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此诗时作者已78岁高龄,闲居在故乡山阴,借咏梅来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化身千亿”长在梅前,与梅相连,心相印:人梅合凸现了作者高标绝俗的人格。(陆游的爱国诗四句)。
2、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3、这两句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
4、上上周,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飞花令犹在耳边,我也在今天的诗词会上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
5、陆游的爱国情怀咱们看完了,接下来不妨了解他的爱情故事。在陆游的生命中,曾出现过一位令他刻骨铭心的女子,那便是他的表妹唐婉。对爱情诗词有些了解的诗友们想必都知道《钗头凤》两首感伤的词。
6、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7、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8、 淳熙二年(1175年),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并于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
9、结尾两句写的是入睡后梦中之事:“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听着这如同沙场风云的“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之声入睡,连做梦都梦见铁马冰河、沙场纵横的场景,诗人英雄气概,一气而出!
10、中国古代诗歌中,每当国难当头、民族危殆之际,家国情怀总会大放异彩。陆游继承光大了这一传统,并将其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事实上,家国情怀不仅贯穿了陆游60余载的创作历程,而且几乎融入他的全部生命,成为放翁诗词的主线与灵魂。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就曾感言:“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11、公元1210年1月26日是除夕,陆游走到了85岁生命尽头。他的子孙团团围聚在他的床边。此时此刻,他唯一放不下的不是个人的名利,也不是子孙的家业,而是那个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中的国家。在他临死前,留下了这一生中最后一首诗《示儿》
12、《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13、 诗中运用夸张和想象,真切地反映了在金国统治下,北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他热爱祖国、盼望南宋王朝的军队早日收复国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沦陷的壮丽河山、苦难百姓的深切怀念和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悲愤的心情。
14、写这首诗时,离靖康之耻过去了半个世纪,南宋没有决心与斗志。遗民在这样的夜晚,会流下多少泪水?一想到统治者的软弱,想到战士的艰苦与壮志难酬,感情在诗中奔泻。他用笔在战斗,在呐喊,在挥洒爱国激情。
15、如此“风雨大作”的夜晚,诗人孤身在房屋内“溪柴火软蛮毡暖”,并且还“我与狸奴不出门”!狸奴就是猫,众所周知,宋人爱好养猫,而陆游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猫奴。这句“我与狸奴不出门”将自己的主观感受与猫结合在一起,愈发衬托得“风雨大作”的恶劣和房间内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