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课文的第一段,有两句话。如果句子较长,也可以逗号为分割提问。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有益动物,长大去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
3、⑥题目问这个句子有什么含义。句子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拟人或其它修辞手法,答题时要答出他们究竟指什么,再读一读句子是否通顺就可以了。
4、 我们应学习水的默默奉献(分论点三)。比如(紧接着分论点,一个”比如“让阅卷人知道,你有例子进行论证,论证充实),“最美妈妈”(例子)不顾自己的安危救了女童,袁隆平(例子)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解放军叔叔驻守边疆和国界维护祖国的安稳和人民的幸福……(省略号)这些感动人类、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人们从不抱怨,从不放弃,默默的书写着最美的故事。水滋养万物、养育生命,正因为水可贵的奉献精神,所以我们向它学习,为人民的事业作出一点一滴的贡献,这会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因此,所以,都是可以提醒阅卷人这是对策!)
5、以德语环境为例,孩子一般在小学二年级(约8岁)左右,当地语言的阅读能力进入较为稳定的上升通道,也就是说,我们华裔儿童中文发展的黄金时间在8岁之前(双语协调发展的具体分析,点这里阅读)。
6、“三步走”口头表达练习,主要目的是让娃逐步从“理解”过渡到“运用”。
7、神秘——平常秀丽——丑陋增添——减少变幻无常——恒久不变
8、以上就是愿闻原创之“三步走”口头表达练习的完整介绍。
9、 “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去似的。”作者写“回过头来”“不忍离去”,赋予浪花人的动作情感,这种修辞手法叫拟人。
10、原文: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11、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时间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12、粗壮——弱小 吸收——排除 成熟——稚嫩
13、第设问环节,考验的是事实提炼技术以及依据法条精准识别能力。举例以示之,刑法案例的设问提出,首先要完成的便是对行为人行为的拆分,此处一不小心便会陷入评价不充分或者重复评价的坑,极其考验对刑法行为理论的理解;其次,正确拆分行为后,引用法条需考虑涉及法条竞合或者法律拟制的情形,出现了故意杀人,并不都是援引《刑法》第232条的故意杀人罪,当案情更加倾向第263条抢劫致人死亡的情形,应首先检讨第263条设问下的构成要件,才可达到鉴定式的经济性目的。民法亦同,设问过于宽泛是通病,以暑期班的实木地板案为例,我初次提出“甲请乙上门量度尺寸的行为可能是一个要约”的设问,而后我才发现,在此阶段,老师已经将设问具体化为“甲请乙上门量度尺寸的行为可能成立购买100平米A型号木地板的要约”,具体化的好处在于,判断当事人成立的合同内容,合同的内容与请求给付的标的物完全无关,便可以停止检验。可见,设问环节不是随意地提出诉求,或者假设行为人构成一个与案情完全无关的罪名,它对语言表达的严谨性、完整性,法条选择的精准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14、 打比方的两个事物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15、锋利——锐利 照看——照料 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16、③立规矩,告诉学生老师身上有两个“开关”,千万不能碰,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名字叫发飙。开关一旦开始,丑话说前头,要抄写背诵片段。
17、如果说对课文每句话的提问,为的是让孩子理解课文的每个细节;那么针对段落的提问,则重在锻炼孩子的概括和提炼能力。
18、纳闷 科学 告诉 文豪 预料 苏联 意识
19、孩子听到问句,先要理解,然后和课文原句比对,找出缺失的部分,最后再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与简单的阅读不同,而是有多层次的思考在其中,因此也会加深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0、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21、有这样疑虑的群友不在少数。大家觉得语文书就这样泛泛地读过去了,好像没留下什么。这样的学习,仿佛蜻蜓点水,到底有多少东西能沉淀到娃大脑深处,心里实在没底。
22、槐花 肩膀 挎包 摇摆 顿号 搅拌 咸菜 蒜泥 炒菜 芝麻 白茫茫 喜盈盈 甜丝丝 白生生 傻乎乎 香喷喷 沉浸 俊俏
23、④关于写字,字写得好的,大多比较有耐心,学习态度好,考试也比较占优势。
24、★(备战公考)申论热点解读——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
25、争辩——争论 服气——服从 满意——满足 感想——感触
26、《绝句》这首诗的观察顺序,二句是由低到高,由近到远,四两句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