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钟茂森博士:《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06
2、在朱熹看来,重视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他还就如何重德修身提出了许多深含哲理的见解。他认为“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这句话是指对别人善恶行为所持的态度,对行恶的人要抑制,对行善的人要宣传表扬他。
3、一个人不管贫富,不能忽视知识的作用,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许多事情需要汲取社会经验才能有所体现,有所提升。贫富,无非是运势好坏,与个人能力其实不全相关,不要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是成功不靠擦边球,机会来时,我们要赢就要赢的漂亮。
4、看到美丽的女性,便心生邪念,这样将会有报应在自己的妻女身上;怀恨在心想要用计策来伤害别人,将会为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5、 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困衡录》、《愧讷集》、《春秋五传酌解》、《毋欺录》等。其《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流传很广。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句,尤脍炙人口。
6、有一句话让我看出了作者博爱的品德: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助之。不懂肩挑?肩挑就是小商贩,而且是贫穷的。意思是:那些走街串巷的,挑着担子卖东西的小商贩很辛苦,与他们交易,不要占了人家的便宜。对那些分期失意的亲戚,邻居,应该亲切,温和。并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可见,作者确实是个博爱的君子啊。由作者注重小商贩的生活可以看出,当时那儿的社会风气一定是很不错。
7、他人评论是非,不可轻信,应当忍耐并再三思考。因为怎么知道他不是在说人坏话呢?为某件事情互相争执,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么知道不是我的过错呢?
8、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9、所以,我们要懂得节俭,但是要适可而止,不可偏离。要把道理想通,学会感恩他人。其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对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我们何不让此举成为一种习惯利己利人呢?《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篇5前几天,我得到《中华美德书》一本,欣喜之余,美美品读,《朱子治家格言》就是其中的一篇。他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处世的宝贵精神。
10、《朱子治家格言》劝诫我们要温恤亲邻,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居家戒争讼,是指要注意搞好与邻居、亲朋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班级中,同学之间要相互团结,互相谦让,多为他人着想;作为一个教师,则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考虑各个方面的利益,为班级、为同学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11、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
12、第二句是:"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意思是不要贪图不是自己的钱财,不要喝过度的酒。告诉我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13、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14、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15、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会报应在自己的妻子女儿身上;怀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给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16、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17、“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有人虔诚地祭祀祖宗,一辈一辈,血脉永续,香火不断,后继有人,家族兴盛,人丁兴旺,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美好心愿。
18、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19、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考试;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20、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1、 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康熙三十七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22、其次,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需要,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重视儒学的国家,君君臣臣,治国齐家更是和《朱子家训》的内容含义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历来统治阶级倡导学习《朱子家训》,而且《朱子家训》主要内容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知书明理、工作细致、热爱生活、宽以待人、充满活力的人,如果人民群众可以真正依此践行,不仅自己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更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23、《朱子治家格言》讲到:轻信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意在劝诫我们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我们在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特别在处理班级事物中,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多调查研究、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同学纠纷,不要轻信片面之词,不可草率行事,更不能玩忽职守。这样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老师。
