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因为如此,史迁将老庄申韩同传是非常高明的,其主旨在于历史性地呈现并批判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子思想之真相。
2、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
3、史迁没有为韩非独立作传,正是大手笔的体现。
4、我相信在那个时候,韩非绝对是至少有了一丝信心。国家于危难之际出现了明君,那么也该是贤相出击的时候了。于是,韩非在学习之余持续不断的向韩王进谏。住在首都郊区的韩非挑灯夜读,每天每夜都看着破败城楼之下灯火通明的韩王宫。他知道,只要这么多书信有一封得到了君王的认可,他就能够真正踏入那个金碧辉煌的宫殿,拯救韩国的命运。
5、术是韩非思想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后人非议最多的部分。韩非是君主专制论者,他的所思所想都服从服务于君权的需要。术是韩非为君主设计的驭臣制臣的手段和方法,关键在于君主隐秘而深藏不露,“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不得满室”(《难三》)。
6、北京大爷芦智城和韩非子家的二楼各有一个小露台,露台相连,中间由一道低矮的栅栏隔开。芦智城家的露台上摆着各种花花草草,老外这边则摆了个小桌与几把椅子。戴安娜很爱这个小露台,或朋友小聚,或一人坐在这儿发呆。
7、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子是什么家)。
8、酒店用鲜花铺盖,门前数百种鲜花争奇斗艳,整座城市更宛若花的海洋。
9、在这方面,韩非同学的优势很不明显,经常被人欺负嘲笑,这激发了荀老师的爱怜之心。
10、西汉开国之初年,“刘家”弃法家而采行“黄老道术”。武帝刘彻再不愿“无为而治”了,甫一登基,即诏令各地“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时任丞相的卫绾上奏说:“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汉书·武帝纪第六》)铸造了帝王心灵的法家竟然成了“乱国政”的祸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论”,最为武帝所激赏,难道真的要“洗心革面”?汉儒“歌德”,祈“刘家”万寿无疆,“秦鉴”不远,群起而攻之的当然是法家,高傲地“耻与商韩为伍”。在“黄老道术”羽翼下,先秦诸子思想尚有延展空间的时代就要结束了。法家从此隐身,成了幽灵。
11、韩非子的厉害之处正在于,通过将“法术势”集于君王一身,而变换、重塑了为孔子惊叹为“龙”的老子:君王才是网络天下、操控人世间的神秘莫测的“龙”。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宣扬的“独尊儒术”不过就是跪拜恭迎“龙”的降世罢了,却远没有韩非对“龙”的“接生”来得坦诚而率直。
12、但是在商鞅变法之后所有的事情都变了。从六国的角度来看,秦国的士兵简直是打了兴奋剂。他们虽然还是拿着那些老了一代的青铜武器,但一个个却像是不怕死一样地往前冲。同时在连年征调举国士兵的情况下秦国的后勤补给居然丝毫不受影响,因为国内的农民同样是拼了命的在耕作,黄土高原崇山峻岭之间亩产比慵懒的中原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13、我们之所以可视《老子韩非列传》为“韩非传”,是因为无论韩非子的思想还是其生存遭遇,都清楚昭示了个性化生存和自由思想之政治生态环境的每况愈下。韩非有些口吃,说话不利索,在那个“处士横议”的时代,似乎难以成为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但他心灵异乎寻常的敏感,深知各诸侯国的危机日益加重了。而那个让各诸侯国危机四伏的秦王或许认为韩非在为自己写作啦!
14、如果说,《史记》之“本纪”和“世家”重在揭示政治文明秩序的基本架构;那么,“列传”则重在揭示不同的政治生态中个体生存的不同命运。
15、韩非一言不发,等他们骂累不再说话,又道:“宛如,好聚好散,我们明天去办手续!”
16、在这群学生里,荀老师最看好的就是李斯和韩非,
17、“我嫁给你五年,整整五年,这五年你死哪去了?”
