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秉承唐宋八大家之文脉,开创文化大散文之先河,中国当代文史领域集大成者,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化境的当代巨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余秋雨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二十多年前,他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二十世纪末,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数万公里考察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莱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是迄今全球完成全部现场文化探索的人文学者,对当代世界文明作出了全新思考,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近十年,他投入对中国文脉、中国美学、中国人格的系统著述,反响巨大。追溯文明,思索历史,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余秋雨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代表作《文化苦旅》发行近千万册。
2、他笑了一笑说:“你是不是觉得我应该气若游丝,像要死的人啊?”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发现优点,正确对待优点。没有优点,孩子的内心必将是自卑的。优点就像镜子一样,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它就会向我们展示出最光彩的一面;相反,你不会发现它,它就会呈现最无力的一面,直至你“醒”过来为止。镜子可以折射出不同的光彩,正如优点对于我们的影响。在太阳下,金色连成一片,这就是优点点燃了原本乏味的生活。没有亮光的折射,镜子没有任何反应,正如没有发现优点,生活会一成不变。
4、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雨天停在老橡树下》:“顾城文本的影响力几乎超过了所有当代诗人,这是我们无法将他绕开的理由。童年(童话)思维成就了他,最终也将他毁灭,他是一个‘至死也没有走出精神的童年’的诗人,拒绝成长是他一切成就和悲剧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他也是雅斯贝斯所说的具有深渊倾向的诗人一——‘毁灭自己于作品之中的诗人’因而也是一个诗与生命合一的‘一次性写作’的诗人。他再次生动地证明,在高尚和卑下之间、在真理与谬误之间、在善良与恶之间、在天才与疯狂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5、为了更好地走入他的童话王国,必须警惕该诗两个易于被附会穿凿的地方。
6、令人失望的是,我的成长速度宛如蜗牛,喜好明确而幼稚。我热爱公主故事很多年。《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还有各种各样的公主故事书我直到小学毕业还在看。四年级时,在家附近大学的跳蚤市场一本五块钱买了精简版的《希腊神话》和《圣经》。结果《希腊神话》翻得书页全掉下来,《圣经》却丢在一边。母亲鼓励我兴趣阅读,但她认为我西方神话读得太多,偏一门不好,遂购入中国古代传统神话若干。后来,又把网上各种宗教类畅销书都买下。结果当然是和佛学相关的最多,说是佛学,那些书更多是作者把自己当做老和尚,把读者当做小和尚写的垃圾,其中还有一本墨绿色封皮的《古兰经》,和一本我校校友陈坤记录自己徒步进藏的公益书《行走的力量》。
7、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是根据已故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生前夙愿,为鼓励和推动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发展,而设立的艺术创作奖项。本奖的评奖宗旨是:力求以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有机结合为基准,要求获奖作品必须具备深刻的思想性、严肃的历史性和高超的艺术性。
8、史铁生:宗教有很多,对宗教的看法也有很多,对神的看法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我不说宗教,我说信仰。我觉得人是应该有一个信仰的。信仰就像刚才说的,我觉得我是残疾的,但有一个完美的境界存在,那么这就成为我的信仰了。所以讲信仰是一条路。我不喜欢那种功利的信仰,比如信到一定程度我就能如何如何了。我认为信仰和梦想差不多,没那么多实际的好处,它只是给你一种心灵的好处。
9、顾城(1956—1993年)朦胧诗代表人物,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昌邑县东冢公社五年。返京后做过翻糖工、搬运工等,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美,1993年10月杀妻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作品,顾城的主要作品有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顾城诗集》《顾城新诗自选集》等。(毕淑敏对史铁生的评价)。
10、文案|苏宇悦、胡幸、罗依婷、钟倩英、赖家锌、徐静怡
11、记者:贾平凹说,“病是小死,死是大病。”你认同他这个说法吗?
12、记者:那你在地坛的时候,是不是觉得百无聊赖?