24、这个是教导我们不能够杀生。要知道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山珍海味也好,一般的青菜豆腐也好,吃下去出来的是一样,我们感觉到不同,最主要的就是味道。味道是什么?是我们这条舌头,三寸之舌所品尝的,过了喉咙下面是一样。问题是如果为了我们的三寸之舌,纵我们的口欲来宰杀这么多的生命,这会怎样?结下无量无边的冤仇。要知道我们所杀的鸡鸭、牛羊,牠们跟我们唯一的区别就是形体不同,牠也是由父母所生,牠也有兄弟姐妹,牠也都会有儿女,牠都有血气,牠都有灵性,好像人一样。我们人都会贪生怕死,那些动物不是一样贪生怕死?你看看牠们被杀的时候,有没有见到哪只鸡、哪只鸭甘心情愿让你去宰杀?我相信你没见过,我都没见过。都是什么?斗不过你,你的力量强,牠是无可奈何才被我们宰杀,成为我们的盘中餐,这个怨气你想想会有多么厉害。
25、它教我们思考。“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正如“居安思危”,生活中没有一帆风顺,学会思考,有远见,是成功所需的。
26、生活,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不过分夸大寂寞这个词,孤独,是一份财富,非宁静勿以致远。未来有很多的可能,只要好好的走着,人生永远是我们想不到的精彩。
27、“饭食之德”的诵念,可以提起自己的恭敬心,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浪费饮食,以培养自己的福德。《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篇2“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朱子治家格言》里的这句经言,既明白如话,又有较深远的教育意义。
28、《三字经》里也在告诉我们:“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与其给子孙留金银财宝,不如教子孙经典智慧。《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篇3《治家格言》又称《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著,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欲望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朱子治家格言》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智慧结晶,开学初,经香港路小学骨干教师整理以后更加适合我们小学生学习。
29、除了清明、冬至两次“墓祭”外,滇源普通人家还有每月初十五在“家堂”、大门、灶心敬香的习俗,虔诚的人家,这两天还会坚持茹素。另外就是“七月半”鬼节时,七月十二“接祖”后,一日三餐或四餐、五餐跪拜、供献、烧纸钱,至七月十五“送祖”时,烧纸钱、纸衣物等。还有中秋用月饼献祭天神、月神。腊月二十三祭灶神,除夕、初一都要有丰盛的食物献祭。
30、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做出骄傲的态度,是卑贱不过的。
31、不要去营造华丽的房子,不要去图谋良好的田地。
32、再来,就算他有时间享受这些物质生活,老祖宗告诉我们的“广厦千间夜眠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他的房产再多,能不能上半夜睡这栋别墅,下半夜睡下一栋别墅。别说上半夜、下半夜了,一个星期换一个住处都够他忙的了,所以要那么多的房子干什么啊!多了就是负担啊!多一栋房产内心就多一处牵挂,拥有的越多牵挂就越多,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讲是灾难啊!拉里拉杂的一大堆挂碍,内心怎么清净的了,所以师父老人家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人生活越简单越好,道理就在这里,到时候往生的时候能够顺利往生啊。这就是《小儿语》里面讲到的“一不积财,二不积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一不积财,积财伤道,拥有的财富越多睡得越不安稳,只怕半夜谁来劫财啊,又怕一夜起来这些财富没有了,患得患失,往生的时候全是障碍。二不积怨,积怨是与人结怨,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冤家对头,冤亲债主越多,走的时候越麻烦。所以说财要流通,自己有福报要去利益一切需要帮助的众生,怨要化解,不与众生结怨,已经结下的怨结,趁着身强体健的时候赶快化解开。
33、不可用势力来欺凌逼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34、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来看,人类所追求的是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它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统这与朱熹《家训》所推崇的为人处事之道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35、钟茂森博士:《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16
36、讲的是祭祀祖宗,祖宗虽然跟我们隔的年代很远,但是我们要记得,我们是从祖宗那里代代生育传到我们这一代,如果没有祖宗怎么可能有我们这一代?祖宗是我们的根本,是我们的源头,古人讲「报本反始」,不忘本。所以祭祀祖宗一定要诚心,用我们诚敬的心来祭祖,不但使祖先在天之灵得到安慰,更能够使我们自己建立孝德,知恩报恩、不忘本,这是厚德,人有厚德他才能有高的成就。世间大成就者都是孝顺的子女,为国家能够忠诚的人,忠臣必出孝子之门,这是讲祭祖。《论语》里面曾子讲过一句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慎终是对于父母临终的事情要谨慎,好好的送终,做好临终关怀,追远就是祭祀祖先。你想想,年代很久远的祖先我们都不忘记,我们都能够怀念他们,都感念他们的恩德,都要报恩,那现前的父母怎么可能不孝顺?所以民德归厚,人民百姓因为祭祖就能够使道德变得厚道。
37、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38、一个人不管贫富,不能忽视知识的作用,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许多事情需要汲取社会经验才能有所体现,有所提升。贫富,无非是运势好坏,与个人能力其实不全相关,不要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是成功不靠擦边球,机会来时,我们要赢就要赢的漂亮。
