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史为镜,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比《二号首长》还好看的官场斗争、职场励志小说。(叶公好龙的意思和道理)。
2、不了解子张、鲁哀公的那段故事,不知道刘向辑录那段故事的目的,在完全脱离子张讲这段寓言的具体语境后,可以读出什么信息呢?能读出道德问题、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吗?实事求是地说,我不能。在我看来,独立地看这段文字本身的意思和逻辑,它说的实际上是艺术和生活的关系问题。
3、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龙与兕虎一样的凶猛,叶公遇龙,求仁得仁,叶公走入死地中。
4、这样的思维,其他专业领域我没有发言权,但在中医学习这块,很多人都觉得中医难,或者浅尝而止,大多因为思维模式跟不上。中医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之学。尤其是所谓的游艺,意思是说,修合山川万物之情。很多人声称自己爱中医,可是一看古书就觉得难,或者一听要做许多年的基本功,就头痛放弃。都是中国字,看不懂?不是不认字,而是不识。中国字是天象地理符号。不光是字。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中国的天文观念。中医的根源也来源于此。如果你练拳,师父把核心全部一夜之间都告诉了你,你就可以一夜高手吗,肯定不行,还要经过很多年的劳动与磨练。最后成不成再讲,先要做。学以致用,讲究的是“用”。只是为了附庸风雅而学医的,洗洗睡了吧。(叶公好龙的意思和道理)。
5、这时候,一个与子西形同陌路的人,摒弃前嫌,毅然挺身而出,发兵勤王,讨伐白公胜。这人就是叶公沈诸梁。沈诸梁得知白公胜作乱,立即尽数点起叶地所有的兵马,星夜赶奔国都。
6、有一天,天上的龙听说有个人很喜欢自己,就飞下来找他了。龙来到那个人的家里,他的头才伸进窗口,尾巴已经到了屋顶上。这个非常喜欢龙的人,一看,那条龙尖尖的牙齿,尖尖的爪子,吓得回头就跑。原来他喜欢的并不是真的龙,而是画出来的假龙。
7、总之,无论叶公“胄还是不胄”,都是从是否最有利于勤王平叛的角度考虑的。他看似无主见的行动,反而是最有主见的选择。
8、好不容易挤到了门口,往里一看,人群中央正站着一个中年男人。
9、这样一来,白公胜手中又少了一张重要的人质牌。
10、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 。
11、只见他的腰带上绣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金龙,张着大嘴巴,舞动着锋利的爪子,仿佛就要从他的腰上飞出来一样。
12、他打算叫车夫去把子张叫来。车夫对哀公说:“他已经走了。”鲁哀公不明白。他问马车夫说:“他不是来找我的吗?”他为什么又走了?”于是车夫把子张留下的故事告诉了哀公。
13、想省事的,又不想通过经典而逐步培养自己良好中医思维的,都是“叶公好龙”。都不用你的对手编造故事来中伤。少扯政策与所谓复兴中医的事情,难道政策不让你读书吗。虽然客观上是有一些问题在影响中医发展,可是,又怎样,从古到今,有哪一件事情是百依百顺的。
14、(学上海话)沪语趣说“作”得医生也头痛作者:彭瑞高改编:晨音朗读者:赵群社 2017-08-26
15、他重新买了一处住宅,里面一个龙的图案都没了。
16、朋友惊讶的发现,茶壶和茶杯上面居然也雕着龙。
17、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叫师,春秋时陈国人。子张是他的外号。
18、敢——语助词,冒昧、对不起的意思,用在句子开头。
19、公元前479年,楚国都城发生叛乱,整个楚国处于飘摇动乱之中,叶公闻讯后,不顾年事已高,出兵平乱,迎惠王复位,稳定了国家大局。
20、出处:《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21、(学上海话)成语故事——笨鸟先飞改编:杨张悦、张林龙讲述:赵群社2019-03-25
22、此后,等到政局稳定下来,叶公不再恋栈,将令尹之位让给了子西之子子宁,司马之职让给了子期之子子宽,自己却回到叶地,颐养天年。
23、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
24、一天上午,城东边一户人家的门前排了一条很长很长的队伍,从他们家一直排到了街角边上,足足有一百多米长呢。
25、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说,我们把这样一个连基本概念都没分清的故事拿来教育孩子,并且从来不指出它的逻辑出了什么问题,不仅无助于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地思考,反而会让他们缺乏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严重的是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小学阶段。难怪那位网友会说:在中学阶段学习逻辑已经晚了。
26、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27、心理感悟:有主见的人未必不犯错误,只是不易迷失方向。
28、叶公本质上暴露出是自是者,自见者,自矜者,自伐者,叶公不光明,没有功劳,平庸人物而已。
29、(学上海话)蹿条鱼 朗读:宗克鸣 作者:白米 改编:杨张悦2019-01-20
30、①叶(shè)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叶:旧读(shè),所以shè是原来的读音,现在读(yè),文中的老师读的是古音。
31、烹杀是一种极其残忍的酷刑,诸如暴君桀纣之流才偶或使用。叶公身为君子,竟然也采用暴君的做法,可见叶公是一个颇知变通,而非墨守成规的迂腐之人。
32、白公胜因为准备不足,没能快刀斩乱麻掌控局势。非王即贼,他的犹豫等于是给外界发出了一个“邀请”——前来讨贼的邀请!