13、25《礼物》/切斯瓦夫·米沃什 朗诵:武晓宇
14、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15、史铁生:我想是这样。曾经一度,有的评论家把我的写作分成几个段,1985年之前很多写的是残疾人,之后更多是写人的残疾,就是人的缺陷。按照宗教的观点,就是“原罪”的问题。人生来有问题,缺陷,不可能天生完美。
16、读毕淑敏的书,能体会到一种特别的爱,让我沉思许久……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2毕淑敏——有人这样评价她:在热闹而浮躁的文坛,毕淑敏似乎自立门户,不能把她归属于任何一个派别;她不以学问见长,也不以前卫的语言标榜;她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黑骏马,她似乎是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走来,但又不全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她把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把人人都经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很有一点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17、 二十载一纸风行,几代人经典再现。执笔35周年纪念!
18、 这次并不是我第一次读这本书,但今日再读也感触颇多。散文集中,她擅长叙述她自身生活的日常,并用自己作为心理医生的敏感与关切之心评析这些可能会被普通人忽视的瞬间,易懂却又富含思考的深度。毕淑敏的文字,读来就像是涓涓细流一样,慢慢淌过你的心间。 我最印象深刻就是书中一篇关于母亲与儿子的文章,主要写了一个母亲到商店购买橡皮泥试图弥补自己扼杀了幼时儿子创造力的事情,这篇散文中没有给作为旁听者的“我”太多心理的描写,却通过“母亲”对自身行为的后悔,看似隐晦却又很清晰地表达了作者个人对类似事件的看法,并且减弱了说教意味,充分体现了毕淑敏温柔敏感、深入人心的文风。
19、有的故事教育我们怎样懂得感恩,有的端正我们认识错误的态度,有的就告诉我们怎样做人……其中有几篇我记得很清楚,印象特别深:《青虫之爱》讲的是有一个妈妈,她从小就特别怕虫子,对虫子高度敏感,但有一次她抱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小孩从妈妈的头发上拿下一个毛毛虫,放在手上玩。她第一反应就是像以前一样要昏倒,但因手里抱着孩子,为了不让孩子摔倒和受惊吓,她硬撑着没有倒下,这是她第一次这么近观赏虫子,也是第一次把虫子捏在手上。这是爱的力量在支撑着她,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伟大的。
20、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21、整本书之思辨读写——2019年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现场会
22、季羡林(196~200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23、饶雪漫:这个世界欺骗了我,我必须给与还击,我不会放掉任何一丁点儿属于我的幸福,哪怕付出的代价是从此坠入地狱,我也在所不惜。
24、我得交代我有过的另外两次哭泣,是去年和今年两次站在天坛那些合唱的人群中,听那些老人用很整齐很美妙的声音在唱:
25、因此,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作者说,我和妹妹都懂“母亲没有说完的话”,那就是说,我们会坚强的活下去的。所以,在最后一个“好好活”的处理上,我在“好好”后做了较长的停顿,然后再说出一个重重的“活”字,充分表达了内在的含义。
26、茅盾文学奖是以著名作家茅盾命名的文学奖,1982年茅盾先生把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给了作协,为得就是能够鼓励长篇小说的创作,于是这个奖,也就便以茅盾命名。
27、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28、当唐诗宋词和各地美食遇上小林的画笔,便开出不一样的火花。他将唐诗配上国画,穿越千年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他用笔画勾勒宋词背景,带着人们去体会那个时代诗人的心境;他将诗经里的食物一一绘制,从美食的角度讲述中国文化;在他的笔下,唐诗宋词和诗经不再是遥远的事情,中国的文化在这简单的一笔一画中,给人以冲击内心的视觉震撼。
29、“我不想居住在一个有名的地方,我要让我住的地方变得有名”——我联想到了史铁生和地坛。
30、庄重文文学奖是香港著名人士、原庄士机构国际有限公司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顾问庄重文先生于1987年倡议出资,由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一项青年文学奖,并以庄重文先生的名字命名。
31、 “2008湖南车展”袁隆平院士一家人在展上逛的照片被记者拍下,袁隆平摸豪车被网友指责“晚节不保”,尽管很快澄清,名声仍有损耗。好名声的出现和消失总是很快,不过我还是认为有名副其实的人,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随着时间流逝,一些浮于表面的评价最终仍会消失。