18、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如果说战国诸子多喜“策论”,差不多都尽心竭力,为各国诸侯王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而献计献策,那么甚至可以说,韩非子集战国诸子思想之大成,并最终完成了对专制帝王心灵的铸造。
19、当然,将韩非子的思想还原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确乎不可否认其作为历史哲学的高明:道是无情却有情。“乱”,既是那个时代无人不直面的最糟糕的生存环境,也是先秦诸子历史哲学思考的头等主题。韩非子历史故事化的表达在舒缓人们不堪忍受的苦恼的同时,自己却抱定“我入地狱”般的冷酷从事思想的形而上追问:君王们是否在感受到“我的权力”的同时,也感受到“我的镣铐”?冷漠无情的明晰在显示事情真相的同时,是否也暗示了逃出生存界限的冲动的不可抑制?韩非子强调“力”,万古岁月因“力”而消长;这不是玄学,而是生存的现实:由强势和生存本能主宰的世界实在令人恐惧,历史不断地证实道德的虚无,呈现人性的真相,任何遮遮掩掩的说辞和逃避行为都无济于事,个人可能缺乏直面真相的勇气,历史则毫不留情地揭穿一切道德谎言。
20、客观上说,韩国也曾牛气哄哄,该国工匠经多年钻研,生产出了战国时代最著名的冷兵器“弩”,拥有国际专利验证,
21、站在旁边的弟弟古清明偷偷笑道:“姐,你当初霸占鹏程集团,打断韩鹏程太明智了,否则我们哪有今天。”
22、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史迁的“老子传”重点竟然是写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传的开篇即交代,老子是掌管周朝藏书的史官,对“三代”礼乐文明的历史了如指掌,对其前景洞若观火。痴迷礼乐文明到“三月不知肉味”(《史记·孔子世家》)的年轻人孔丘问礼于老子,老子郑重其事地给年轻人泼了冷水,希望年轻的孔丘不要为漂亮的言辞所迷惑,要洞穿人心和历史真相。血气方刚的孔子对老子的教训不仅不反感,反倒十分崇敬老子,他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归隐了,孔子继续摸爬滚打于俗世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终至于喟叹“莫之宗余”(《史记·孔子世家》)。晚年孔子很可能会十分怀念老子当年对自己的教言。史迁的意思很明显,孔子不在“绌老子”之列,也就是说,他不在“儒学”之列;汉儒尊奉孔子要么表错了情,要么歪曲了孔子:当朝“独尊儒术”,尊奉的肯定不是孔子儒学。
23、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有人形容说,“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这里就不翻译了,总之他们武器的杀伤力,很令人胆寒。
24、从这份相当不光彩的简历中可以看到,韩厘王这辈子到死一直坚持的事情就是持续不断的被秦国揍,然后用颤抖的手猛签卖国条约。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韩厘王,因为那个时候的秦国对比起其他各国而言,绝对是天灾军团级别的怪物。
25、但他明白,要统一天下,必须要有一个伟大的思想理论体系,来指引秦国的谋士和勇士,这个体系,必须稳定科学完备,又与时势紧密结合,
26、“你们合伙骗外国人!”王甫记得戴安娜最后在群里说了这样一句话。
27、在五年前与妻子赵宛如的婚礼上,父亲韩鹏程当众宣布让他参军磨炼心性,参军归来继承数十亿家产,婚礼结束就被带往西方战区入伍。
28、今年7月,此案终审宣判后,王甫照例将自己代理案件的宣判书发到微博上。没想到评论和私信里迅速出现大量谩骂,说他是“卖国贼”、“狗日的律师”等。
29、“您的妻子也被赶出了赵家,现在住在城西的商贸园里,她现在……还是您自己去看一下吧。”
30、史家通过书写管仲晏婴的生活轶事,则表明孔子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个人志向,在春秋时代因礼乐网络的松弛尚有实现的可能。可到了庄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所谓“处士横议”实质上不过是通过献计献策以谋生而已,纯粹的个人志向至多不过存在于庄子式的“寓言”之中,庄子“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这无异于说,庄子是凭借疯言疯语、装疯卖傻生存于世的;同时也表明韩非子的“孤愤”与“说难”并非自作多情、自怨自艾,他恰恰体现了老子式的清醒而敏锐的历史意识。
31、前563年,他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妘姓小国逼阳(今山东峄县南)。
32、古天娇傲然道:“那不叫霸占,是我自己拿来的,他们韩家都是废物,守不住,怪得了谁?”
33、这一切,只因为古天娇今天过生日,她喜欢花!
34、韩非点点头,眼圈红了,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刚才两人亲昵的样子历历在目,本想冲上去,可是犹豫了。
35、相识之初,中外邻居相处和谐,时不时会出现你送饺子、他送沙拉的温情画面。据媒体报道,起初,芦智城还送给韩非子一些毛主席像章,韩非子也会在芦智城上露台浇花或喂鸽子时给他递烟。但随着外国情侣使用露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芦智城觉得老外经常制造噪音。芦的妻子赵晓燕也曾向媒体说,戴安娜有次还只穿着比基尼和短裤在露台晒太阳,芦智城觉得接受不了。
36、韩厘王五年(公元前291年),秦国攻打韩国,夺取韩国的宛地。
37、韩非子在口供中说,当时芦智城有闯入他家阳台的倾向。王甫向本刊介绍,根据荷兰和法国所属的大陆法系,私宅不可侵犯,当事人有无限防卫权。从这个角度想,戴安娜认为男友无罪。但庭审中,并未提及芦是否有翻入对方家。两个露台间约60公分高的栅栏是否就是私宅的分界也有异议。
38、“你,你,你居然还记得,”韩非说,“后来忘记还了,再,再,再后来就用完了,”
39、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40、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41、他抬腿上前,满脸自豪地道:“大家不要争了,你们都没希望!”
