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回来,应该洗手。
2、(6)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诸葛亮诫子书拼音版)。
3、(答案)__志向应该高尚、远大,要追慕古代圣贤,断绝贪欲,摒弃郁结在胸中的俗念。
4、硬笔楷书写一写培训教材,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
5、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6、健柏(柏:松柏,是长寿的象征。“健柏”就是健康长寿的意思)
7、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译文:只有内心平静,才能有所作为。
8、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9、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指不追求名利。
10、—过于懒惰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11、硬笔楷书培训教材,精编注释版:35个基本笔画+62个偏旁部首+60种间架结构
12、时刻保持俭朴节约,实际上也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不因生活、待遇改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堕落。
13、《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14、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15、例句:他从不计较功名利禄,淡泊明志,潜心于科学事业。
16、《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7、硬笔初级教材,控笔+笔画+偏旁+结构+综合训练
18、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9、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20、夫君子之行( fú ) 淫慢( yín ) 励精( lì )
21、最適合家庭、店內或辦公室懸掛及饋贈親友的四字箴言妙句(書家必備)
22、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2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4、D.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就是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即家信。
25、素菲(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运》:“菲菲红素轻,肃肃花絮晚”)
26、其实,中国自古至今,从孔子、老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家、教育家,到诸葛亮及近现代的每一位伟人,均首先注重道德品行的修炼与提高,不养成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行,则难以胜任社会的需要,更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27、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28、世人皆知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却不知孔明更是伟大的教育家。《诫子书》、《诫外甥书》便是其为儿子与外甥写的家书,里面蕴含着深刻的至理名言和人生道理,然而可惜这两本家书并未太广为流传,在此国学同修汇特别编辑出来以飨读者,并与君共勉!
29、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30、本文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任蜀国丞相。代表作有《出师表》等。
31、综合拓展,共64页(含封面),词语+古诗+名句+篇章+作文格训练
32、《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33、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