32、女神拥有高贵的首饰,但却没有自由。邻家女孩朴素,但却拥有世间最宝贵的东西——自由。毕淑敏散文读后感10这本书犹如一颗碧绿的魔法树,结满了奇异的幸福和哲理之果;又如一缕晨光,照亮了我心灵的山顶。书中可以尝到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和很强的领悟能力,最令我有所感悟的就数《优点零》这篇了。
33、外面忽的下起雨来,打断了我的思酌,不由自主把视线转至那本一直在静默的《毕淑敏散文集》上,我不禁冲着它莞尔一笑:是啊,让我们一起,去感悟毕淑敏所提倡的“人性的爱抚”吧,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去关爱身边的那些人!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7毕淑敏是我最喜欢的散文作家之一。她的素材都来自于生活中十分平凡的事,但又能从中提炼出重要的、让我们一生受用道理。而且毕淑敏的文字很细腻、幽默、抒情、感人、情节起伏,并用一些看得见的东西来比喻看不见的东西,读来很有趣,怎么读都不会腻。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独有的心,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感悟,并阐述了她的人生观、女性观。
34、史铁生:这要慢慢来。我觉得谈论这个问题是重要的。你看西方几千年来的信仰发展,哥白尼和他的同d也不都被迫害了吗?也有很糟糕的时期。它为什么能最后走出一条路,至少有一个分支是好的呢?我觉得是因为几千年没有断过,没有断了思考神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尤其在二战之后,有些人产生了疑问:奥斯维辛之后,还有没有神?这神对人间的事情还关注不关注?这引导他们进行了很多深入的思考。而我们的信仰,咱们就说佛教断了大概上千年,就不再讨论了。
35、史铁生不仅仅是属于文学的,也远远不只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典范,在这个人们经常感到恐慌和无力的年代,内心强大的史铁生带给了我们许多精神的力量。所以,他才被称赞为“中国最具神性的作家”。
36、曹禺戏剧文学奖是以著名的戏剧作家曹禺命名的奖,这个奖主要是奖励戏剧作品,只要是优秀的戏剧作品,那么都是可以参评。
37、史铁生:中国人都爱笑,咱们刚才也一直都在笑。乐观要看怎么理解,不是说笑就是乐观。
38、 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1972年,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因病坐上了轮椅。那时他才21岁,这残忍的事实简直让他生不如死,他悲观,颓废,厌世,甚至一度自我放弃。直到有人告诉他,你可以尝试去写点东西。之后他开始看书,开始写文字。慢慢地,在轮椅上度日的他竟然真的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开始接纳自己,不再伤春悲秋,不再自我否定,在轮椅上自尊自强,思考生活与人生,并把自己的思考写成笔下的文字。当时的他只能在一个小小的废弃古园里活动,但是,他的想象力和思辨力却一再刷新了当代精神的高度,成为了一个生命的奇迹。他就是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史铁生。
39、《林清玄散文精选》除精选“菩提系列”十书中的经典篇目外,还收录了林清玄早期的散文代表作,如《温一壶月光下酒》、《白雪少年》、《在梦的远方》等。《林清玄散文精选》亦收录了深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红心番薯》、《光之四书》(《光之香》一节入选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等,以期在给成年读者带来安宁与回忆的同时,也给青少年读者向上的力量。让我们以《林清玄散文精选》作舟,与林先生一起,“循着时光的河流向上游前进,两岸花树宛然,群山微风依稀,好像重活了一次。”
40、还有一个故事《提醒幸福》,让我明白幸福不一定就是得到一大笔钱或是得到什么贵重的礼物,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于幸福。幸福会借着它们的衣服,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帷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很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会像幸福这边倾斜,因为它是有生命的黄金。
41、后来应该是在某杂志上看到《我与地坛》了,后面还有两个字:节选。多年以后,当我看到《我与地坛》的全貌,我想,假如我是史铁生的话,我会坚决反对任何人腰斩这篇文章。一篇思索生命的意义以及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的文章,被弄成了一篇简单的“念亲恩”。
42、这样梳理下来,发现自己是从现在往过去读,从国外往国内拓展。还会读历史吗?科幻要读吗?漫画要试试看吗?还有多少没有读?还有多少空缺?会不会有一天突然放弃阅读?好玩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我却是因为恐惧和不安而开始阅读,虽然这种心情并没有缓解。寻找可以依赖的真理,结果如果是发现不可依赖,没有真理,又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