这两者常常统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周扬
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5、生命哲学家史怀哲说:“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这句话启示我们的(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中国古代)。
6、“家训”重视人的情感,不但强调物理、事理,也强调情理。这是早期儒学人文精神的固有特点。家训对不近人情的东西多有澄清。颜之推谈丧礼时说“然礼缘人情,恩由义断,亲以噎死,亦当不可绝食”。礼根据人情而设立,恩情也可以根据事理而断绝,即使父母因为吃饭噎死,也不该因此而绝食。这在今天看起来很平常,但在礼教严苛的时代并不容易。儒学有尊重生命的倾向,讲“生生之谓易”,致中和、化育万物。颜之推说:“夫养生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即养生要以保全生命为前提。他又说:“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珍惜生命并不是不讲原则,而是要注意到人的尊严是有贵于肉体生命的。
7、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8、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0、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第一次提出“语文素养”的概念。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再一次重申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强调“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1、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加里宁
12、自重者然后人重,人轻者便是自轻。《增广贤文》
13、修养的基础是内心对话,人在这种对话中既是自己的原告,又是自己的辩护士和法官。
14、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宣永光
15、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16、限时速领|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上下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17、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
18、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9、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21、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22、(解读)这句出自《增广贤文》,告诉我们要学习用"爱语"结善缘,很多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阵阵的严寒。
23、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2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25、答非所问,简单罗列现象,没有观点,结构混乱,语言表述不流畅。
26、(解读)翻译:我知道在远处,倭寇居住的小岛就漂浮在那天边;因此我不敢忘记那些无耻的倭贼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要立志抗倭,不辜负自己的珍贵年华。
27、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28、“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
29、(1)“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3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31、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二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32、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
33、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