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山中伸弥 羽生善治∣著 丁丁虫∣译
2、本书是涩泽龙彦从“博物志风格的文章”到“短篇小说风格的虚构故事”这一转型期的标志性随笔集。自20世纪50年代起,涩泽龙彦一直以欧洲文化的介绍者、法国文学的译介者的身份活跃在日本文坛,而本书是他首次将目光投向母国日本,将日本与西洋的文学传统并置讨论。在本书中,涩泽摘取了文学作品中的众多经典意象,进行了纹章学式的书写,探讨在东西文学作品里蕴藏的或同或异的想象力内核。
3、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一个个人性质的原因。在关键时刻,马歇尔的身体却垮了下来,而在健康有所恢复之后,他在准备课程和培养学生上花的时间又大大推延了他的写作进程。并且,他在写作时精益求精,锱铢必较,表述力求准确,这也妨碍他成为一位写作快捷的作家。他还特别不擅于把各部分合为一体以及为使各部分间相互照应而进行改写的工作。他一直试图写大部头的著作,但他缺乏运笔如飞的能力,又不能长时间地全神贯注(这正是穆勒所具备的),还缺乏一种前后一贯的整体感(这正是亚当·斯密所具备的),而这些对于一部宏篇巨制的圆满成功都是必备的条件。
4、女孩周允生长在简朴的工人家庭,母亲精明好强,父亲温和懦弱。从童年起,她就被视作母亲改变命运的“稻草”,一直乖巧懂事地成为着父母眼中有出息的孩子——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甚至为了省一笔住校费用,假装自己对鸡蛋过敏。直到遇见特立独行的男孩魏叔昂,她渐渐意识到内心暗藏的那个真正的自我。从十几岁到三十岁,她一次次试图跨过成长的深河,成为想成为的自己,坚持一份不被理解的爱情,但复杂的家庭关系,始终是她的阻碍。终于,周允做出了可能会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
5、他为经济学奉献终身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他总是认为,与遵从他父亲的愿望比起来,这才是他注定要走的精神之路。两年间的反复考虑与犹豫不定在他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以后的岁月中,他常常向他的学生们讲起自己这段选择的历程,教诲他们要与经济学这一高尚职业——他正是这样认为的——相配。因为他们要怀着科学的无私精神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事务进行研究,研究它的方式和原则,而正是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幸福与走向美好生活的机遇。
6、全书共分6讲,分别从“哲学能做什么”“如何获得幸福”“人际关系是烦恼之源”“从衰老和病痛中学习”“死亡并非终结”“活在当下”讲述了哲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获得幸福的方法,人际关系的处理,面对衰老、疾病和死亡的正确态度以及真实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7、格罗特俱乐部的成名,源于约翰·格罗特牧师在特朗平顿住所的餐后讨论会。格罗特牧师自1855年至1866年逝世时为止一直担任伦理学的奈特布里奇教授。创始成员中,除格罗特之外,还有亨利·西奇威克、奥尔迪斯·赖特、J.B.梅厄和约翰·维恩等人。皇家学院的J.R.莫兹利和圣约翰学院的J.B.皮尔逊稍后入会。马歇尔这样记述了他与这个讨论会的关系:“我在1867年被吸收入会的时候,当时会中的活跃分子是F.D.莫里斯教授(他是格罗特的继任者),西奇威克、维恩、J.R.莫兹利和J.B.皮尔逊……在1867或1868年之后,讨论会曾经冷清了一段时间,但W.K.克利福德和J.F.莫尔顿的到来又给俱乐部带来了新的活力。后来的一两年中,西奇威克、莫兹利、克利福德、莫尔顿和我都是俱乐部的积极分子,每次活动都按时参加。克利福德和莫尔顿当时对哲学还所知不多,因此讨论的前半个小时他们都缄默不语,而只是凝神静听其他人,尤其是西奇威克的发言。这之后,他们就开始滔滔不绝地畅所欲言。在我所听到的精彩的讨论中,如果让我原原本本地记述哪一次,我一定会选择主要由西奇威克和克利福德侃侃而谈的两三个夜晚。另外还有一次格罗特俱乐部聚会之前的茶间谈话,我当时虽然没能及时记录下来(我想大概是在1868年),但这也是一次值得怀念的场景。当时发言的只有莫里斯和西奇威克,西奇威克尽情地逗引莫里斯,使莫里斯回顾了40乃至50年代的英国社会政治生活。莫里斯神采飞扬,满室由此而生辉,他与西奇威克之间一唱一和,有问有答。结束之时,我们其他人纷纷向莫里斯致谢,感谢他带给我们一个如此美妙的夜晚……”
8、这是一本艺术史学科导论性质的著作,也是一本艺术史学习经典指南。此书对学科内最重要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清晰而不流于表面的概述,其所关注的不是包含诸多艺术家姓名和风格的艺术史,而是艺术史本身,即研究对象、媒介材料、理论方法、发展趋势等,讲述准确、精妙。