42、当你身边一团和气,所有人都说你好话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
43、想到父亲的处境,又想五年未见的妻子,他心乱如麻,内心无比内疚自责,如果这五年来联系家里,就会早早知道这一切,如果这五年来早些联系,就不会发生这一切!
44、王甫认为,如果这个擦蹭地段正是死者的高坠地,那么该地离韩非子家露台尚有一段距离,韩不可能隔空那么远碰到芦。无奈鞋已消失。
45、韩厘王六年(公元前290年),韩厘王将武遂一带二百里的土地割让给秦国。
46、大婚当天离开,连洞房都没入,一走就是五年,让她一个女人怎么守?
47、“是,是的,那是我的祖国,我,我想让它强大起来!”
48、但王甫和戴安娜最大的分歧,在该不该赔偿上。
49、古天娇也懵了,那位大人物前来,难道……也要求婚?
50、这一套结合力学、医学、物理学、逻辑学的高坠路径分析,也得到了戴安娜的认可。意外的是,此案终审后已经有18位法律学者、专家和律师同行来索要这份“高坠路径力学分析报告”。
51、戴安娜称,退群完全不是针对王甫,但她也需要从案子中跳出来,喘口气。
52、“好的,爱你。”贾公子脸上闪过一丝失落,走出一段距离,脸色陡然变的淫荡:“明天干死你,嘿嘿!”
53、回到历史的经验生活中,周公“制礼作乐”是典型的社会规范体系的人为构造,在老子看来,“礼崩乐坏”的根源正在于作为社会规范的礼乐秩序对于生命规范的背离和剥夺。萧公权先生有一个高明的洞见,即老庄抱持远比孔孟更为积极和乐观的人性信念,人性绝对地善美,乃至于一切社会规范都是对人性的损伤甚至毁坏。(参见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185-186页)尽管孔子主“性相近,习相远”(《论语·阳货》),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但都对社会规范之于人性的培育抱持乐观态度,而展开对于礼乐文明秩序的意义重构。因此,所谓“儒道互补”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说“儒法互补”、“儒道对举”或许更为恰当。不过,萧公权先生也有一个与此相关的严重误判:他对老庄做了绝对自由主义的现代解释。事实上,作为政治哲学,老庄不是自由主义的,而是生命主义的、自然主义的。但老庄思想首先并非艺术化或审美化的追求,尽管他们深刻地影响到中国艺术精神的塑造,儒家同样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艺术精神,甚至比道家还影响深重,老庄展开的恰恰是严肃的政治和规范意义上的理性反思与批判:周礼作为社会规范,在政治秩序上是分封建制、以藩屏周,在社会生活秩序上是亲亲尊尊,构造一套严格而繁琐的身份等级制,这在老庄看来是反生命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老子消弱社会规范,历史地拯救生命规范,而提出“小国寡民”的政治主张,其实是对殷商王权与部落自治的历史记忆的抽象表达;庄子则超越社会规范而艺术化生命规范,超越不是否定,而是以生命规范涵摄社会规范。
54、看过《吐槽大会》的人应该知道,怼是需要水平的,怼得好,别人不仅不恨你,还会爱你,
55、吹毛求疵、负薪救火、病入骨髓、兵不厌诈、长袖善舞、路不拾遗、故弄玄虚、孤掌难鸣、滥竽充数、老马识途、守株待兔……
56、二审第一次开庭后,法官让王甫询问韩非子方是否愿意赔款。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被告人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双方当事人可和解,之后检察院可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57、前570年,范宣子出使齐国,劝说齐灵公继续和晋国结盟,齐灵公派太子光参加鸡泽之盟。
58、下约以侵其上。这个便是告密,鼓舞下级对上级的告密,任何的统治者都会对信息有极度的灵敏,所以一般都是专门设置督查,特务,但是这些外部的督查,有时侯很难知道内情,所以说更好的督查便是下级的告密。快准狠。鼓舞下级告密,一个领导就很难构成自己的实力,因为内部的出卖的危险太大了。很多人会有疑问,职场里,咱们如果鼓舞告密,人人自危是不是会构成一种缺乏信赖的企业文化,其实,告密可以是自发构成的,也可以是自动安排的,比方你可以暗中去安插亲信或是扶植亲信的办法来告密,而这个打入下面的克格勃,就会把这个事情当成使命,不会让别人构成告密的群众气氛。也就不会人人自危。
59、对此,韩非全然不顾,阔步向前,眼神也逐渐变得冰冷。
60、(作者简介)赵明,西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