33、很多经销商清楚自己必须加强学习,但在现实中,经销商组织却普遍存在学习心态不正的情况,难免有“叶公好龙”的嫌疑。
34、叶公不但不是一个胆小鬼,而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他治理封地叶邑近五十年之久,兴水利,劝农桑。
35、毫无疑问,这是个讽刺性的寓言。我在辞典上、书上、网上查了对这个故事的解读,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种意见,都是批判叶公的:
36、 由易学原理衍生的国家治理结构,不仅不是独裁,不是专制,而且颇具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也可以说是民主集中制的再现。
37、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叶公沈诸梁当仁不让,打破了楚国数百年来担任令尹司马非王室宗族不可的旧例,一身而兼令尹司马两职,亲自率师,以哀兵之势出征,一举灭了陈国。
38、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叶公论政”。由于叶公的政治主张与孔子大相径庭,由此很不招孔子门人待见,杜撰了“叶公好龙”的段子来抹黑叶公。
39、所以叶公好龙的故事小时候以为叶公口是心非的好笑人物。现在我知道叶公的养生达到宁静致柔能如婴儿的状态,达到看见龙的精神状态。
40、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1、就像画家的爱马和骑手的爱马,画家爱的是马的形体的美、精神的美,骑手爱的是马的奔跑能力和与主人的契合能力。前者需要远近观察,后者需要与马朝夕相处,建立感情。所以,你不能对一个画家说,你那么喜欢马,为什么不能像骑手一样爱马呢?同样的道理,你不能要求叶公喜欢审美意义上的龙,就应该对真实的龙的光临喜出望外。
42、几年前,经常在网络论坛上厮混,免不了有时跟人打嘴仗。嘴仗打多了,就发现有许多人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甚至有些人连最基本的逻辑常识都没有。于是,有一天我在微博上发贴,感叹以前高中语文课本中有逻辑知识,现在都删掉了,到大学后,主要是专业知识学习,只有极少数专业会学形式逻辑,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中国人一辈子就不可能再接触专门的逻辑知识了,这是我们这个社会逻辑思维能力整体低下的原因之一。我呼吁应该在中学阶段开设逻辑课。
43、这个故事啊,说的是我们喜欢一个东西,应该是发自真心的,不要像叶公一样整天说自己喜欢龙,可是当龙真的来了以后,居然吓晕了过去。
44、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45、(学上海话)成语故事——一鸣惊人改编:杨张悦、张林龙讲述:赵群社 2019-04-01
46、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
47、当然,几千年前,人们对天地规律的认识侧重天象,用阴阳历法来指导农业生产就是那个时期最伟大的成就。时间过了几千年,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今天如果有人拿今天的“规律”和古时候的“道”反复比较异同,不完全相同就不会认可,孰不知几千年的人们和我们现在看问题的深度怎么会完全一样呢?大家想想,这是不是刻舟求剑思维?这人是不是迂腐的书呆子?我们学习传统文化,重在体会内在蕴含的精神,而不是外形。传统文化就如足迹,我们通过学的不是足迹,而是产生足迹的人。
48、 而且,由于中原地区的人们还有图腾崇拜,叶公呢,就在水系图上画了龙,看起来就像这样。所以,叶公好的不是龙,是“水龙头”啊!
49、其实啊,叶公并没有见过龙,不过大家都知道他特别的喜欢龙,最大的梦想就是和龙见上一面。
50、(学上海话)掬一手古老个千年水(下)作者:管继平改编:丁迪蒙朗读:赵群社2017-07-20
51、叶公当然知道除恶务尽的道理,对于白公胜,必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否则,如果让白公胜活着逃出了楚国,将来必成大患。这是伍子胥给所有楚国人上过的学费高昂的一堂课。叶公怎么会忘记呢?
52、“哎呀,叶公你是不是见过真龙啊,画的这么有灵气。”
53、此刻,叶公正在和朋友喝茶聊天呢,并不知道龙王要来找他。
54、关于封正,这个时代,很多人可能很陌生。讲个比较普遍的例子,黄鼠狼跑到田头,挑起草帽,对人说,你看我像不像人。那个人说,像,黄鼠狼就可以得人身。这就是封正。
55、一个人到底该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要看意见是否与自己的最终目标契合。这对父子俩始终没搞明白自己骑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所以每次都觉得别人的意见很有道理,最终做出了荒唐可笑的行为。
56、白公胜在失了先机后,仅靠千余人马,并不足以控制整个国都。国都百姓一见叶公来临,立即大开城门,迎纳叶公入城。
57、好了,宝贝,你现在知道“叶公好龙”的意思了吗?
58、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