9、本书是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帕斯于1971—1972年间在哈佛大学所作诺顿讲座的文稿,是对现代诗歌与现代主义“血脉相连而又狂暴骚动”的关系进行的深入探索。帕斯从一个西班牙语美洲人和一个诗人的角度,探讨了“现代”这个词在诗人、哲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眼中截然不同的含义。他将现代诗歌运动的起点追溯到前浪漫派,将其进程概括为罗曼语与日耳曼语言的矛盾对话;他还详细讨论了先锋派运动中英美现代主义的独特之处;*后,他就我们时代对时间概念的态度作出评论,断言我们正处于“未来理念的黄昏”,我们正生活在先锋派的终点,一个随最初的浪漫派而诞生的世界和艺术图景的终点。在这个扩充版中,帕斯深化并扩展了他对伟大的现代主义者——特别是超现实主义者和庞德——与时间本质的关系的分析。涵盖从达达主义到王维的广阔视野,帕斯揭示了,为什么《泥淖之子》始终是所有希望理解我们时代的人的极其重要的读物。
10、为什么伊朗看起来一直与西方世界格格不入?为什么伊朗政府公然表示不愿适应西方意识形态?哪些因素诱发了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伊朗的核计划真是为了拥有核武器吗?哈梅内伊是否是独裁者?究竟是谁在掌管这个国家?本书一改通常从西方和外交视角落笔的历史写法,立足伊朗本国文明发展历程,着眼伊朗国内文化、经济、政治、人民的真实面貌,为世人迅速了解当代伊朗何以如此、何以至此、将何去何从,提供了新的、更丰满的解答。
11、艾尔弗雷德·马歇尔于1842年7月26日出生在克拉彭。他的父亲威廉·马歇尔是英格兰银行的出纳员,母亲名叫丽贝卡·奥立弗。马歇尔家族是西部的一个牧师世家。马歇尔的曾曾祖父威廉·马歇尔牧师在17世纪末成为康沃尔郡萨尔塔什地区的教区牧师。他是一个因力大无穷而被蒙上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德文郡做牧师的时候,据说他曾经用双手扭弯马掌,惊得当地的铁匠大呼小叫,以为是撞见了魔鬼。马歇尔的曾祖父约翰·马歇尔牧师是埃克塞特语法学校的校长,他的妻子名叫玛丽·霍特里,是查尔斯·霍特里牧师的女儿,埃克塞特天主教副教长和天主教教团成员,她还是伊顿中学校长的姑母。
12、从青铜时代开始,债务与战争如影随形,但凡赢得战争的部落、城邦、国家,往往通过向民众借贷而获得资金支持。无论是认为“迦太基必须毁灭”的罗马,还是八十年战争中争取独立的尼德兰;抑或是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英国,以及美国内战中的联邦政府;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都把公共债务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公债成为影响战争心理的核心,成为公民权的同义语。债务体系的发展成熟,是民主国家崛起和西方民主制度产生的金融根源。
13、我们同样对马歇尔直至晚年才出版他的《货币论》而深感遗憾。因为他那些本来生气勃勃的思想以及敏锐而富有震撼力的表述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了光辉。在马歇尔的经济学研究中,没有哪一部分像他对货币的研究那样集中展现了他的创造力和专注精神,也没有哪一部分这样清楚地表明了他的洞察力和渊博知识。
14、从摩诃婆罗多到莎士比亚,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普鲁斯特,所有大师笔下的人物无不在展示我们人类共通的脆弱。不论文学、电影或剧场,作品的表现力都倚赖人性的脆弱面来传达。它是我们隐抑的生命泉源,是所有情感与美的原动力。本书是欧洲文学戏剧大师卡里埃尔的个人精华文集,艺术、哲学、社会、宗教均有涉猎。因为脆弱,我们每一个都是有故事的人,这个世界却否定它,逼迫我们戴上面具。于是我们遁入逃避与遗忘,以幻觉与谎言为庇护。于是我们变得比脆弱还脆弱,也无力去正视他人的脆弱,却令这个世界更加分崩离析……
15、这些事件看似彼此独立,却又常常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像环环相扣的链条,支撑起历史的脉动。整本书在时间上跨越700年,在空间上覆盖各个大洲,以点带面,纵横交错,以翔实的史料和著者的学养为依托,构建了一个看待世界的广阔视角。当今世界是否必然形成?其面对的各种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答案几乎都可以追溯至本书所述的62个大事件上。
16、公号ID:cheerspublishing