61、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62、这就是很致命的“舒适区”,等有一天,你终于意识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缺点,那么多不足,估计你留在世界上的时间也不多了,不再有机会纠正,差不多成了一个废人。
63、如果你认为韩非只是一个舞文弄墨的人,那你就错了,
64、下一秒,赵宛如像疯了一样,泪如雨下冲过来,对他又拍又打。
65、借助于老子的“道”,韩非子的眼睛不是昏朦的,而是雪亮的,也是冷酷的,在无情地屏蔽生命规范的同时,慧眼却无比深刻地洞察到礼乐规范的“物性”力量和冷暴力特征。与孔孟不一样,韩非没有把现实生活理想化的一丝冲动,倒是极力将一切理想还原为现实:历史不是圣王理想的梦乡,而是现实的预先展示和累积。问题也正在于,韩非子并未给了如指掌的经验历史置入更加崇高的目的,当然也并未因揭露亘古未变的人心而惴惴不安,他基于传统世界即将彻底消逝的信念,而构筑的未来世界图景已经将思想言论自由及个性化生存的可能性彻底清除了。
66、这些成语,或讲述一个深刻的故事,或描述一个社会现象,或展现人们的种种心态,简直是活生生的历史,
67、只是那个时候,秦国在实力上没有明显超出其它国家,胆子也不够肥,所以不太好意思当众说,
68、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能让一个人长期待在一个位置上,这样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势力,所以要逐渐的都替换成自己的心腹,这样就可以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成为自己可以掌控,不容易被人架空,威胁的独立领地。所以,一个位置不能让人长时间待着,必须时常的调动。现在职场,也是如此,不能让一个人在一个位置待太久,即使这是他的专业,或是很擅长这个业务,但是为了避免成长起来自成势力,不受自己掌控了拥有了谈判加薪的筹码,也要时不时的调动。组织内的人员流动,大家也能有新鲜感,有新的动力,新气象,新环境,一举两得。
69、很快,贴着秦国,国力又最弱的韩国就顶不住了。常年的战败不仅仅意味着城池变少,更会极大的激化韩国国内各个阶级的矛盾。那时候的韩国就像是1840年的大清,陷入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韩非就出生在这个时候。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韩非自然是痛心疾首。毫无疑问,这份记忆为他创造冷酷的法家思想做了铺垫。不过说了那么多,此时的韩非才五岁。就算他再怎么痛心疾首,也不可能带着家里的几个兵丁去暴打秦国,或者赶在嬴政和荆轲出生之前图穷匕见刺杀秦始皇他爹。因此,韩非选择了自己的救国之路:读书。
70、清朝之前,历史对于韩非的评价是负面的,总把他与秦朝苛政、二世而亡捆绑在一起。汉董仲舒认为,秦之暴虐与韩非有关,“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非有文德以教训于下也”(《汉书·董仲舒传》)。宋朱熹指出,韩非误导君主,“考之前史,则韩非、李斯惨刻无恩,诖误人主之术,非仁人之所忍言也”(《论督责税赋状》)。汉桓宽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认为韩非死有余辜,“韩非非先王而不遵,舍正令而不从,卒蹈陷阱,身幽囚,客死于秦。夫不通大道而小辩,斯足以害其身而已”(《盐铁论·刑德》)。汉冯衍认为,应烧毁韩非所有的书籍,彻底抛弃韩非的歪理邪说,“澄德化之陵迟兮,烈刑罚之峭峻;燔商鞅之法术兮,烧韩非之说论。诮始皇之跋扈兮,投李斯于四裔”(《显志赋》)。
71、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加缪:《西西弗神话》,沈志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像西西弗那样,从被迫到自觉,从痛苦到喜悦地拥抱被罚推石上山的命运,确乎成就了“自杀”这一哲学主题。
72、客观地说,韩非的思想理论确实存在着明显缺陷。最大的缺陷是韩非对人的看法缺乏人文精神和人道关怀,没有把人当作人来对待,不承认和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君主管理百姓是在畜臣牧民,“夫驯乌者断其下翎,则必恃人而食,焉得不驯乎?夫明主畜臣亦然”(《外储说右上》)。一般而言,思想家都会承认和尊重人的人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儒家思想则充满着人文精神,洋溢着人性光辉。两相比较,高下立判。另一个缺陷是韩非否认道德的政治作用,“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奸劫弑臣》)。