39、很多人在看到这两句教诲后表示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古圣先贤不希望我们住好的房屋,拥有好的田产,难道是老祖宗不希望我们过好的生活吗?当然不是的,老祖宗看后代子孙就像父母看儿女一样,哪有父母希不望儿女过好的,我想一个都找不到。所以对于这两句教诲我们就要细细的去思考它内在深刻的道理。
40、从古至今,中国人都非常重视祭祀活动,有渊源流长的“祭祀文化”,上至天子、君王(主要祭祀天、地,自然神,或者战争,国家的重大事件等),下至平民百姓(主要祭祀祖先神)。
41、《朱子治家格言》讲到:轻信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意在劝诫我们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我们在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特别在处理班级
42、我自己本人吃素吃了十五年,吃素之后身体健康,从来都不用去医院住院、治疗,没有这些病,最多就是小小的感冒,喝点水,休息一下就好了,不会有什么病。我妈妈跟我一样,她今年六十四岁了,吃了十五年素,她有时回她原单位见见那里的领导,单位的领导看到她来,表扬她,妳的身体为什么这么健康?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变化,我们单位这么多的退休人员,唯独是你不用花单位一分钱的医药费。我妈妈说是!这个是吃素的好处。所以吃素健康,吃肉是致病的一个主因,不但是致病的主因,而且是带来灾祸的主因。刚才讲到杀害生命是结下不共戴天的仇恨,这些仇恨累积起来愈来愈重,灾祸就会来了。
43、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44、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必须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45、见到人有喜庆的事情,不可以生嫉妒。见到人有祸患,不可以有幸灾乐祸之心。
46、钟茂森博士:《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09
47、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48、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不要怕迟、不要怕晚,只要开始就不算晚,要像了凡先生学习,断恶修善实实落落、肯肯切切的去做,真正勇猛心发出来,改造命运是很快的,马上就能看到成果,不用等到自己的来生、或是我们的下一代。知道了财富的因缘,我们努力就有方向了,但确实今天大多数人接受不了这个讲法,他不会回过头来断恶修善,他会继续在事业、在工作上拼命,做一个工作狂,认为只要我付出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但是他这只是一直在缘上努力啊,因上没有行动,因缘不具足,好的结果也不会现前啊。所以真的有的时候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你首先努力的方向就出了问题。
49、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50、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囊橐无余,自得其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51、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5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53、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54、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55、事物中,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多调查研究、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同学纠纷,不要轻信片面之词,不可草率行事,更不能玩忽职守。这样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老师。
56、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57、它教我们倾听。“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是的,我们要善于倾听,做领导的尤其要如此,但倾听不等于轻信它教我们宽容。“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般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她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煎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58、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59、《朱子家训》就是其中之一。《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60、我们学了圣贤书,明白了圣贤道理,就了解人的智慧和愚笨不是天生的,是后天习气养成的。我们这里讲的天生是讲他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包括本来具足智慧,这个智慧是自性中本有,不是学来的。为什么我们人有愚笨和智慧之分?这是因为后天习气、毛病不同,就是他污染障覆自性就有不同。污染得重、障碍得深,自性智慧就透不出来,我们看他比较愚笨;污染得少,他的障碍轻,他就比较聪明,比较有智慧。所以读经书就是帮助我们去除这些污染,减轻这些障碍,最后去除障碍之后,自性智慧现前了。这个时候你就真正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你明心见性,通达一切。所以家庭一定要教导子弟读圣贤书,而圣贤书当中最重要的是因果教育,人明了因果之后,他就能够防范自己,不敢作恶。
61、“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所谓“经书”“经典”,也是“圣贤书”“善书”“宝书”,是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高度智慧的结晶。经典根于人性,超越时空,是最普遍的价值观,意义无穷,读“经书”,特别是“子孙”(小孩),从小就接受经典的熏习,所谓“蒙以养正”“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以规范言行,让子孙终身受益。
62、自己在生活上一定要做到节俭,聚会吃饭切勿流连忘返。
63、钟茂森博士:《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14
64、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安于现状,是难成家立业的。
65、和做小生意的肩挑小贩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给他们关怀和帮助
66、不要营造华美的房屋,也不要贪图良好的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