17、在巴黎,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筑,都可能曾有某位作家的身影。几个世纪以来,巴黎不仅是灵感的原泉,也是重要的文学场景,不但启发了无数诗人和作家,更见证了文学思潮的涌现。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感受雨果的《悲惨世界》、品味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观察左拉的《小酒店》。同时,这里还有莫里哀、拉辛、伏尔泰、狄德罗、司汤达、福楼拜、普鲁斯特……本书穿越历史现场,将地理、人文和文学错落有序交织在一起,带领读者鉴赏巴黎悠久的文学历史,感受巴黎独有的文学气息,领略巴黎灿烂的文学世界。
18、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自传性作品。对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一座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之中。如今作为作家的帕慕克,以其独特的历史感与善于描写的杰出天分,重访家族秘史,发掘旧地往事的脉络,拼贴出当代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生活。跟随他的成长记忆,我们可以目睹他个人失落的美好时光,认识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城市历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伤。“伊斯坦布尔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我依附于这个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既是一部个人的历史,更是这座城市的忧伤。
19、在讲义中,他与众多获奖作家和知名学者的近三十场“伟大对话”,包括美国当代作家利比·英雄、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罗伯特·坎贝尔、日本芥川奖得主平野启一郎、日本文学研究专家饭野有幸、日本俄罗斯文学研究第一人龟山郁夫、日本文学研究专家野崎欢、直木奖作家棉矢莉莎、活跃在日本文坛的中国作家杨逸、日本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日本川端康成文学奖获奖作家辻原登、知名中国籍旅日诗人田原和美国人气作家罗杰·布鲁沃斯等等。
20、本书详细解答了老年人应该如何实现居家养老,是一本相当实用的晚年居家养老规划书。本书是写过希望临终前能有完善规划的人的,同时也写给那些想要让家人走得安稳舒适的亲友们的对于同日本一样越来越为老龄化问题所困扰的中国来说,这是一部直击社会痛点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设性作品,对于社会机构配套和政府规划层面,也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21、“尽管年纪在逼迫着我,”他在《货币、信用与商业》的序言中写道,“但我仍然希望能够发表我已形成的对社会进步的可能性的某些观念。”尽管记忆力减退,身体极端虚弱,但在完全卧床不起之前,他仍在勉强支撑着去编写另一部书。计划起名为“进步:它的经济条件”。但这项工程太浩大了。在某些方面,他的才能依然如前,写短信的时候,他还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在步入他的第82个年头之后,有一天他说他要看一看柏拉图的《理想国》,因为他要写下一个“理想国”,使柏拉图如果活着会感到欣慰。然而,尽管他还伏案写作,但衰老已使他就此止步了。
22、早些时候,特别是在1885-1900年间,他喜欢邀请一些工人首领与他共度周末。比如,托马斯·伯特、本·蒂利特和汤姆·曼等人都曾接受过他的邀请。有时,这种拜访恰逢社会问题讨论协会开会,拜访者们还要到会上发表演说。通过这种方式,他结识了过去一代大部分重要的合作社成员和工会主义者。实际上,除了学术思想外,他对工人运动以及社会主义等等一切都抱有同情(同J.S.穆勒一样)。
23、马歇尔正式开始经济理论的研究开始于1867年,到1875年,他的理论已独树一帜,最终成形是在1883年。然而直到1890年(《经济学原理》),他的这些理论从未以著作的形式面世。他最早开始而完成于1875年的研究课题甚至直到1923年(《货币、信用和商业》)才得以出版。他并不是想把自己的思想成果占为己有,通过讲座以及与朋友、学生们的谈话,他已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己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又通过一些私下印行的小册子和他的学生们的作品为更广泛的人们所了解。他的这些分散的理论也被摘入皇家委员会的征询录中。这样,当他自己的著作问世之时,也就失去了本应有的轰动效应和震撼力。而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们在阅读他的著作时,也就很难理解在英国他的同代人和晚辈们为何给他以如此崇高的地位。既然如此,我在这里就不妨做一尝试,尽管因资料不全而难免有所疏漏,下面我将先来追寻马歇尔思想发展的轨迹,然后再来探讨他的著作迟迟不能出版的原因。