这实际是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政治能否脱离道德而存在?德国思想家康德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人类社会需要的是“道德的政治家”,而不需要“政治的道德家”。政治的道德家只会玩弄权术,博取个人的政治功名,醉心于阴谋诡计,必定是对政治道德的反动。而道德的政治家追求整全性与完善性,他们才是政治文明所需要的公共权力的合法正当的代理者和管理者((德)康德著,何兆武译:《永久和平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还有一个缺陷是韩非没有价值意识,把自己的思想学说仅仅视作君主的工具。政治理论必须是价值与工具的统价值规范工具,工具实现价值,价值比工具更重要。没有价值指导的政治理论,不管多么实用和有效,也难以让人信服。
73、老子思想集中体现于“道说”,乃是生命个体对于万物秩序之体验式言说;这一秩序最深切而直接的表征就是从生到死的不可改变的趋向,它导致个体未死的死亡恐惧意识,进而促使生命的自觉意识:自觉于规范化的生存方式。而规范化的意义积淀就是规范的生成,即老子所谓的“道德”,它融合生命规范与社会规范为一体,而以生命规范为基础,也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命规范源于生命持存自身的内在需求,生命生成自身,凭借于它自身而完成;死亡因此成为生命意义的诞生之源,它意味着反观并反思生命历程。生命历程表明的不是从生到死的时间经过:生不是开端,死不是完结。生命历程就是生命本身,它既非必然,亦非偶然,而是自然。
74、当然,将韩非子的思想还原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确乎不可否认其作为历史哲学的高明:道是无情却有情。“乱”,既是那个时代无人不直面的最糟糕的生存环境,也是先秦诸子历史哲学思考的头等主题。韩非子历史故事化的表达在舒缓人们不堪忍受的苦恼的同时,自己却抱定“我入地狱”般的冷酷从事思想的形而上追问:君王们是否在感受到“我的权力”的同时,也感受到“我的镣铐”?冷漠无情的明晰在显示事情真相的同时,是否也暗示了逃出生存界限的冲动的不可抑制?韩非子强调“力”,万古岁月因“力”而消长;这不是玄学,而是生存的现实:由强势和生存本能主宰的世界实在令人恐惧,历史不断地证实道德的虚无,呈现人性的真相,任何遮遮掩掩的说辞和逃避行为都无济于事,个人可能缺乏直面真相的勇气,历史则毫不留情地揭穿一切道德谎言。
75、汉儒高扬孔子,敬奉孔子为汉帝国立法的“大宗师”。在“老子传”的末尾,史迁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与谋’,岂谓是耶?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紧接着要写的庄子、申子、韩子,三人的确皆“绌儒学”,这或许才是将三人同传的缘由,也同时暗含着汉儒“独尊儒术”而必定“罢黜百家”的理据:专制皇权要网络天下的一切,消除自由思想和个性化生存发展的任何可能性空间。
76、要讲清楚为什么秦国一下子从谁都能扇一巴掌的野怪变成天灾军团,也是个漫长的故事。秦国本来一直是中原各国瞧不起的“戎狄”,文化上落后,经济上落后。这就导致了虽然秦人骁勇善战,但是在六国都换上结实好用的铁刀的时候秦国人还拿着青铜短剑,自然是不能说打不赢,只能说完全崩溃。
77、“实际上保护外国人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王甫介绍,国家之间会有“对等原则”,当一国司法机关对他国公民、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时,他国司法机关可以反过来采取同样的行为。2011年,菲律宾5名毒贩被中国终审判决死刑时,一些菲律宾议员要求以与中国“公平对等”的方式处死在菲律宾贩毒的中国人。
78、朽木不可雕,韩国看来是没有希望了,而他自己,慢慢成了一件漂亮的永远没有人穿的衣服……
79、说韩非是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并无丝毫嘲讽之意。相反,史家除了凭吊经验生活中韩非的悲惨遭遇外,更重要的是凸显其思想本身的荒诞性命运。“荒诞性”作为思想主题,在先秦诸子中,甚或在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都是不存在的;即便庄子的“寓言”也绝非荒诞,因为他要极力消除的正是意志努力和抗争本身,而至“心斋”“坐忘”之境。透过现代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缪的“荒诞推理”,我们才可能真正领悟韩非子思想命运的真谛:他自觉地迈上了哲学性自杀的思想道路。
80、谈及终审结果,死者儿子芦明告诉本刊:“他们没什么损失,我们人没了,伤害大了。”