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2、 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金刚经经典名句赏析)。
3、在这几句中“有为法”所说的法。是指物质世界中的一切现象,一切存在。
4、如来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法,是让人不执著于自己所得到的任何东西。在修行的时候,也不能执著于任何东西,始终让自己,保持在一种清净状态。
5、不要对布施的对象有某方面的执着。不要因为他曾经跟你结怨就不布施,不要因为他长相不好看就不布施,也不要因为他有没有回报你的潜力来判断是否布施。只要有缘遇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众生,我们应该一律平等布施。
6、不管人类怎么变,道没有增加一分有没有减少一分,人类没有多一个有没有减少一个。
7、无论心法或色法,其体性都是毕竟空。万法皆有其性(本体)与相(外在表现),相是缘生法,缘生则无自性,即是空。空即无相,无相即一相,一相即平等,平等即无高下。
8、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9、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10、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1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布施要无相,度生要无我。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筏喻者,法尚舍,何况非法。
12、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能观到什么呢?“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复”。复,本宗。人以神魂立道,神魂为本宗。心不清静,人的本神不稳,“神无以灵”。《道德经》告诉你怎么用道,《金刚经》护你显道,“太初有道,道就是神”。说来说去都是人道,人以神魂立道。
14、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15、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16、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7、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18、偈语附缀于佛经的一些读后感或修行的实践中得到的体悟写成的语句。因为多为四句组成,兼具文学的形式与内容,朗朗上口,尽管不是佛经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与佛经相提并论的典故。
19、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
20、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21、这句经文表达了《金刚经》核心的理念。凡夫之心念念攀缘,妄认一切外境为真实,由此产生种种执著,把心“住”在六尘之中。而《金刚经》告诉我们诸法性空,当我们了知它的空性的时候,我就不会去贪恋它,不去执著它。
22、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
23、 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5、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26、六祖的著名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说明了宇宙的真相。这“本来无一物”就是《金刚经》的思想。《金刚经》主要就是说明了“离相无住”的道理。
27、 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8、即使你得到了世上的一切,想用来换得佛果,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些东西,在如来看来,皆是虚妄。
29、世间一切诸相,种种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并没有真实不变的自性,而众生常常执着于“常”相,不明白事物的成住坏空是一个必然过程,故而产生种种烦恼。
30、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1、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32、若欲禮佛者,過去及當來,說於現在中,當觀於空法。
33、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34、 南怀瑾: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35、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36、金刚经是属于大乘佛法中的一本经书,金刚经的全名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是一种很是坚硬的金属,这段意思是非常的坚固勇猛的突破每个困难。
37、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38、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39、 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40、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41、世界是无常的、无我的,没有固定的本体,而我们总是执有、执固定、执暂时的现象为真、为永恒。我们的认识与客观真理不相应,所以我们就有很多烦恼。
4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4、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4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6、 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47、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48、 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49、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50、从现代物理学可知,物质向下分解最终是能量。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物质世界实际是“能量态”。所谓的物质是能量在震荡(能量“弦”在振动)。人的眼睛被骗了。物质世界是一种幻影。
51、 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52、金刚经蕴含太多人生哲理,在这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若人人都心存善念,少点利欲之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53、不管人类怎么变,道没有增加一分有没有减少一分,人类没有多一个有没有减少一个。
54、所以,“欲除烦恼先无我”。菩萨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我、大慈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