24、这是因为,虽然思维方法对这个学科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对它的过分强调或沉迷其中,就背离了马歇尔早年就已确立的对待经济学研究的正确态度。不仅如此,马歇尔是数学学位考试的二等荣誉获得者,又曾对分子物理学怀有抱负,因此无论从思维角度还是审美的角度,他对数理经济学中那些七零八落的初等代数、初等几何和初等微积分都有点不屑一顾。比如,与物理学不同,经济理论中那些能用数学表达的部分比起对那些复杂而残缺的经验事实的经济解释来说是太容易了,而且对于得出有用的结果不会有很大的帮助。
25、然而另一方面,这种写作方法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后果。本书落墨时轻重欠分明,除了那些堪称重大突破的地方,对于一般的突出之处只是一笔带过,读者就很容易随便放过这些地方。困难都被隐藏起来了,棘手的问题也都放在脚注中加以解决,原本涵义隽永、富于创见的内容被平平淡淡地表述出来。
26、全书大部分由那些早期的文章片断组成,其中有些写于50年前,这我们在前面已经有所记述,并对他在这方面贡献的特点作过概要的评价。这本书中显现出《工业与贸易》中所没有的年老的迹象。然而本书仍然资料翔实、思想丰富,收集了很多学生们无法见到或很难见到的篇章。“如果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写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埃哥沃思教授在《经济学杂志》中写道,“那么其中很多在本世纪的80年代还值得一读。”
27、东京大学教授沼野充义世界文学讲义首次完整公开,他以日本的异域视角重新阅读世界文学经典。
28、1875年,马歇尔到美国作访四个月。他的足迹遍及整个东部,并且还到了圣弗朗西斯科。在哈佛和耶鲁,他与经济学家们促膝长谈。所到之处,被频频引见给社会名流。但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要“研究新建国家的贸易保护问题”。他对此进行了多方探询,在旅行临近结束之际,他在一封家信中写道:“我在费城与那些保护主义的倡导者们进行了数小时的交谈。现在我认为,只要我读完他们推荐给我的那些著作,对他们的立场我就了然于胸了。我想现在没有,过去也未曾有哪一个英国人能说出同样的话。”
29、老龄化社会的解决之道人生最后旅程的不二指南∣
30、通过考察世界各地文学、历史学、政治文化中的实例,著名政治学、人类学者詹姆斯·C·斯科特深入探讨了支配者与从属群体的公开剧本及潜隐剧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界限。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有权者与无权者会心照不宣地在公开互动中合作共谋,这使得公开剧本往往带有程式化和仪式化的色彩。相对地,任何从属群体都会在其苦难之中创造出特定的潜隐剧本,这些发生在后台的话语、姿态与实践代表着他们对支配者的某种权力批判。与此同时,有权者亦会发展出他们的潜隐剧本,即那些使其统治得以维系但又不能公开承认的措施和观点。
31、你知道大文豪萧伯纳的故事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文豪萧伯纳的故事,欢迎阅读。
32、公号ID:cheerspublishing
33、一部都市悬疑、惊悚和幻想类作品,被喻为“技术时代的聊斋志异,电子囚笼中的卡夫卡”。韩松以仿若在宇宙之外的视角观察着地球这个所在,她极度真实也极度虚幻,但我们都从未察觉。我们读了太多看似天马行空却总能猜到结局的作品,哀叹着想像的枯竭。然而《地铁》告诉你,其实最真实的,你永远料想不到。全书分为五个独立中篇,彼此间有隐藏的线索交叉,因此也可视为分段式长篇。《末班》,一个老人在搭乘地铁回家途中,发现从隧道深处出现了很多奇怪矮人,把同车人都装进瓶子里运走了。老人决定自己去寻找答案。《惊变》,地铁没有像往常一样靠站,而是一直不停地疯狂行驶。一个青年打破窗户,想爬到车头处看看究竟。在经过一节节车厢时,发现里面的人们正在发生各种变异……
34、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兴起:迷人的20世纪维也纳
35、(美)弗兰克·萨克雷 (美)约翰·芬德林∣主编 严匡正等∣译
36、1861年,马歇尔在成为第三名导生之后,他被授予了牛津圣约翰学院的奖学金,这使他能够在3年后获得这里的研究员资格,也使他享有了获得皇家学院伊顿奖学金以及新学院温彻斯特奖学金的永久性资格。这是父亲为他设计的走向福音派教职的第一步,但这并不是艾尔弗雷德的目标,因为那将意味着夜以继日地苦读古典文学。在他痛苦的回忆中,暴君般的父亲总逼迫他挑灯夜战,攻读希伯来文,同时又禁止他进入令人心醉的数学迷宫。对于数学书,父亲连看都不愿意看一眼,艾尔弗雷德只好把一本波兹编的几何学藏在口袋中,在从家到学校来回的路上边走边看。他每读完一个定理,就在头脑中沉思,还不时地停下来,用脚尖在地上比比划划。莫肯泰勒中学六年级的课程中就包括了微积分,这激发了他的天性。数学教师艾里说:“他有数学天赋。”对艾尔弗雷德来说,数学就意味着解放。他父亲对数学一窍不通,这对他是一件大感庆幸的事。不!他不会在牛津埋没在那死气沉沉的语言之下,他要逃跑——他要逃到剑桥,即使是做一名杂役,他也要探求几何的奥秘,窥测无穷的寰宇。
37、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穷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而不是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贫穷”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在本书中,鲍曼书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
38、本书详细解答了老年人应该如何实现居家养老,是一本相当实用的晚年居家养老规划书。本书是写过希望临终前能有完善规划的人的,同时也写给那些想要让家人走得安稳舒适的亲友们的对于同日本一样越来越为老龄化问题所困扰的中国来说,这是一部直击社会痛点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设性作品,对于社会机构配套和政府规划层面,也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39、(美)约瑟夫•诺思∣著 张荣昌 张德旭∣译
40、《希尼三十年文选》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已出版文论集《专心思考》《舌头的管辖》《诗歌的纠正》和《写作的地点》中的精华文章,以及此前从未正式出版过的经典作品,包括一些正式的文学演讲、对爱尔兰乡村生活的回忆,和极具启发性的文学评论,是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是希尼亲自编辑和精选的文集,不仅是了解希尼诗歌的一把钥匙,而且是了解英语诗歌和世界诗歌的一把钥匙。更重要的是,希尼的文章论述之严谨和细腻,视野之开阔和深邃,乃当世罕见,让读者一窥当代文论可以达到何等精妙的境地。
41、“卡埃罗是太阳,他的轨道上运转着雷伊斯、坎波斯和佩索阿。每个人都有否定或非现实的成分。雷伊斯相信形式,坎波斯注重感受,佩索阿喜欢象征。卡埃罗什么都不信。他只是存在着。”奥克塔维奥·帕斯这样概述道。佩索阿的异名体系是一个互相之间联系紧密、精神交织的体系,而卡埃罗无疑是这个精神体系的核心。本书收录了阿尔贝托•卡埃罗诗集、费尔南多•佩索阿文集,其中包括佩索阿情书选和文论选等珍贵资料。
42、在讲义中,他与众多获奖作家和知名学者的近三十场“伟大对话”,包括美国当代作家利比·英雄、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罗伯特·坎贝尔、日本芥川奖得主平野启一郎、日本文学研究专家饭野有幸、日本俄罗斯文学研究第一人龟山郁夫、日本文学研究专家野崎欢、直木奖作家棉矢莉莎、活跃在日本文坛的中国作家杨逸、日本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日本川端康成文学奖获奖作家辻原登、知名中国籍旅日诗人田原和美国人气作家罗杰·布鲁沃斯等等。
43、《纳博科夫的蝴蝶》为读者展现了文学家纳博科夫鲜为人知的侧面——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鳞翅目分类学家,一生投身于南美眼灰蝶研究。本书全景回顾了纳博科夫所作的眼灰蝶分类学研究,并通过大量详实的材料,以生动的笔法讲述了纳博科夫的“双L人生”(一个L代表文学(Literature),另一个L代表鳞翅目昆虫学(Lepidoptery))。
44、(日)山中伸弥 羽生善治∣著 丁丁虫∣译
45、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
46、每个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但有一些事件,仿佛让历史的发展突然进入加速期,直至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选出真正意义上塑造现代世界文明的大事件并非易事,而本书编者集合了美国高校54位历史学家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的智慧,确定了62个广受认可的大事件,再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展开论述,以期引导读者对这些事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进而对世界历史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